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蝗虫奔涌亚洲!把它吃成珍稀动物?一点也不好笑

4000亿蝗虫奔涌亚洲!把它吃成珍稀动物?一点也不好笑
2020年02月17日 18:42 金融八卦女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铁马

· · ·

写在开头:今天的文章,密恐的、胆小的,都慎入!

这是埃塞俄比亚航空一架遭到袭击、伤痕累累、不得不迫降的飞机。

我知道图片有点恶心,袭击这架飞机的家伙是一群蝗虫,这群蝗虫撞击了飞机的引擎、挡风玻璃和机头。

也就是它:

这架飞机降落后进行了大约11.5个小时的清洁和彻底检查,所幸没有发现任何损伤。

1.

 / 开年蝗灾 /

这群袭击飞机的蝗虫,只是蝗灾大军的一个缩影。

引发非洲蝗灾的蝗虫们,从东非飞出,然后飞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目前已经到达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还会进一步肆虐亚洲。

蝗虫在“无攻击形态”下,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抓的蚂蚱/蚱蜢,但是造成蝗灾的群居性蝗虫,就没这么友善了。

一旦从独居的“绿蚂蚱”聚集到60只以上时,蚂蚱就会发生这几个改变:

身体颜色由绿变黄:

飞行距离由之前的几十米最多上百米变到能一天奔袭150公里,速度也加快太多,感受一下这速度:

习性凶狠、攻击性强、食量增大(每天能吃掉相当于自己身体重量的食物)。如果用人来作比较的话,就是一个100斤的人一天能吃掉100斤的食物,食量真的太可怕了:

所以蝗虫过境之处,真的只能用“惨烈”来形容。

其实,在干旱少雨的非洲,蝗灾多年来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而这次蝗灾的规模不同以往,早在1月中旬,东非就遭到了3600亿只蝗虫的光顾。

这是个什么概念?

根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20开年的这次蝗灾对肯尼亚地区来说,已经达到了70年来最强的蝗灾,在肯尼亚东北部,仅仅一个蝗虫群就长60公里,宽40公里。

铁马对比了一下,一个蝗虫群2400平方公里,比深圳、厦门等城市的面积还大,你想想一下,一个城市,全是黑压压蝗虫的景象。

蝗灾导致了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地区的农业直接“停滞”,根本没有办法种植植物。对于整个东非地区,这次的蝗灾达到了25年来之最,1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

所以,2020年已经有近两千万人面临着断水断粮、无法生活、甚至饿殍遍野的未来。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非洲蝗虫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整体规模扩大了6400万倍。

更悲观的是,已经进入孵化期的蝗群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蝗灾的扩大趋势可能会延续到今年6月,届时,蝗群规模甚至可以增长到当下的500倍(现在已经是4000亿蝗虫了)。

除了东非一些国家面临着绝收以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也不容乐观,印度有学者预测蝗灾将造成印度30%-50%的粮食减产。

而印度是世界低价粮食主要供应地,主要供应中东,印度粮食大量减产甚至绝产或将是多米诺骨牌倒塌的第一张……

2.

 / 吃了它,行吗??/

蝗虫之所以难被消灭,一个主要原因是蝗群的飞行能力非常强,当一个地区的植被,被蝗虫吃完之后它们便会起飞前往另一个地区,蝗虫一次飞行的最远距离可达150公里然后随机降落,令其很难被就地消灭。

消灭蝗虫的方式有两种,第一是“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另外一种就是“化学防治”,喷药。

例如在2000年5月,新疆北部发生了蝗灾,除采取化学药物外,当时,浙江的3万只鸭子作为灭蝗“战士”坐飞机去新疆灭蝗虫。央视7套还专门有过关于蝗虫的科普简介:

牧民回忆称:

“鸭子太自觉了,我几乎不用费心……早上四五点钟,天刚露明,鸭子们就自己出去吃蝗虫,几个小时后,就到附近的小河沟里喝水、休息,下午7点多鸭子再次出动,直到晚上9点多太阳落山时才回来。”

另外,我国还引入过一种可爱的小鸟“粉红椋鸟”来吃蝗虫,每天每只能捕食蝗虫120-180只。

▲图片来源:新疆经济报

我们有多重视粉红椋鸟呢?

2018年6月,新疆在修218国道,造价5亿,但是途中遇到了粉红椋鸟产卵孵化,所以国道停工一个月,不修了,等宝贝疙瘩粉红椋鸟们繁殖结束再继续修路。

另外我国还还引入了杀蝗虫的真菌,用细菌战等等方式来灭虫。

看到这你肯定会说,那现在非洲快点用第二种办法飞机播洒药物啊!但是蝗灾发生的国家,例如战火纷飞的索马里,飞机撒播药物这样最基本的抗灾方式,也很难实施。

为了阻挡蝗虫对农作物以及环境的破坏,巴基斯坦启用了数百架次飞机,在空中喷洒农药。不幸的是,在行动过程中,有一架飞机因为出现意外,坠毁在了拉希姆亚尔汗。

▲2月15日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奥卡拉地区拍摄的蝗虫肆虐景象。图片来源;新华社

埃塞俄比亚一个喷药飞行员说:“它们靠上升气流飞升约900米高,数量多到能堵塞飞机进气口,这样很危险。”

所以空中喷药的最佳时机是蝗虫大军还停在地面。所以以清晨蝗虫还没飞起来,是最佳喷药时机。

可非洲地区频繁的晨雨阻碍空中喷药,等飞机升空,蝗虫大军也早已飞起。

另外从技术角度上看,对付蝗虫最好的手段就是动用农业飞机进行扑杀。不过许多地区的问题就是缺少这种专用的农业飞机,例如印度空军有虽然数量庞大的军用飞机,而这些在灭蝗作业中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

最后,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说:“这是蝗虫群没来中国,不然下场和小龙虾一样。”

你问吃行不行?

对于我们平常抓的蚂蚱来说,可以吃。但对于成群结队的“沙蝗”来说,且不说4000亿只蝗虫能有多少人愿意吃,关键是吃不了。中科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团队的研究发现,由于群居有利于繁殖但是会增加被捕食的风险,我们常见的绿蚂蚱,在群居的时候颜色会变成黄黑色的蝗虫。蝗虫变黑以后会分泌一种叫苯乙腈的氰化物,实验表明苯乙腈会造成鸟类捕食蝗虫的意愿急剧下降。

如果鸟非要吃,苯乙腈可能会转变为有毒氢氰酸。蝗灾大规模发生时,吃光蝗虫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养鸡养鸟吃也做不到,人能不能吃?有风险。

▲沙漠蝗虫

不过据说索马里已经放弃了抵抗,在索马里中部,已有居民开始食用蝗虫。居民们煎、炸蝗虫后,与米饭和面同食。

另外,蝗虫的繁殖能力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强!蝗虫幼虫只需要20天即可成年,真的用“吃”来消灭的话,吃的速度真心还没它们生的快。

蝗虫一次能产卵60-80个,产卵的时候,她会把肚子插入土地中。

产卵后,土会把卵盖住,完全看不出这里有卵,卵的孵化完全没有天敌啊。

美国西部在19世纪末遭遇过蝗灾后有过一份报告,农民们在当地每平方英寸平均杀死虫卵150个。

1平方英寸大概是6.5平方厘米,也就是你电脑上键盘上三个键大小的地方,就有150个虫卵。

想想都头皮发麻…

而且,蝗虫群落的新生代虫卵,孵化之后很快就会转变成极具攻击性的群居状态,也就是说,蝗灾在出生地,就形成了。

3.

 / 治蝗五千年 /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自古以来,蝗灾、水灾、旱灾并称为中国农业的三大灾害。

早在《诗经:大田》里就有记载:“去其螟塍,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说的就是用火烧除蝗虫的办法。

“治蝗”在古代也一直是历朝历代的执政大事之一。

困扰我们五千年的蝗灾问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解决的。说到这里要提一个人——生态学家马世骏院士。也是像邓稼先、钱学森一样留洋学成报国的伟大科学家。

正是因为有他和他的团队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开始治蝗,咱们国家今天才会有如此明显的治蝗成果。

马世院士带着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定点观察、室内试验、数据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飞蝗爆发的主因是水、旱灾相间发生。

他们制定了治理蝗虫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化学方法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等,通过综合防治,大范围的蝗虫灾害在中国大地基本得到防治。

虽然我们对马世骏院士知之甚少,但在他诞辰100周年,中科院可是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的,足以见得他在科学界的地位之高。

水利工程先进、旱灾发生的比较少、近几十年来的治理有方是我国现在蝗灾少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咱们国家还会组织人手去从地里挖蝗虫卵块。

所以开玩笑说什么蝗虫来了就会被吃成珍稀动物的段子,真的一点不好笑。为了抗蝗灾,我们的老祖宗们是经历了多少灾荒,经历了多少代人,才让蝗灾从大部分中国人的记忆中消失。

但就是这样,经过了70年的努力,国内的蝗灾也没有全部消灭,每年还是会有小范围的复发。

4.

 / 写在最后 /

受千亿蝗灾蔓延非亚影响,截至收盘,今日A股农药板块涨幅居首。其中,草地贪夜蛾防治板块大涨8.43%,草甘膦板块大涨6.85%。

中科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表示,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沙漠蝗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日前针对沙漠蝗是否会在我国大规模暴发作出回应,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分析显示,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农业农村部同时表示,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表示,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和缅甸沙漠蝗发生区毗邻,随季风可能有少量迁入我国,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介绍,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充足,国内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飞蝗在全球有7个亚种,中国的常见飞蝗包括东亚飞蝗等三种,但没有非洲沙漠蝗,从历史上看,沙漠蝗也没有在中国造成重大危害的记录。

但问题是非洲这几年连年干旱,许多国家等地持续内战无人灭虫,兴修水利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奢望……

目前,进入亚洲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蝗虫分两拨,去年年中,也门(亚洲离非洲最近的国家)曾出现大量沙漠蝗虫造成的蝗灾,而且没有得到控制。也门的蝗群又继续在6月进入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和印度雨季的延长再度为蝗群的繁殖提供了绝佳条件。

▲19年也门蝗灾

夏季来临时,第二批蝗群跨越红海和亚丁湾进入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2019年正好是东非地区气候最潮湿的年份之一,被风暴卷到非洲之角的蝗虫得以生存并迅速繁衍。

究其原因,蝗灾或许是全球变暖、气候剧烈变化的副产品。

如果想要治理蝗虫,就是能监测到每只虫产卵地,把虫卵给解决掉,这个很明显不能达成;或者缓解全球变暖,改善生态环境。

不然,人类和蝗虫的角逐里,赢家可能是蝗虫。

参考资料:

[1]Wei Jianing,Shao Wenbo,Cao Minmin,GE Jin,Yang Pengcheng,Chen Li,Wang Xianhui,Kang Le. Phenylacetonitrile in locusts facilitates an antipredator defense by acting as an olfactory aposematic signal and cyanide precursor.[J]. Science advances,2019,5(1).

[2]知乎,xianran,《蝗虫问题,比你想的更严重》,最后编辑于 2020-02-14.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