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对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研究,雪、雾、逆光等复杂天气情况对智能汽车的行驶安全造成了风险。不仅如此,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普及和消费者使用场景的多元化发展,结合我国“广地域、宽温域”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耐环境性在最近几年的冬季持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此,中国汽研汽车指数联合车企、高校和研究机构,面向消费者实际用车场景,历经一年多的潜心研究与测试验证,于7月11日正式发布了行业首个《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复杂高寒环境测试评价规程》,其中包含智能安全、高效节能两个维度,雾天、雨天、雪天安全以及续航抗衰、充电效能、空调采暖六大场景。本文将重点解读高效节能维度的测评。
续航和充电性能的提升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电动化的推进,2022至2024年,行业重点在热管理、电池、电驱、充电等方向进行持续的更新迭代,不断提升车载能源的利用能力,已基本解决了全社会关注的“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问题。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使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的高寒环境使用场景带来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新的测评场景和标准迭代引领新能源汽车环境适应性的发展,以助推产品升级、解决消费顾虑。基于此背景,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对新能源汽车在高寒情况下的续航、充电、采暖性能进行科学测评。
测评规程介绍
为了开展新能源汽车在高寒场景的续航、充电、采暖性能测试评价工作,中国汽研针对东北、西北等65个城市的温度分布情况和消费者驾驶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选择了(-20±5)℃作为高寒场景的温度范围,并参照全球统一的轻型车测试循环(WLTC)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基于WLTC的稳态低速化行驶工况,以便在真实的雪地道路条件下综合评估新能源汽车的高寒环境适应能力。
基于以上测试边界条件的调查和研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复杂高寒环境测试评价规程》针对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展了续航抗衰、充电效能、空调采暖三类测评,并通过续驶里程衰减率、百公里充电时间、采暖时间、空调制热能效比、采暖油耗增加率等指标,从续航、补能、空调三个维度实现了新能源汽车耐高寒环境性能的评估,并将测试场地由传统的环境舱试验室调整至高寒道路试验场地,解决了现行标准体系在高寒场景下的测试边界条件和性能量化评价指标的缺失问题。
测评项目总览
未来,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将联合行业,持续关注高寒和极热场景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痛点和行业热点问题,通过持续的测评研究,不断完善测试场景、评价指标和判定要求,通过测评规程的升级不断推动极端环境下的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始终不渝地为中国消费者生活需求服务,打造更绿色、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