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采访新当选的深圳市科学思维研究会文学创作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秘书长王枣燕
记 者:尹娅亚
采访对象:王枣燕
前言
在文学与科技的交汇点,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可能孕育出新的灵感与创意。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新当选的深圳市科学思维研究会文学创作专业委员会(以上简称“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副主席、秘书长王枣燕先生,进行一场深度访谈。
王枣燕先生,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高级政工师,不仅在文学创作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更以其对科技前沿的敏锐洞察力,积极推动文学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他现任深圳市宝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深爱榜融媒体中心总编辑等多重职务,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视角,在文学与科技的交汇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此次访谈中,我们将与王枣燕先生共同探讨文学创作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背景、目标愿景,以及他如何看待文学与科技的融合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将深入了解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分享他的创作经验和对文学未来的展望。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深度访谈,读者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王枣燕先生本人和他的文学理念,更能感受到文学与科技融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激发更多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思考。让我们一同期待这场思想盛宴,聆听王枣燕先生的真知灼见,共同探索文学与科技的无限可能。
记者:王枣燕副主席、秘书长,首先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成功当选深圳市科学思维研究会文学创作专业委员会的新一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在您看来,学会自成立之初便明确将探索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深度融合作为核心使命,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定位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刻思考和战略考量?
王枣燕:非常感谢你的祝贺和提问。这一前瞻性定位,实际上是我们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和对文学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文学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在悄然重塑着文学创作的生态和边界。我们深信,通过深入探索AI与文学的交融共生,可以为文学创作开辟全新的视野和路径,让文学在科技的助力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我们也坚守文学的艺术性和人文价值,确保在科技与文学的交汇中,不失去文学的本质和灵魂。
记者:那么,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的成立,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呢?您个人的文学经历与学会的成立又有何紧密的联系?
王枣燕: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的成立,是深圳这座城市浓厚文学氛围、基层文学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以及我个人文学梦想汇聚而成的必然结果。深圳,这座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城市,不仅吸引了无数怀揣文学梦想的创作者,也为我个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动力。我因对文学的深深热爱,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公务员工作,来到深圳这片热土,追寻小说创作的梦想。在这里,我辛勤耕耘,终于收获了长篇小说《一肩挑尽古今愁》的创作成果,目前该书的前两部已经面世,第三部也预计在2025年春节前后与读者见面。
在担任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文学创作协会会长的十多年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文学工作的艰辛与挑战,但同时也看到了深圳文学创作领域的无限潜力与广阔前景。随着协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我们的会员逐渐遍布深圳各地。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来自不同区域的会员,我们意识到需要一个更广阔、更具包容性的平台来汇聚深圳的文学力量。于是,在深圳市科学思维研究会和深爱榜融媒体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决定发起成立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这一决定不仅是为了满足会员们的需求,更是为了响应新时代文学与科技融合的趋势,为深圳文学事业的繁荣贡献更大的力量。
记者:在担任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文学创作协会会长期间,您认为协会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绩和突破?
王枣燕: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文学创作协会的十多年间,我们确实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首先,我自费策划并连续十多年举办了“羊台茶座”文学艺术沙龙系列讲座,为文学爱好者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灵感的平台。这些讲座不仅激发了更多人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还培养了一批批文学新秀。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120多期,惠及万余人次。
其次,我积极组织文学艺术采风交流活动,带领大家走出深圳,前往江西、福建、广西等地,与当地文联、作家协会进行深入的座谈交流,加强了与各地作协的文学联系。同时,在采风过程中,我们还组织大家向偏远山区的贫困学校捐款赠书献爱心,累计捐赠书籍18630多本、学习用品和衣物等20180多件、捐款10多万元,展现了文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
此外,我还连续多年组织举办新春联谊会,对鸿雁文艺社、石岩文学创作协会本年度的优秀创作者、优秀会员、优秀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进一步推动了宝安区的文学艺术氛围和创作热情。
在这个过程中,深爱榜融媒体中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深爱榜融媒体中心的总编辑,我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编辑经验,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和进步。深爱榜融媒体中心不仅持续跟踪报道了石岩文学创作协会的各项活动,还通过其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为协会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可以说,深爱榜融媒体中心是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文学创作协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和官方媒体。
记者:学会成立后,您计划如何具体推动文学创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否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或具体的规划?
王枣燕:确实,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具体而深入的想法和规划。首先,我们计划定期举办文学创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讨会、论坛和创作比赛,为文学爱好者与科技创新者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桥梁。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共同探讨AI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场景和可能性,推动实践与创新的有效结合。
其次,我们计划与深圳人工智能专委会等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借助他们的专业力量和技术优势,为文学创作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技术辅助和创作工具。比如,我们可以利用AI技术进行文本分析、情节生成、角色塑造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作家们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和辅助手段。
此外,我们还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学金,鼓励和支持文学创作者与科技创新者进行跨界合作和创新尝试。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监管与引导,确保每一份作品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文化审美标准,并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记者:在推动AI与文学融合的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学会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确保文学的艺术性和人文价值不被削弱?
王枣燕:推动AI与文学融合的过程中,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验。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保持文学的艺术性和人文价值不被科技所侵蚀和削弱。AI虽然可以辅助创作和提高效率,但文学的核心在于人的情感、思想和精神世界。我们必须要确保在利用AI技术的同时,不失去文学的本质和灵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强调作家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我们鼓励作家们保持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用自己的笔触去描绘人性的复杂与美好。同时,我们也会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监管与引导,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和评估标准,确保每一份作品都符合文学的艺术性和人文价值要求。
此外,我们还会积极倡导和推动文学与科技的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我们相信,只有让文学与科技相互借鉴、相互启迪,才能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文学作品。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羊台茶座”这一文化品牌以及您在石岩街道十多年间积累的丰富经验。您计划如何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和经验融入到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的建设与发展中?
王枣燕:“羊台茶座”是我十多年间心血的结晶和骄傲的成果。它见证了文学爱好者们的热情与坚持,也承载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我将把“羊台茶座”的成功经验,如定期举办讲座、交流活动、采风创作等,带到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中,为学会打造一个更加活跃、多元、开放的交流平台。
同时,我也会把在石岩街道积累的组织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运用到学会的日常运作中。我将借鉴石岩文学创作协会的成功案例和有效做法,确保学会能够高效、有序、规范地发展。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一定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文学殿堂。
记者:最后,请问您对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的未来有何展望?您希望它能在文学界和科技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力和贡献?
王枣燕:对于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的未来,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憧憬。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文学与科技交融共生的典范和标杆,不仅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挥洒才华、提升技艺、交流心得的乐园和舞台,也为科技创新者提供一个探索文学与AI融合新路径的试验田和孵化器。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推动,能够激发更多文学创作者和科技创新者的灵感和创意,推动文学创作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我也希望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能够成为深圳乃至全国文学事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和重要力量,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和创新,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在本次深度采访中,我们与深圳市科学思维研究会文学创作专业委员会新任副主席、秘书长王枣燕先生进行了近三个小时的深入交流与探讨。王枣燕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敏锐的科技洞察力,以及对于文学与科技融合的独特见解,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跨界探索者的广阔视野和深邃思考。
从他对文学创作专业委员会成立背景的详细介绍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文学事业发展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从他对于文学与科技融合趋势的剖析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未来文学创作新路径的积极探索与坚定信念。王枣燕先生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更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思考者,他的每一次分享都充满了智慧与启迪。
通过这次访谈,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学与科技相融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王枣燕先生的言谈举止间,流露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也传递出对科技力量的敬畏与善用。他的故事和见解,无疑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和科技工作者树立了一个跨界融合的典范,激励着我们去探索、去创新、去追寻那片属于文学与科技的璀璨星空。
我们衷心感谢王枣燕先生的精彩分享,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能够继续以笔为舟,以科技为帆,引领我们在文学与科技的海洋中遨游,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华彩篇章。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