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医生,成为一份体面的工作

请让医生,成为一份体面的工作
2020年01月25日 12:26 金融八卦女

文|大卫翁

来源|起朱楼宴宾客(ID:the_great_time)

· · ·

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的第九集,镜头对准了两个医生。

一个是初出茅庐的稚嫩姑娘,在学校里苦读十几年后,终于博士毕业,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她的心愿,是在病房巡视被住院总提问时,能够顺利答上来。

另一个是全国知名大医院的科室主任,一年要做三百多台手术,同时还要带队伍、培养人才。

他的野心,是让自己的临床研究在这个学科的全球渐进路线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个医生处于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每天在做着完全不同的事情。

一个尝试人生第一次腰椎穿刺失败后,发出“我的一世英名啊”的哀叹;一个却在发现同事没喊他就开始手术后,一边挽起袖子冲去消毒一边说,“不让我手术就是要我的命”。

一个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默默的在旁边做着琐碎的工作,知道病人的感谢都是冲着主治医生的;一个在每天敲打团队督促大家上进的同时,心里想的是我要对得起带我入行的老师。

他是二十年后的她,她是二十年前的他。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眼中有光。

正处在医生最黄金年龄的科室主任,在每次手术成功之后会暗暗捏拳,像小孩一样对着镜头扬起眉毛笑着说,“这个工作就不能用钱去计算了,享受一个心里满足吧。”

而经历完第一个通宵夜班后的年轻实习医生,会因为目睹了一个病人的好转而兴奋地感慨道,“你年轻的时候经历得越多,等你到高年资的时候,你更有底气,你才更有预判,才更有信心,否则谈何专业性呢?”

他们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

但医生这个职业,光靠热爱够吗?

 / 1 / 

不是每个人都能靠“成就感”工作一辈子,我们也不能要求一份职业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程度的“热爱”。

因此,“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应该成为一个职业,尤其是有极大社会属性的职业最起码的底线。

什么是体面的工作?它至少包括了一份体面的收入,和一个体面的社会地位。

医生的收入体面吗?看起来还不错。

在为数不多的以医院为主体的上市公司里,港股的华润医疗在2018年报中披露的员工薪酬是人均28.2万元。而另一家精神专科医院的上市公司康宁医院,2018年的人均薪酬则是10.1万元。

然而这里的医生收入是否有被平均的嫌疑,确实需要打个问号。

毕竟按照行业自媒体“医学界”公布的2018年中国医生薪酬现状调研报告,全国的医生中,税前收入在6-10万之间的有42%。

与这一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权威医疗媒体Medscape公布的美国医生收入报告2019年版。

美国医生在2019年的平均收入是31.3万美元,这一数字差不多是中国的10倍。而相较2015年,美国医生的平均收入又有了20%的涨幅。

这至少能部分说明,为什么美国医生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有91%。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不到五成。

体面的收入是一份职业的基础,在中国当医生,这一点道阻且长。

 / 2 / 

医生的社会地位体面吗?从表面上看也还不错。

大家会尊敬医生,会想要拥有医生朋友。听说是医生,每个人会想到的第一个词都是辛苦,第二个词是专业。

然而,我们中有几个人能记得医师节是哪一天?有多少人会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学医?甚至,社会大众会关心医生们在做什么吗?

拿《人间世》为例,这是一部极好的医院纪录片,可当我将它安利给身边的朋友时,大部分人的反应是,“那太悲惨/压抑/血腥了,我不想看。”

虽然这部片的两季在豆瓣的评分都高达9.6,但看过的人分别只有4.3万和3.4万,加起来还不如被无数人吐槽的国产剧“爱情公寓5”,就更不要说那些热门剧了。

一个社会大众对其知之甚少的职业,真得能称之为有“体面”的社会地位吗?

更何况,拥有“体面”的社会地位的职业,最起码不应该是一个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职业。

理论上说,医生应该有的是“安全感”——他们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只要有医术,就不太可能会失业;他们身处生老病死的第一线,至少自己和家人看病,不会成为一件烦心事。

可荒唐的是,他们自己的人身安全竟然会越来越得不到保障。

 / 3 /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院长曾经语重心长的说,

“……这个社会有太多诱惑,可能让你们迷失。我担心,你们会否因为压力,因为年轻医生并不体面的待遇,因为社会上的种种误解,而放弃当初的誓言……”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在和身边几个医生朋友聊的时候,他们都表示,并不对收入增加有过高的期待,也不会指望自己的工作压力减轻多少,但最起码,自己不应该需要“提心吊胆去上班”,而能够“开开心心把家还”。

这一过去经常挂在矿井之上的标语,现在却成了医生的口头禅。

在国内正在进行的这场“肺炎战争”中,大量的医生正日以继夜的守在第一线,治病救人的同时,还需要承担自己被感染患病的风险。

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们最不希望的一定是继续被“医患关系”困扰,而已经发生的那些恶性事件,则一定要给社会、给这个行业的同仁一个说法。

处理肇事者应该只是一个开始,能够让医生们真正拥有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才是让这个职业重新获得“体面”的必经之路。

 / 4 / 

2016年10月,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的《柳叶刀》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10年间中国医学毕业生的培养与损耗趋势:全国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04-2015年期间,中国有472.8万医学生毕业,但新增的执业医生只有75.2万。

那么剩下的400万医学生,去哪儿了呢?

同样是在《柳叶刀》上发布的另一篇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显示,早在2008年,欧美发达国家培养一名医学生平均就要投入40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仅为1.4万美元。

那么这20倍的差距,导致的结果又是什么?

最后,同样是在这份报告中,还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是欧美还是印度,甚至是非洲,从业的医生和护士等医护人员的比例都在1:2以上。也就是说,每一个医生背后,都至少有两个医护人员的协助。而在中国,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这个比例才从报告中的3:2,变成刚刚打平。

一个医生背后仅仅只有一个协助者,这样的医护比例,又会带来什么?

作为并不专业的旁观者,我只敢提出问题,并不能多加揣测和推断。然而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想让医生变成一份“体面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5 / 

在之前提过的那份美国医生收入报告中,曾经让近2000名医生对工作的成就感究竟来源于何处进行了投票。

29%的医生认为,他们工作中的最大的成就感来自患者表达的感激;24%的医生的成就感来自于找到病因,有了诊断结果等专业成就;而有22%的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并且感到他们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看来医生这份职业,无论在世界何处,成就感都是他们最大的支柱。

而在《人间世》第二季第九集里,有这么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旁白,发生在实习医生姑娘的第一个夜班之后——

“这应该是所有医生,都经历过的一个夜晚。在他们刚刚从医的时候,他们见识到了医学的伟大,看到了医生的光环。”

愿每一个医生,都能拥有这样的光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