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座永远充满活力的城市,孕育了无数梦想与故事。在这片热土上,有一位作家,他以笔为剑,默默耕耘,用文字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与人性的光辉。他,就是丁力——一个用生命书写文学的勇者,一个不断探索文学新边疆的先行者。
七年前的《深圳商报·读书周刊》(2017年9月3日)刊登一篇人物专访《讲“南方故事”的作家》,介绍的是深圳的一位作家。让人吃惊的是,这位名叫丁力的作家,当时就已经创作完成了40余部长篇小说。报纸在刊发报道的同时,刊登了一幅他站在自家书架前的一帧照片,身后排列着的图书都是丁力自己的作品,它们就像战士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跟随着丁力这位“司令员”,接受读者的检阅,令人肃然起敬。他坚定地说:“作家的生命就是文学创作。”这句话,不仅是对他过去岁月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文学之路的期许。
时光如梭,转眼七年已过。深圳这座城市更加繁华,而丁力的文学之路也越走越宽广。他最新的小说《前海先生》,再次证明了他的才华与坚持。这部作品,不仅是对深圳这座城市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新时代背景下“一国两制”实践和深港合作融合的深刻思考。丁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他们的故事,如同深圳这座城市的脉搏,跳动着时代的节奏。
然而,丁力的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历过商界的辉煌,也遭遇过生活的挫折。但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他从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他深知,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于是,他成为了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的首任主席,致力于推动AI与文学创作的融合。在他看来,技术不是文学的敌人,而是能够拓展文学边界、激发新灵感的伙伴。这一理念,不仅展现了他对文学未来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作为文学引领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丁力的文学征途中,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平台的敏锐洞察和积极支持。也因为这一部长篇小说《前海先生》,他与深爱榜的创办人袁子弹结缘,他对于深爱榜这一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深爱榜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宝贵舞台。他特别提到了深爱榜的创始人袁子弹,对其在文学领域的贡献和执着表示由衷的敬佩。丁力表示,袁子弹不仅是一位有远见的文学组织者,更是一位能够深入文学内核、引领文学创新的思考者。
丁力深知,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平台的支撑和推动。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对深爱榜发展的全力支持。他认为,深爱榜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学平台,不仅应该得到更多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更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他愿意与深爱榜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文学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丁力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他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他相信,真正的文学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是需要用心去感知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精神。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坐在书桌前,开始他的文学之旅。他的笔触时而激昂,时而温婉,但无论何种风格,都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
另外,丁力认为,作家要与时俱进,现在是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文学也不能例外。他坚信,技术不是文学的敌人,而是能够拓展文学边界、为创作带来无限可能的伙伴。因此,他依托王枣燕发起成立的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这一平台,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深度融合。
在丁力的推动下,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与慧淘金集团、深爱榜人工智能等多家AI公司携手合作,共同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文学创作的AI培训课程和工具。这些工具不仅能够帮助作家快速生成初稿、减轻创作负担,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作家提供新颖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
除了推动AI与文学创作的融合外,丁力还致力于文学平台的搭建和推广。他认为,一个好的文学平台能够为作家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交流空间,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因此,他积极支持深爱榜等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助力它们组织各类文学活动。他希望通过深爱榜等平台,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文学创作者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文学生态环境。
在丁力的引领下,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不仅成为了文学与AI融合的前沿阵地,也成为了文学创作者们交流思想、碰撞灵感的温馨家园。越来越多的作家加入这个大家庭,共同探索文学的新边疆,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丁力的文学长征,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探索之旅。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精神,也向我们展示了文学与科技融合的美好未来。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丁力将继续以笔为剑,勇往直前,为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丁力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更是关于一个追梦人的坚持与奋斗。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文学是需要用生命去体验的,是需要用心灵去感知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人性光辉的颂扬。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丁力用他的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学长征,也激励着每一个追梦人勇敢前行。
如今,丁力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创作热情。他坚信,只要心中有梦,笔下就有无限可能。他的故事,如同深圳这座城市一样,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值得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以笔为剑,探索文学的无限可能,同时与深爱榜等文学平台携手,共同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用他的作品照亮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丁力,这位用生命书写文学的作家,他的文学长征,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深爱榜融媒体记者:曹小芸
专访深圳市作协副主席丁力:
讲“南方故事”的作家
(2017年9月3日《深圳商报》B04版)
在书房,整整一面墙的书柜存放着丁力十几年来创作完成的40余部长篇小说。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摄
丁力部分著作。
丁力是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他的小说被称为地道的“深圳文学”,同时他也是一位“南方故事”的讲述者。他将许多发生在深圳的真实事例重新演绎创作,以此展示一代特区开拓者的命运故事。2017年第六期《中国作家》中,丁力的3篇短篇小说集结成《重逢》刊发,而在2017年第四期《当代长篇小说选刊》中,他的长篇小说《南方故事》赫然在列。
由于中风带来的行走不便,这次专访地点定在了丁力家中。在书房,整整一面墙的书柜存放着他十几年来创作完成的40余部长篇小说,其中30部仅用了7年时间完成。在文学圈,丁力是当之无愧的高产作家。他的梦想是写100部小说,并坚持“作家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写,写到老写到死”的创作信念。什么是“深圳作家”?他用几十部深圳题材小说做了诠释。他说,真正的作家必须坚持两点,一是用版税养活自己,二是坚持“纯文学”写作。
一意孤行到深圳
丁力,1958年生于安徽。他的父亲爱好写作,写了一辈子小说,母亲是妇女队长,能说会道。少年时期,丁力几乎读遍附近图书馆的所有书籍。父母的遗传和早期的阅读涉猎为丁力后来成为作家提供良好的条件。然而,丁力在来深之前的经历,似乎和作家并没有什么关系。
丁力讲述,1980年从长沙冶金专科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安徽芜湖冶炼厂工作,后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获得芜湖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1986年,在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转入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工作。彼时丁力的文学天赋开始崭露头角。一次单位搞科技成果展览,他一个人展览的论文比全院其他工程师发表的论文总和还多,被单位保送到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习。1991年他下海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
在丁力看来,深圳是一个造梦之城。然而梦想开始之时,带着离乡别井的痛,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致使丁力的第一次婚姻破灭。然而丁力说:“我不后悔。深圳是最富有活力的城市,离开这个土壤,我不可能成为作家。”到深圳后,丁力在商界打拼了十年。他先是在深圳高科技创业中心(即现在的科技园)做总经理助理,后在1995年到武汉开起了娱乐城。1997年,他再次来到深圳,在具有“中国民营金融担保第一人”之称的张锴雍麾下的中科智集团战略发展部担任总经理。之后跳槽到中国第一代上市公司金田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华南投资公司董事长、董事局主席助理等职务。
丁力本可以在商界大有所为,命运却在2000年发生转折。彼时公司退市,丁力不得已离开公司。“当时什么都没有了,我和我现在的爱人说,我们重新开始,你继续做律师,而我可以靠写小说养活我自己。我爱人觉得很惊讶,因为她从来没看过我写小说。”
顺风顺水作家路
丁力的作家之路并非想象中坎坷励志,反倒是顺风顺水。他向记者介绍, 2002年他的处女作在《芳草》上顺利发表后,便不断有人约他写长篇小说,而且当时的版税比较可观。在丁力看来,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只是偶然写了一部小说发表后就处于不断被约稿的状态,最终使他可以靠稿费维持体面的生活。“我43岁发表处女座,没有‘文学青年’时代,直接就是‘文学中年’。”丁力自嘲道。丁力保持着高昂的创作状态,他说:“那时候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写。每天闭门不出,完全沉浸在作品的创作构思之中。”此后,丁力相继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小说月报原创版》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并相继创作完成《高位出局》《官场商场》《倾斜的天平》《职业经理人手记》《单身女人》《深圳河》等40部长篇。其中,2007年获中国书业最佳商业图书·新人奖,2013年获第六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奖。
在丁力看来,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深圳故事的表达。他指着书柜向记者介绍:“《征婚》是写关于婚托这种深圳的特殊现象,我为此还交钱去婚介机构了解情况;《亲嘴楼的故事》写的是城中村的状况;《连襟》写‘深圳式’亲情,一到年关,深圳就变得冷清,主人公余丰年因为连襟比他位高权重而不敢去岳母家过年,选择独自在深圳过年;《单身女人》关注深圳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后,单身女性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它被国家图书馆收藏;《深圳河》以东门居民30年的巨变为背景,探讨‘城市化关键是人的城市化’命题……”
丁力的小说选材大多取自深圳发生的故事,被认为具有“改革开放的南方气息”。正因为这样,2017年第四期《当代小说选刊》节选了丁力的三部小说并以《南方故事》为题进行刊发,编者按中写道:“作者经历丰富,见证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繁荣,并将许多真实事例写成了一系列‘南方故事’。我们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几个篇章,认为大概可以反映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独特侧面。特区的腾飞故事,也是一代特区开拓者的命运故事。”
“不在深圳我就当不了作家”
虽然两年前中风导致右侧手脚不灵便,但丁力仍在坚持写作。他边用左手指敲打键盘边说:“作家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写,写到老写到死。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100部小说的创作。”显然,这场疾病没有太多影响这位作家的创作激情和思维,将近耳顺之年的丁力显得仍然健谈,富有活力。
谈到深圳,丁力认为这是一座令人时刻充满创作热情的城市。他说:“深圳有很强的包容性,东西方文化、打工者和本地人文化、内地和外地文化等都在这里交织。它每天上演不同的故事,让你永葆创作热情。在深圳11年的生活,比我在内地三十多年的经历还要丰富。不是在深圳我就当不了作家,或者想不起来要当作家。”
对于深圳的创作氛围,他说:“深圳作家是一个活跃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的存在,我们越发有文化自信。作家只要本本分分写作,就不会被埋没。我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我只能写深圳。有的深圳作家的故事,换个城市同样会发生。但我认为,只有写出真正的深圳故事(也可称为‘南方故事’)的作家才能称之为深圳作家。而真正的作家应该坚持‘纯文学’写作,靠版税养活自己。”(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以上内容来源于2017年9月3日《深圳商报》B04版
作家的生命就是文学创作
(2017年9月4日《深圳商报》C01版)
周俊生
9月3日出版的《深圳商报·读书周刊》,刊登一篇人物专访《讲“南方故事”的作家》,介绍的是深圳的一位作家。让人吃惊的是,这位名叫丁力的作家,已经创作完成了40余部长篇小说。报纸在刊发报道的同时,刊登了一幅他站在自家书架前的一帧照片,身后排列着的图书都是丁力自己的作品,它们就像战士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跟随着丁力这位“司令员”,接受读者的检阅,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作家一生创作大量长篇小说,这在国外文坛上并不少见,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按作家计划要由137部小说组成,他为此投入了毕生的精力,只是天不假年,到他告别人世时留下了遗憾,但也已完成了91部。在中国,也曾出现过张恨水这样的作家,一生创作了100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超过3000万字。但是,现在却很少有中国作家在作品数量上能够达到如此的高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前的作家都要自食其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写作才能得到生活来源,巴尔扎克和张恨水之所以著作等身,一个不能排除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生活负担沉重,前者要还债,后者要养活家庭里一大帮子人,都需要通过“拼命三郎”式的写作来减轻这种压力。即使是丁力,其开始长篇小说的创作也是在其所任职的上市公司退市,本人面临失业以后开始的。
目前中国作家在总体上成果不多,这与他们大多有一份体面的工资性收入有直接关系,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即使多年不写作,不出成果,也能领到一份工资,虽然不算丰厚,但维持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这在客观上确实会减弱作家的创作动力。但这不是最主要的,读者看到的现实是,一些作家在出版了成名作以后,更热衷的是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已经没有兴趣再潜下心来埋头创作。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文学创作已经不是他们的职业,而是他们的生命,只有具备了这种理念,才能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驱使着自己永不停歇地创作。张恨水创作处于巅峰状态时,又是报馆的高级管理者,本有不菲的工资收入,他能够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支撑他的是其自我加冕的一种文学责任和使命感。丁力的情况也是这样,在成为作家之前,他已经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即使公司退市了,以他在企业管理上积累的经验,要找到一个高薪工作并不太难,支撑他的同样是对文学的一份挚爱,因辛勤创作而得到的收入对他来说其实已经是其次了。因此,对于一些作品量偏少的作家,读者除了可以怀疑他们的创作才能下降以外,还可以怀疑他们对文学的感情到底有多深。
在文坛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流行,作品的数量不等于质量,数量多不等于质量好。其实,这是一种为自己偷懒找出来的借口,没有相当的数量,又怎么能证明其质量?巴尔扎克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文坛上取得地位,并不是说他《人间喜剧》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佳作,但其中的《欧也妮·葛朗台》等经典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人间喜剧》这一座高山之上矗立的高峰。张恨水的大量作品,曾经因有“鸳鸯蝴蝶”的色彩而长期被冷落,但他的大量作品却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直至今天仍然有可观的市场。丁力的情况同样如此,他大量作品发表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等一线文学刊物上,并没有因为作品数量的多而减低质量。这些作家的实践证明,那种把数量和质量对立起来的观点,基本上是站不住脚的。
丁力给自己确定了创作100部长篇小说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是否能够如愿完成,目前尚不可知,但他这种给自己加压的勇气却是值得让每一个中国作家学习的。作家要以作品来说话,这除了指作品的质量,还包括作品的数量。而为了让作家多出作品,像经济领域进行的改革一样,也有必要对专业作家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比如作家协会可以考虑减少对专业作家的供养,特别是一些年富力强的作家,要将他们抛入到市场的汪洋大海,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文学创作潜力,推动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