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何成了破鼓万人捶?

中国足球为何成了破鼓万人捶?
2024年09月14日 16:13 马继华

对于国足来说,赢了才是新闻。如今,进一个球,都是新闻。

但是,曾经的中国男足,并不是如此。

从新中国成立到90年代初,中国男足在亚洲都是“神”一样存在,多数时间高居榜眼。

沙特,对了,就是这个沙特。如果不是沙特和新西兰联手,硬生生把中国队做掉,中国足球不会是今天这样。

1982年世界杯的预选赛,先完成比赛的中国队可以说“遥遥领先”,只要随后的沙特不输给新西兰五个球,中国队就出线。结果,沙特整好输了五个球。中国队不得不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重新召回球员仓促比赛,错失世界杯机会。

这几乎就是中国足球悲剧命运的安排起点,此后多次面临打平就出线时,多次饮恨沙场。

即便如此,那个时候的国足依然可以长期处在亚洲顶级,四强、亚军,不少拿成绩。

那时候,球迷更多是遗憾,而不是愤怒。

不过,时间来到1990年代,国足就开始呈现不可抑制的下滑态势。进入21世纪,中国男足的成绩开始惨不忍睹。

数据分析就显示,1990年亚运会,中国体育全面开花,从此超越日韩,在亚洲一骑绝尘,而日韩足球也开始逆袭反超中国。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要从奥运夺金计划说起。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仅仅得到了5金,与此前的洛杉矶奥运会有非常大的落差,全国舆论哗然。其实,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苏联等国家没有参加,而汉城奥运才是此刻中国体育的真实水平,可老百姓不依不饶。

有关部门认识到了我们与西方体育强国的差距,需要尽快提升成绩满足社会期盼。但是,那个年代的国力有限,体育起步晚,要想在短时间内将成绩提起来,只能最有效率的拿金牌才可以。

于是,小众项目、技巧性项目、难度项目、女子项目,以及人数较少的单人或双人项目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五个字:“小、巧、难、女、少”。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和射击等项目成为拳头,暂时性的放弃足球、篮球、网球、拳击等等这些商业化程度高,竞争激烈,夺金希望渺茫的热门项目。

随后,全国上下集中所有资源和力量,投入到这些项目中。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各省市逐渐集中资源发展举重、摔跤、乒乓球等“低成本、高产出”的项目。有些省份干脆砍掉了足、篮球队,转而把资源投入到容易夺金的项目上。

奥运金牌拿的是越来越多,但足球篮球的水平却越来越差,一直到成为亚洲的二流三流球队,现在连世界杯预选赛决赛圈很几乎进不来。

任何国家,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做到最好。奥运夺金计划并没有任何错误,只是也必然带来连锁反应,足球不幸成为了发展大潮中的牺牲品。

最近几年,随着奥运金牌已经不在话下,各方面也开始重视商业化程度高的项目,特别是网球率先实现了突破。究其原因,虽然网球运动投入很大,但相比足球这样的团体项目,那还是相对简单,且非常省钱。

经过20多年的减量发展,目前中国足球界的基础力量简直惨不忍睹。据2022年统计数据,中国的注册球员有26万多人,其中职业球员3200多人,16岁以下青少年球员10万多人。

比较起来,泰国人口7000万职业球员约28万,日本人口1.3亿职业球员约50万,韩国人口5000万职业球员约35万。德国人口8300万,职业球员约540万。人口只有33万的冰岛,职业球员约2.1万。

为啥现在中国踢球的专业运动员这么少?

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因为踢球没什么前途没什么钱途,还因为在社会高速发展期的孩子们就业选择丰富,因为计划生育一代的父母害怕孩子踢球受伤,更与这些年大学扩招更多孩子走了读书道路有密切关系。

总之,如此的基础,也就可以理解为啥中国足球一蹶不振了。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缓过来,谈何容易,没有十年二十年根本没有可能逆转。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指出,足球发展要将着眼长远与夯实基础相结合,“夯实足球发展的人口基础、设施基础、管理基础、文化基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我们知道足球怎么沉沦的,就知道怎么才能重新振兴,扎扎实实的做基本功,给足球事业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更多孩子看到走足球道路带来的荣耀和希望,就能从哪跌倒在哪爬起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