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特油公司:21年,161次,他累计献血47200毫升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特油公司:21年,161次,他累计献血47200毫升
2024年06月15日 11:36 福地辽宁

刘宝军,1964出生,1988年参加工作,工人技师,特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一区102站采油工。2006年、2008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银奖;2012年、2014年、2016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2023年荣获无偿献血终身贡献奖;2014年评为盘锦市红十字会3星志愿者;7次荣获辽河油田无偿献血先进个人;2次荣获盘锦市无偿献血一等奖。

6月14日,正值世界献血日二十周年,刘宝军一如既往地来到献血站进行献血,这已经是他献血的第21个年头,累计共献血161次,全血当量47200毫升。

1999年,刘宝军还在沈采一单井点工作时,结识了一名经常参加无偿献血的司机朋友,从他那得知献血不但对身体没啥影响,而且还能挽救很多病人的生命。他说:“我的身体条件不差,别人可以,我也一定能做到。”

那一年的7月,刘宝军第一次参加献血。可是由于身体偏胖、血压高,血液不合格,这给了他不小的打击。自此,刘宝军还和往常一样上班,但晚上大伙张罗吃饭,一向热情的他却婉言拒绝了,从那以后别人给烟,他不要;请吃饭,他不去。下班后早早的回家,单位同事以为他家遇到了什么困难,几次三番的追问,他才低着头,摆弄着手指,不好意思地说“我得献血,所以烟酒忌了,外面饭太油腻还是回家你嫂子做得好” 这下大家才明白,不外出吃饭、忌烟、忌酒,都是为了有个好身体帮助他人。

2003年11月27日,这是刘宝军一辈子都难忘的日子。回家路上,刘宝军提前下了班车,打算买些东西。在步行街,他看见了写有“今日急需O型血”的采血车,想着自己是O型血,便上车献了200毫升。“当时血液检测结果出来慢,得等。如果不合格,我的血还是会被扔掉。”刘宝军心里有些担忧。3天后,盘锦市中心血站打来电话,血液合格,他心里乐坏了:“总算圆了我的献血梦。2004年和2005年,刘宝军共又捐献了800毫升全血。2006年,刘宝军得知,医疗机构对血小板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期只有半个月左右,他便毅然地加入了血小板捐献者的队伍。

2011年的一天,在公司技能鉴定正在监考的他,突然接到了献血中心的电话,说是‘急需O型血’,已经去过的同志检查不合格,无法捐献,希望他能赶过来。他放下监考工作,向上级请示后打车奔到血站,经过体检他的血样符合捐献标准,这才解救了病人。上级领导了解情况后表扬了他的精神,还对他这种无偿献血先进事迹进行了表彰。他获得这份荣誉时,真是高兴极了,心想将近十年地默默无闻,终于得到肯定,这也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了。他又是激动、又是幸福……复杂的心情是无语言表。但他这种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随即而来的是一些同事在背后的冷言冷语,说他为了图名利、好出风头;有的好哥们劝阻他,这把年纪了对身体不好,有伤害;还有的说他傻。听到这些他并没有解释什么,只是笑着走开了,他选择用行动感化身边的人 。

为了保持健康,他长期稳定坚持锻炼、不喝酒不抽烟的良好饮食习惯,年年参加曙光油区职工运动会,蝉联五届油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一二·九”长跑冠军,10月份开始坚持冬泳到过年。2014年,刘宝军还斩获了盘锦市第一届户外运动大会环湖越野跑团队亚军,红海滩马拉松也不在话下……

2020年突如袭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大家正常的生活节奏,也给油井生产带来了诸多困难,疫情初期为了减少人员接触,启动最低上岗人员预案。刘宝军主动向班站提出申请,他和站长说:“我的爱人与子女不在身边,安排我上班吧。”站长考虑到工作强度和他的年龄,刚想婉拒他,他却着急地说到:“我天天坚持锻炼、坚持冬泳,我还是工人技师,我能行。” 困难面前老员工的引领作用是惊人的,员工们纷纷表示可以坚持连班,大大减轻了班站人力运行负荷。

疫情期间血库告急,他得到消息,立即前往血站献血,还主动向红十字会捐款100元,向盘锦市养老院捐款100元。亲自前往养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们,送去水果、学习用品、给那里的老人们带去欢乐。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刘宝军都用自己爱心、责任感、使命感,影响着身边的人。时间久了,刘宝军身边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同事也参加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他的爱人已经献血800毫升,身边的女同事于晓丽在他的鼓励下捐献了血小板,当问到这件事时,他没有把功劳归功到自己身上,只是说了句,“我为她高兴。”

刘宝军今年已经59岁了,今年是他在岗位的最后一年,为了保证血液质量,这也将是他献血的最后一年,虽然与岁月比拼的这场马拉松,个人或许注定会败下阵来,然而,每一次血液从肉体中抽离,都是一次精神的淬炼,其身后,将会有更多的人完成这场马拉松的接力。

(文/王丽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