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时代到来:零售商2023年销售集体下跌,民生商品降幅明显

洗牌时代到来:零售商2023年销售集体下跌,民生商品降幅明显
2024年01月17日 10:18 第三只眼看零售Uniqueye

2023年已经结束,这是新冠疫情管控解除后的第一年,也是疫情期间行业人士对消费复苏有较高期望的一年。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2023年是零售行业的起点之年,它奠定了超市行业未来五到十年的基本面。为此,我们采访了多位零售企业负责人,一探行业“实底”。

从采访的情况来看,多数企业2023年销售额同比下滑,降幅中位数为10%左右。其中,福州一位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该协会会员企业下滑幅度在10%-20%之间。

去年的中秋、国庆“双节”是全年销售的转折点。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庆假期后销售出现断崖式下降。“国庆节后销售、客流突然下降了,大街上突然没人了,就连外出吃饭的人都少了”。万嘉便利董事长杨场宝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基于2023年的经营现状,多位企业负责人对2024年的市场环境表示谨慎。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2023年能赚钱的门店,以后有可能赚钱,也有可能不赚钱。但2023年不赚钱的门店,以后就别指望它赚钱了。

这意味着,企业家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资金去培养一家门店,对于当前不能盈利的门店果断放弃。在未来,关店和开店同时进行,企业门店的调整更加细颗粒度。

此外,多家零售企业在过去的2023年进行了岗位优化,优化幅度为10%左右。岗位优化一定程度遏制了企业成本上升,并且让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元年

“2023年可以说是零售行业的元年”,福州六意便利董事长叶青表示。在她看来,疫情封控解除,社会运行恢复正常,行业一些潜在问题将逐步暴露出来,构成了零售行业的基本面。

《第三只眼看零售》采访获悉,多数零售企业销售不及上一年同期。华中一位区域零售企业负责人表示,他所在的企业2023年客流下降5%左右,销售额下降10%,整体毛利额下降9%。

海纳星地超市董事长李峰表示,公司2023年1-6月销售下滑5.8%,7月份以后下滑幅度增大,10月份销售下滑幅度增加至8.4%。由于公司采取向上游延伸供应链、大力开发自有品牌等策略,使得公司毛利率从此前的19.01%提升至19.29%。

另一位华东区域零售企业负责人表示,2023年公司整体销售下降9%,但由于毛利率提升了两个点,这使得公司全年毛利额保持不变,但公司的客流下降近10%。

当然,也有个别企业销售持平或者微弱增长。全福元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以来,超市业态销售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生鲜品类毛利率略有下降,食品和非食品类略有增长,服装品类基本持平;另外,客流和客单价较去年持平。

安德利超市总经理王鹏表示,2023年公司销售同比增长两个点左右,毛利额与去年持平。

行业的共识是,2023年企业销售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上一年因疫情封控,超市承担了保供任务,但伴随着疫情封控解除,政策性的红利消失了,超市的销售自然同比下降了。

“疫情期间,社区连锁超市在保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超市业绩今年与去年相比,没有了这一块收入,销售下滑是可以预见的;另外,随着政府部门对小摊点放松管理,城市居民区与街道路口的果蔬摊点随处可见,对实体店的生鲜销售有一些分流”,绿城超市董事长田建忠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在超市诸品类中,蔬菜、粮油、肉、蛋、奶等民生商品下滑是行业的普遍现象。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由于疫情期间消费者大量囤积民生商品提前透支了购买力。另外,2023年水果、蔬菜、肉等生鲜商品物价较前一年有所下跌,在同等销量的情况下,销售额自然同比下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

消费力不足是超市企业业绩下滑最底层的原因。田建忠表示,居民收入降低,对消费预期的减弱,从而变得消费更加理性,更加注重性价比。

李峰认为,当前的消费者出现了一种“错位”现象,有消费能力的没有消费意愿,有消费意愿的没有消费能力。

“客群出现了分层。生于60-70年代的消费者,有一定的积蓄和购买力,但他们在饮食上的花费少了,面对一桌子好菜,可能就吃那么两三道,主要还是以减脂、控油的菜为主。生于80-90年底的消费者,要承担养房子、养孩子的压力,再加上疫情这几年收入下降,根本无力消费”。李峰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一位零售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零售商将面临一群“又穷、又抠、又挑”的消费者,如何在他们身上赚钱,将成为行业的共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两年折扣店呼声高涨,但折扣店对传统超市的冲击并不显性。多位零售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并没有感受到折扣店带来的冲击。这说明,中国折扣店业态尽管是遍地开花,但并未真正形成气候。

不过,在部分区域,零食很忙、赵一鸣等零食连锁店对超市的休闲食品品类带来较大冲击。安德利超市总经理王鹏表示,在休闲食品冲击最严重的时候,超市休闲食品品类的毛利额下降近50%。

《第三只眼看零售》不久前走访了福州市场,当地零售企业负责人表示,零食连锁店对其公司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在福州,规模最大的休闲食品连锁企业是糖巢零食,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品牌门店数接近2000家。

洗牌

洗牌是零售行业的永恒话题,这一现象从2023年起将更加显著。一方面,经营不善的企业将破产重组,其位置较好的门店将被经营良好的企业接管,从而产生新的巨头。举例来说,在东北,比优特已经接管十余家原来家乐福的门店,从而继续做大自己的市场规模。

另一方面,伴随着商圈和客流变化,企业将关停预期无法盈利的门店,并选择在合适的位置新开门店。这种开店与关店并举的现象将成为零售行业的常态。福州一位超市董事长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去年以来,他每新开两家门店就要关闭一家门店,这种“动态平衡”之下,公司整体得以6%的增长。

当前的零售企业仿佛一个个坐在牌桌前的赌客,看谁能撑到最后,坚持不下牌桌。企业家对未来的困难已经有清醒地认识。

全福元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消费复苏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到疫情的影响,许多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变化,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出生率的下降,市场活力和消费需求也可能受到影响。为此,公司将从数字化转型和重视门店运营两个方面进行应对。

在未来,什么样的企业能够一直停留在牌桌上?按照“52周MD”创始人铃木哲男的观点,实体超市经营到最后,将演化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价格导向型、便利导向型、生活提案导向型以及价值导向型,分别对应折扣店、社区店、生活超市以及精品超市。根据日本零售业的数据,上述四类超市在日本的占比分别为10%、85%、4%和1%。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中国大多数超市企业依然处在大卖场逻辑下的粗放式定位阶段,其内在的管理以及业态定位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服务的客群也不够聚焦,停留在大卖场时代的“全客层”阶段。我们认为,辐射客群越广泛,越没有自己的特色,核心竞争力也越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