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生存技能大赏
恐龙生存技能大赏
Dinosaur knowledge
甲龙类是恐龙家族中防御力最强的恐龙,但即便如此它们也有弱点,那就是柔软的腹部。古生物通过在蒙古发现的一具化石搞清楚了它们保护腹部的诀窍。
Dinosaur knowledge
甲龙挖坑只为活
茫茫的蒙古戈壁是恐龙的墓地,自从100多年前第一块恐龙化石发现至今,已经发现了无数的化石。在1972至1973年,前苏联和蒙古的古生物学家在荒漠中发现了一具甲龙类的化石,但由于当时古生物学家们正在撤离,所以只是用木板对化石进行了临时的保护,就匆匆离开了。
图注:蒙古的戈壁荒漠,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发现化石的具体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2008年,古生物学家根据记录返回当年的化石点,成功找到了被木板保护的化石。经过挖掘,化石终于被清理出来,其非常完整,仅缺失了头骨和尾巴,化石编号为MPC-D 100/1359。化石来自于巴鲁恩戈约特组 ( Barun Goyot Formation )地层,属于距今7100多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图注:古生物学家在发掘被木板保护的化石,图片来自论文
根据化石表现的特征,古生物学家判断其属于一种大型甲龙类,体长可达6米,臀高1米,臀部的宽度超过2米。由于化石中表现出了独有的特征,显示其代表了一种未知的甲龙类。
甲龙类化石最值得关注的是其前肢的特征,包括有:肩缝突出,肱骨发达,动脉顶发达,尺骨短而健壮,鹰嘴突发达,腕骨短,掌骨短宽。当仔细分析掌部和指头的化石时,可以看到其呈弧形,就像是个小铲子,适合对松软的地面进行挖掘。综合以上,证明恐龙的前肢很发达,不仅能够承受身体的重量,而且还适合挖掘,这也与之前一些古生物学家提出的假设契合。
当然,化石中适合挖掘的不仅是前肢结构,其躯干的结构在进行挖掘动作的时候也能够保存稳定,后肢的脚趾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稳稳地踩在地面上,避免身体摇晃甚至是侧倒。古生物学家提出,化石中存在的低肢间指数(low intermembral indices)和耻骨联合减少或缺失(reduction or absence of pubic symphyses)都是挖掘的关键性特征。
MPC-D 100/1359化石证明了甲龙类是具备挖掘能力的,他们会在身体下面挖出一个浅坑,刚好能够容纳自己的腹部。对于这种行为,古生物学家的解释是保护腹部,避免被肉食性恐龙攻击。除了防御之外,挖掘也让甲龙类能够寻找地下的植物根茎以及可能存在的地下水源。
没想到吧,甲龙类竟然是挖坑的高手,这也成为它们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能够生存下来的绝招!
Dinosaur knowledge
参考资料
Park et al. A new ankylosaurid skeleton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Baruungoyot Formation of Mongolia: its implications for ankylosaurid postcranial evolution. Sci Rep. 18 Mar.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83568-4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