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万进:坚持软硬兼施“大集成”,释放数字技术“乘数效应”

陶万进:坚持软硬兼施“大集成”,释放数字技术“乘数效应”
2024年11月28日 15:38 申斯基科技观察

毫无疑问,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特别是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更带来了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认识到新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开始把数字技术作为创新驱动力,在数字化的旅程中也希望能够选择一家合适的合作伙伴,寻找一条切实符合自身需求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同样,作为江苏荣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陶万进在过去十年也充分感受到了整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进程——2014年江苏荣辉成立之初,公司主要的业务还是集中在信息安全方面,随着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陶万进也看中了其中的巨大机会,早在2017年就决定成立单独的软件开发团队,主攻“工业软件系统”的研发,同时始终坚持“大集成”的全新理念,并积极和华为公司展开深度的合作,希望能够更好地助力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为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01.

坚持软硬件“大集成”背后

近年来,苏州一直坚持以“制造业”立市,作为全球工业大市,其制造业规模更是位居全国最前列。但即便有最强地级市之称,苏州要保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冠军”宝座也绝非易事,而这都让苏州制造企业对数智化转型升级的需求十分迫切。

2021年,苏州就以“新年第一会”的方式发出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简称“智改数转”)动员令,并先后出台《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等十余项相关政策文件,提出2023年底前完成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

作为一家位于苏州的数智化服务商,陶万进对此也“感同身受”。在他看来,这几年在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推动,以及外部竞争带来的压力之下,苏州当地的制造企业都在加快自身的数智化转型步伐。

“一方面,当下内外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很多制造业面临着多重成本压力,因此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的重要选择,而数智化升级在降本增效方面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而制造企业要融入其中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背后同样离不开数据要素的支撑,而这同样也是很多制造企业加快进行‘智改数转’的重要背景。”陶万进说。

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可以说也给江苏荣辉带来了全新的机会,毕竟对于很多中小规模的制造企业而言,数智化转型是很难“一蹴而就”的。根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0)》对2608家中小制造企业调研结果显示,有超过89%的企业仍在初始状态下探索数智化转型路径,8%的企业处于数智化转型践行阶段,仅有3%的企业完成数智化深度应用。也正因此,对于很多中小规模的制造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提升公司的数智化水平是相当有帮助和价值的。

这也意味着,作为数智化的服务商,必须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强大的实施与运维能力,以及整体化的解决方案实力,这样才能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此,江苏荣辉早在2018年就率先提出了“大集成”的理念。所谓“大集成”指的是,公司不仅能够为制造企业提供软硬件的服务,也会提供包括AGV小车、机器人、机械手臂、智能仓库等产品和方案,同时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实现制造企业运营和生产管理各环节数据要素的“打通”。在此基础上,江苏荣辉还积极与华为公司合作,打造适合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产品、适配本地市场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能够基于获取到的工业数据更好地释放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更好地踏上通往“数字工厂”之路。

02.

“以行践言”赋能制造企业

十年的发展历程,陶万进坦言一路走来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制造业的场景多样而又复杂,这让数智化实现难度极大,而单纯拥有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经验和知识的传导、在于行业转型最佳实践的“横向移植”。

事实上,制造企业数智化的深浅度,关键在于应用模式和应用价值的最小“颗粒度”。 因为当数智化融入核心生产系统,与企业的生命力息息相关的时候,更为细节的需求就成为生存和发展的胜负手。换句话说,这就要求公司必须先洞察客户复杂的应用场景,并基于场景来为行业客户提供最适用的技术组合和解决方案。

陶万进表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的办法很简单,因为我也深知我们做软件开发的这帮人,如果仅是纯做软件开发出身的,往往是干不了这个事情的,因为很多人不懂企业的生产流程、业务、工艺,乃至管理。因此,公司的开发总监、开发经理,我们往往都是找在制造企业中待过的人,因为他们在企业当中有的已经待十几年、二十年,有着非常深厚的经验沉淀,因此我把他们请到公司来,让他们把制造企业的经验固化到软件系统之中,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制造企业实现数智化的转型。通过这样的办法,一些原来是公司客户的同事,现在都变成公司的合伙人了”。

通过这样的模式,江苏荣辉过去几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工业软件领域的研发上,先后研发出了“荣辉数据生产制造执行系统软件”“ 荣辉数据工业大数据分析系统软件”“荣辉数据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荣辉数据智能制造执行系统软件”“CPS企业应用服务一体系统”以及“荣辉智慧看板系统”等一系列的软件和方案,可以说为制造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打造出了“因地制宜”解决方案。

据介绍,目前江苏荣辉在软件研发领域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种是“项目型”产品,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以定制化开发的需求较多;另一种是“标准化”产品,主要是针对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的生产品类、生产模式相对而言并不复杂,因此“标准化”的产品往往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等这类企业需求再扩大,场景更复杂之后,再通过“定制化”的方式满足这类企业的需求。

陶万进认为,相比国内大型的软件公司,江苏荣辉目前在制造业领域也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首先是公司的研发人员基本都是来自制造业的一线,这些人员沉淀大量的一线经验,因此非常深知制造企业的“痛点”,能够更好地“打磨”出合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其次是作为一家新创的软件公司,江苏荣辉的技术“历史包袱”也没有那么重,在架构搭建、产品开发以及应用交付的过程中,也都通过包括低代码等新技术做了优化和处理,产品和方案更加“灵动”;最后是在价格和服务方面,公司始终秉持着让更多中小制造企业“买得起、用得起、用得方便”的一个原则,因此在产品和方案方面也具有较大的“性价比”优势。

得益于此,尽管江苏荣辉发展至今仅有10年时间,但其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领域还是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制造业中也打造和落地了很多“标杆性”的智能制造项目,赢得了包括明志科技、恒美电子等客户的选择和信赖。

03.

释放数字技术的“乘数效应”

当然,要推动公司“大集成”理念的落地,选择“同路人”也至关重要。尤其是2023年第四季度季度随着华为正式成立制造军团之后,江苏荣辉与华为的合作深度和广度也“更上层楼”。

陶万进说:“我们和华为认识已经很多年了,华为作为中国领先的ICT企业,在行业里面一直都有引领的作用,特别是华为成立制造军团之后,双方合作的交集更多,合作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现在我的感受就是华为‘就在我的身边’。”

确实如此,目前华为的解决方案已深入到制造企业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源于华为拥有大量ICT领域的“根”技术,在核心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更在于华为拥有业界最好的数据“底座”,能够将计算、存储、网络的设备整合在一起,同时能够支撑上面的工业软件能够发挥最大化的“效能”,去支撑制造企业实现数智化的转型。

在陶万进看来,华为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第一是华为具备强大的品牌力和信任度,很多制造企业愿意把华为作为自身数智化转型路上最值得信赖的“伙伴”;第二,就是华为拥有强大的ICT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为制造企业提供出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再加上华为本身在研发等方面的人才储备,都让华为在制造业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第三是作为一个典型的“生态”型企业,华为也打造了开放的应用和生态,同时始终选择与伙伴和客户协同创新,携手共建,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深入到制造业具体的业务场景之中。

对此,陶万进说:“双方现在合作的深度越来越广,不仅华为在全国的一些标杆案例以及优秀的方案,我们可以去参观和学习,同时我们在苏州当地的一些合作项目,华为也可以过来进行参考和借鉴,通过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方式,相信可以为更多的制造业找到最适合的,更加优质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助力整个行业增效提质、转型升级。”

展望未来,陶万进最后表示:“江苏荣辉今后也将继续深耕制造行业,同时也将积极和华为展开各种深度合作,目前双方合作的项目都比较顺利,对公司的合作支持力度也比较大,因此双方更多的还是把后续的市场做好做精,借助‘智改数转’的浪潮,多落地一些项目,多服务一些行业客户,共同加速整个制造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

客观地说,中国制造企业的数智化升级,工业互联网的落地,任重而道远,艰难而伟大,而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江苏荣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创始人陶万进一直以来都以非常“务实”的风格以及“以行践言”的方式,并通过“大集成”的全新理念,与华为公司展开深度合作,一起释放数字技术的“乘数效应”,相信对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为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打造出“新质生产力”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