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有了结构中心和线索后,还应安排表现的顺序和次。所谓顺序,是指作品生活内容的表现顺序,反映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而层次,则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作品中的反映,体现着作者对全局和局部所作的大的布局和安排。
作品结构顺序和层次的安排有如下方法:
(1)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来安排层次
例如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就是以江行三日的顺序来安排层次的。第一日的航行,”江津”号轮行走于”高江急峡”之中,写夜航时江风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波涛正在翻滚沸腾”,作者觉得”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好像不是船而是”自己正在和江流搏斗向前”,从而启发人们一个哲理: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第二日,写船过瞿塘峡,穿过巫峡,直奔西陵峡,作者描绘领航人的指挥若定,从容地穿过急流险滩,告诉读者哪里有险滩,哪里就有制服险滩的人。只要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就会排除万难,无往不胜。
第三日,写江轮穿过长峡,平稳地驶进了武汉市,长江两岸万家灯火和横贯江面的大桥上的”珍珠”在熠熠闪光。作者把搏浪夜航,逆流勇进,同我们伟大时代联系起来,用”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航行进程来象征战斗的历程。
这里,全文安排的三个层次,以时为序,是十分清晰的。即使每一个层次中,也是如此。如第一日,先写中午十二时,船启碇顺流而下所见的江面变化;次写下午三时,船航行中所见的两岸景象;再写黑夜里长江的魅力。时间推移的顺序也是十分清晰的。
(2)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来安排层次
这实际上就是以方位为主来谋篇。作者观察的方位或视线转换的顺序,自然地形成作品的层次,例如周定舫的散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先写一进入天安门广场向南”远望”的印象;然后,写从”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从”近处”来仔细瞻仰碑身的情景:先写正背(北南)两面毛主席的题词和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再写东西两侧雕刻的装饰花纹及其象征意义。
碑身写完,再自上而下写小碑座、大碑座。大碑座又写细观十块大型的汉白玉浮雕:由东而南,由南而西,由西而北(正面)。作者立足方位的每一转换,作品就推出一个新的层次。
(3)以时空交叉的顺序来安排层次
例如曹靖华的散文《小米的回忆》,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叙述自己童年时代在家乡的砂石地上种谷子,第二件是回忆三十年代自己带小米给在上海的鲁迅,第三件写抗战时周恩5、董必武等同志从延安带小米给在重庆的进步文化工作者。
这里时空交叉是按顺序的,从时间上看,先写童年,再写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从空间上看,先写家乡河南,再写到上海、重庆。这三个部分的时空交叉的顺序,形成了作品的三个层次。跨度虽大,但却散而不乱;纵横交错,又各得其所。
(4)以作者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层次
例如马烽的短篇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先写”我”骑车”上任”时在路上撞倒了”怪老头”;次写报到后的所见所闻,感到在”怪老头”老田这个”上级”领导下工作真是”倒霉”;接着,写一个夜晚山洪突然爆发后老田的种种作为,使”我”的思想开始转变;最后,写在”三岔河”决口后抢险拦洪时老田带病下水、老病发作、昏迷不醒,使”我”对自己的”第一个上级”由衷赞佩。作者认识上的每一推进,都自然地化为了作品的一个内在的层次,先抑后扬,步步加深,使结构波澜选起。
(5)以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
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所写的三个并列的故事就是三个层次:第一个(松鼓峰战斗)表示我们战士对敌人的”憎”;第二个(战士马玉祥在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表示战士对人民的”爱”;第三个(我们的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和作者谈话)则表示了战士对祖国的“忠”。这三个层次结合起来,集中表现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合乎逻辑,顺乎情理,令人信服。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比较常见,但不要刻板套用,而根据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安排,巧妙运用,以利于作品次序井然,布局合理。
谋篇布局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它与作者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有密切关系。倘若认识水平较高,思想方法正确,对生活的理解既深且透,那么谋篇布局就会比较顺利。相反,作者思想模糊,方法不对,对事物内部规律和外部联系认识不清,心中无底,那么作品就会显得线索混乱,结构松散。要从根本上解决谋篇布局的问题,还须从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入手,从提高分析生活的能力入手。
同时还应注意到,结构布局的形式,就它组成成分来说,数量上是有限的,而它们的各种各样的结合,却是无限的,就如同生活本身的多样性是无限的一样。因此,谋篇布局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量”材”而行,又要因”体”而异,力求千变万化,防止生套硬贴。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谋篇布局的任务。
未完待续……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