种地农民开始“断代”,村里年轻人成“稀罕物”,以后谁种粮?

种地农民开始“断代”,村里年轻人成“稀罕物”,以后谁种粮?
2022年07月16日 23:07 万物解码

近些年来,农村有一种现象越来越普遍,那就是“老少配”,除了春节之外,一年当中,留在村子里的人,大多数都是家里“老人加小孩”的人口搭配。农村的年轻人呢?一家顶梁柱的壮年劳动力呢?十有八九都外出打工了。

40年前第一批农民工离开农村,来到城市里打拼,那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几千年来一直被绑在土地上的农民,日后大多数都会远离土地,像城里人一样,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现在大多数村子里,小到十几岁刚初中毕业的孩子,老到六十多岁身体还行的老人,都外出打工了。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农民工平均年龄41.7岁,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48.2%,将近一半。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农民工都是年轻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子里就只剩下老人孩子了,很多村子里平时年轻人都成了“稀罕物”。笔者有时候周末回到老家村里,就经常会遇到左右邻居家的老人,拿着手机来问如何实现某个操作,因为村里年轻人太少了,都是不熟悉智能机的老人。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普及,借助机械,即使年龄较大,农民依然可以完成从种到收的农业生长。但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没有年轻人留在村子里种地,当前种地种粮的,绝大多数都是50岁乃至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种地种粮农民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已经出现了断代。“80后不愿种,90后不会种,00后不提种”,就是真实写照。

种粮种地农民面临“断代”,这就给未来的粮食安全带来一个问题:未来谁来种地种粮?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有以下几个办法。

首先,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鼓励规模化经营。目前事实已经证明,农民只种自家几亩地,就算再精耕细作、科学种植,也很难挣大钱,种地收入跟打工相比,几乎不值一提。但是,如果发展规模化种植,借助机械化,一个人能管理几十亩、上百亩的耕地,即使每亩地的平均收入,不如小农户高,但依靠规模效益,种地的收入就会大大提高。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土地流转,让不想种地的农民,把地租出去给种粮大户来种,既能获得地租收入,又能够安心外出打工。

其次,提高种粮农民的收入。目前农民为了外出打工,家里没人种的,宁愿把耕地抛荒也要外出,根本原因就是收入低。那么,如果种地收入接近打工收入,那谁来愿意离家千里万里去打工呢?提高种粮农民收入,既可以通过提高粮价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给农民增加补贴的方式。不管哪一种办法,种粮农民的收入确实需要大幅提高了。

还有一点就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发展壮大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积极鼓励并支持青壮年农民工和大学生回乡创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