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胡伟看潍坊 | 新农人杨建辉:放弃优渥,逆 “风” 成就昌邑大姜

记者胡伟看潍坊 | 新农人杨建辉:放弃优渥,逆 “风” 成就昌邑大姜
2024年10月31日 17:22 fath_LOVE

在农业的广阔天地中,有这样一位勇敢的追梦者——杨建辉。“世界生姜看中国,中国生姜看山东,山东生姜看昌邑”,昌邑大姜在全球生姜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杨建辉与这片土地的大姜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放弃了原本优渥的工作与生活,毅然投身于家乡大姜产业。从计算机行业的高级工程师到田间地头的农业创业者,他一路逆“风”而行,用知识与汗水浇灌出一片属于昌邑大姜的辉煌天地,为家乡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潍坊新农人杨建辉(图片来自网络)

为家乡大姜,逆“风”而行

一面是郁郁葱葱、随风摇曳的姜茎叶,仿若一片绿色的海洋,充满生机;另一面则是收割后袒露着的黄土地,似一块质朴的画布,带着收获后的宁静。在这广袤无垠的田地里,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田园画卷。

此时正值大姜收获的农忙节令,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生姜混合的气息。记者跟随杨建辉来到种植基地,只见农人们正忙碌地收割着生姜,那丰硕饱满的生姜从土里被挖出,每一块都像是大地馈赠的珍宝。农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似乎忘却了劳作的辛苦,满心都是收获的满足。在这里,记者也第一次近距离认识了那些刚出土、还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鲜大姜。

杨建辉的脸上,有着风吹日晒的痕迹,这些痕迹是他频繁出入市场、田地所留下的。数年前,他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拥有计算机和金融双学位。回忆往昔,他曾是西部大开发第一批乌鲁木齐电信机房的高级工程师。那是2003年,他与乌鲁木齐电信签下就业合同,月薪3600元,还配有127平方的房子,工作5年可过户,每人一辆全新三菱帕杰罗,这样的待遇在当时堪称优渥。回到西安后,杨建辉在大唐电信工作两年,后又辗转于潍坊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还自己经营过两年纺织厂。原本他可以过上轻松且优渥的生活。然而,当看到乡亲们的大姜滞销时,他果断投身农业。这个决定在当时并不被家人理解,尤其是父母,毕竟在银行工作有着良好的薪资待遇。但杨建辉却在农业领域找到了新的方向和激情。

杨建辉是第一批独生子女,而且是好不容易才考上大学走出农村的,当他提出要返乡创业时,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家人深知干农活的艰辛,又怎会愿意让孩子再回到农村受苦呢?对于杨建辉来说,虽然他坚信自己的知识能为家乡农业带来改变,可具体该如何一步步去实施,什么时候能够达成目标,他心里并没有底。但人往往在准备不充分的时候,因为关心家乡的发展,就想要尝试一下。经过反复思考,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返乡创业这条在家人看来“离经叛道”的道路。

凌晨三点开启的农业梦想与市场博弈

杨建辉的农业征程,宛如一场波澜壮阔的冒险,其中不仅充满了技术创新的挑战,更承载着市场开拓的千辛万苦。时间回溯到 2007 年,杨建辉正式踏上创业之路,出任山东琨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彼时,学科之间的巨大跨度宛如一道鸿沟横在他面前,然而,他并未退缩,而是开启了边学习农业知识、边开拓市场的艰难模式。

直至今日,晨曦未露的凌晨三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杨建辉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回忆起拓展市场的历程,他感慨万千:“昌邑大姜品质卓越,纤维少且辛辣度适中,虽然价格稍高,但通过让客户免费体验的方式,它的优势被客户广泛认可。” 正是凭借这份对产品品质的自信和积极的营销策略,杨建辉付出了诸多心血,成功拿下了 17 个省的农批市场订单。在随后三年坚持不懈的摸索与沟通中,他的大姜批发市场如同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逐渐与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批市场建立起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在市场拓展的进程中,杨建辉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眼光。他敏锐地意识到 “品牌化” 所蕴含的巨大竞争优势,于是,以昌邑生姜发源地为依托,注册了 “南逄大姜” 这一品牌。自此,“南逄大姜” 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市场中声名远扬,其知名度和美誉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攀升。

随着品牌口碑的打响和销售额的稳步增加,杨建辉对农产品市场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此时,他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学以致用,将自己在计算机领域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农产品结算环节。经过精心钻研,他成功打造出了一整套电子化结算系统。这套系统宛如一台精密的机器,全面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结算系统,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还为市场交易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支撑,为公司的运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电子化结算为大姜交易注入新活力

2015 年,在经过一番潜心钻研并向相关行业取经后,杨建辉将精心打造的全套电子化结算系统引入大姜批发市场,为交易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在这个市场中,运来的大姜产品需依次历经进门、清洗、过磅、实时结算这四个步骤,交易才算圆满完成。其中,过磅和结算这两个环节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

当大姜货物进入过磅环节时,购买方需刷信息卡,随后进行称量。值得一提的是,磅秤的前后方各配备了一个摄像头,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严密监控着整个过磅过程,有效杜绝了人为舞弊现象,确保每一次称量都真实可靠。在完成称量后,购买方账户会自动将相应的过磅费支付至市场账户,同时,货物价款也会从购买方账户直接划转至对应农户的账户,实现了实时结算。为保障资金安全无虞,邮政银行后台为整个电子化结算系统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持。得益于这套先进的结算系统,杨建辉的大姜批发市场在当年交易额便大幅增长了 40 万元。

不仅如此,电子化结算系统还是一个信息宝库,它全面掌握了市场内的所有交易数据。无论是交易人员来自何方、处于何种年龄段,还是生姜的流向信息,都被一一记录在案。这些数据就像是市场的指南针,为市场经营决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有力依据。

生姜交易市场是杨建辉农业事业发展的关键平台,承载着重要使命。这个始建于 2002 年的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专注于生姜批发业务。2016 年,为推动市场升级,杨建辉投入了 1.28 亿元,资金来源包括他的自有资金和部分贷款。如今,市场内配备了 40 台先进的洗姜机,其运营能力不容小觑。仅去年,这里销售的生姜就高达 20 万吨,客户遍布全国 30 个省份。交易完成后的生姜,通过一辆辆物流车运往全国各地,而运费则由客户自行承担。这个市场作为全国生姜的重要集散地,有着独特的经营模式,只对客户收取费用,农户无需承担任何费用,这一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让昌邑大姜从田间走向深加工

杨建辉极具战略眼光,他不仅着眼于大姜的交易环节,更致力于推动昌邑大姜从田间地头向深加工领域迈进。为此,他在大姜交易市场的毗邻之处,精心设立了大姜种植基地。在这个种植基地里,处处彰显着科技的力量,其中,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技术得到了充分运用,实现了精准施肥,为大姜的茁壮成长创造了优良条件。

来来往往在交易市场进行大姜买卖的农户们,能够非常直观地观察到大姜在这片基地里的生长状况。杨建辉是个慷慨的人,他毫无保留地将相关的种植技术和技巧分享给周边的农户。他深知,“大家种植的姜如果都能长得好,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信赖我,来这里进行交易的买卖双方人数自然就会增加,这对大家和我自己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啊。” 这种无私分享的行为,不仅促进了当地大姜种植水平的整体提升,也为整个大姜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电视台来到他的基地,采访水肥一体化管理,他在办公室通过手机就能完成浇水施肥的操作。在150亩的基地,他投入60多万元购置电脑、土壤监测设备等,实现了高端电子化管理。

昌邑姜品质优良,纤维少、汁多、鲜辣度适中,是高端客户的青睐之选,尤其适合做调料和加工品,女性用姜和花椒煮水泡脚可缓解痛经。昌邑姜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周边地区的姜种和种植技术多是从昌邑推广出去的。生姜的种植也有其独特之处,其种子类似土豆,属于块根,生姜放到次年2月,掰成小块催芽后可作为苗种。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杨建辉重视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他去过日本、韩国、荷兰、以色列学习农业技术,回国后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江南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共同探讨节水灌溉技术,并引进流水线建厂,让昌邑当地基本都应用上了滴灌技术。滴灌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原本浇一亩地可能需要两个人工,现在十亩地可能都无需一个人工,而且能精准施肥浇水,提高了生姜品质。

如今,杨建辉的公司一方面继续运作成熟的市场,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他们与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合作,研发姜脯、姜普软、姜黄素、姜辣素、生姜蛋白酶、姜枣红糖茶等深加工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实验用姜先从自己基地取用,避免给老百姓带来损失。同时,电子化结算依托银行软件团队来保障软件在金融方面的合规性,确保客户和农户的资金安全。在与农业院校的合作中,也有成功案例,2020年疫情期间,山东大学和青岛大学研制出治疗生姜线虫、茎基腐病(烂脖子)的药,让曾经无药可救的生姜病害得到了有效治疗。

从忙碌身影看杨建辉的大姜产业坚守

杨建辉彷如在岁月之弦上不停跳跃的音符,忙碌正是他工作的主旋律。大姜交易市场的交易时间早,夏天凌晨2点开始,大约七八点结束;冬天则是4点开始。杨建辉常常3点就起床,晚上到八九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电子化系统的升级维护主要靠他自己,在县城招高学历人才困难,他就通过网络和参加农业展会更新计算机技能,每年至少参加4个展会,如农业农村部搞的农交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博览会。

在生姜储存方面,昌邑有着独特的条件。生姜比较耐储存,主要存储在地下6米左右的姜窖(地下)和恒温库,这里基本恒温恒湿,生姜适宜温度是13-15度、相对湿度85%以上。而且,生姜在井里储存还能生长,昌邑种姜利润高,老百姓一亩地收入可达6-7万,远高于种粮食的收益。

近年来,昌邑生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在全国位列第一且创新高,达到36.25亿元。生姜和大蒜、葱并称葱姜蒜三辣,大蒜已出现在期货市场,生姜期货平台也已拿到牌照,预计2025年上线。但杨建辉强调,生姜作为大众农产品,期货交易不能违背市场规律,不能过度炒作价格,此前济宁蒜、安丘姜价格炒作导致的不良后果是前车之鉴。

政府助力下新农老农携手共谱农业传奇

杨建辉,作为从计算机行业勇敢跨界而来的新农人,老农人对他的指引与帮助成为了关键因素,谱写出一曲动人的传承之歌。

杨建辉的跨界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幸运的是,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为他撑起了有力的保护伞。政府部门不仅为他传授规模化运营和种植方面的知识,还精心组织参观学习和进修活动,让他拥有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宝贵机遇。同时,补贴政策的支持也为他减轻了不少负担,让他可以更加专注于农业发展。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深知实践出真知的杨建辉,在创业早期做出了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聘请了4位在生姜行业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老农人。

这4位老农人,是生姜领域的“活化石”,老农人耐心地向杨建辉讲述着生姜种植的每一个细节,从选种时对生姜品种特性的考量,如何辨别那些蕴含着旺盛生命力的姜种,到育苗时的温度、湿度控制,每一个微妙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幼苗的成长。在田间管理方面,他们教会杨建辉如何依据生姜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调整灌溉的水量和频率,如何巧妙地施肥以保证生姜的茁壮成长,又不会因过度施肥而影响品质。如何从生姜叶片的细微变化中察觉病虫害的蛛丝马迹,如何运用传统且环保的方法应对这些问题。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病虫害防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杨建辉。

同时,杨建辉也将自己在计算机行业所积累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农业生产中。他运用计算机技术所赋予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结合老农人的经验,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让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保证生姜生长需求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施肥环节,他引入减肥增效技术,利用科学的养分分析和精准的施肥方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保证了生姜的品质更上一层楼。

在老农人经验的滋养和杨建辉的新农人创新精神的驱动下,生姜的品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品牌建设方面,主推的“南逄暖姜”成为了耀眼的明星品牌。

南逄乡,作为昌邑生姜的发源地,赋予了这个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价值。自2006年品牌注册以来,“南逄暖姜”在绿博会等各类展会上连续获奖,如同璀璨的明珠在众多农产品中脱颖而出。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新农人和老农人携手共进的成果,也是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农村部门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新农人和企业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积极扶持他们成长。这些活动不仅为农业发展吸引了更多像杨建辉这样的优秀人才,还引进了前沿的技术,为整个农业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在老农人带新农人的美好传承中,各方力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着昌邑农业向着更加现代化、品牌化的方向蓬勃发展。

杨建辉的故事,是一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坚守相辉映的农业发展生动案例,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了一个杰出的榜样,他和众多优秀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蹚出了一条充满希望与生机、通往农业辉煌未来的康庄大道。

作者: 胡伟

胡伟,山东商报潍坊记者站新媒体中心总监,一位激情满怀的优秀记者。他心中有火、眼里有光,为人正直,执着追求新闻的真、善、美,讲好更好潍坊故事。他扎实践行“四力”,用脚力探寻真相,用眼力捕捉细节,用脑力深度剖析,用笔力书写精彩。他投身精品视频采编工作,执导、编写脚本与文案,精心拍摄和剪辑。为“大潍坊一体化”宣传贡献力量,奉献出一批传播力强的优秀作品。他以实际行动展现记者担当,是讲好潍坊故事的杰出代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