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时代,善用传承,民企高质量发展期待破局

拥抱时代,善用传承,民企高质量发展期待破局
2024年01月02日 09:47 轻金融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期间,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民营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他们活跃在实体经济转型、创业就业、技术创新等各个领域,现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就当下而言,如何在中国从高速发展转型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新的增长模式,是民企掌舵人首要面对的紧迫任务。与此同时,遵循生命周期基本规律,广大“创一代”企业家正面临财富与精神双重传承的系统性考验。由此,怎样助力企业家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金融机构亟待思考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近日,浦发银行与惠裕全球家族智库联合推出《奔赴的智慧:2023民营企业内生增长与传承报告》在时代变化、代际传承与企业周期叠加的关键节点,深入倾听民营企业家诉求,赋予其转型破局的行业洞察和前瞻性思考,为之提供满足综合需求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在新发展格局中与时代奋进者并肩前行。

01

新时代赋予全新机遇

民营经济在中国的重要性毋庸讳言。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在税收上,2012年至2021年,民企占比从48%提升至59.6%。在就业上,2012年至2022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吸纳就业占比从32.1%提高至48.3%。在数量上,2012年至2022年,民企数量占比从79.4%增长到93.3%。在外贸上,民企从2019年起成为第一大外贸主体,2022年占比达50.9%。

可见,民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随着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民营经济及民企迎来全新机遇。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7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赋予民企更高定位:“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部分指出,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各方面、多部门持续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此间,金融业当仁不让,如8月30日,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全国工商联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提出进一步加大对科创、“专精特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民企信贷投放,畅通民企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10月末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随着一系列“硬核”举措协同发力,政策叠加形成放大效应,民营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和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02

新环境面临全新挑战

在党中央的重点关切下,民营经济迎来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明确信号。但目前,身为掌舵人的民营企业家们尚被一些现实问题困扰,亟待寻求解决方案。

浦发银行私人银行与惠裕全球家族智库联合推出的《奔赴的智慧:2023民营企业内生增长与传承报告》(以下简称“浦发报告”)指出,自2019年以来,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国际政经局势变幻莫测,部分传统支柱行业调控整顿,重重压力下,民营企业家面临新的挑战,在两方面尤为凸显。

首先,企业面临内生增长瓶颈。比如,民营企业家对企业治理与管理的关注度和要求相对较低,多数仍处于业务优于管理的阶段,在组织、运营、文化、财务、法务及风险管理等层面存在不规范情况。又如,企业家普遍认为在赛道、资源能力、技术、团队这四大推动企业持续增长的内生来源方面,遇到不同程度阻碍。报告称,22%的受访企业家表示在为寻求赛道突破而探索新领域的过程中,做了大量试验期业务,却导致核心业务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此外,客户需求单一化、合作方缺少共创性等,都是民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武祥教授表示,企业在新时代新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突破增长瓶颈,可以应用商业模式理论的分工和交易思维,宏观视野和微观洞察相结合,发掘外部可利用的资源能力和交易机会,引入资源能力互补的利益相关者,构建合作共赢的新业务培育和发展模式,合理分配角色、收益和风险,降低新业务的试错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新业务的成功率。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管王子阳表示,民企要在中国从高速发展转型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打造新的增长模式,需重估及调整自身价值链,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营销策略、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通过引入新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品质管理和实施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在产业链上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和增值点,这将助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份额,实现持续增长与发展。

其次,企业家面临系统性的传承考验。随着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代创业者步入暮年,财富“交接班”高峰期已然临近。根据浦发报告显示,目前执掌家族财富的家庭成员平均年龄45岁以上者占比约72%,若缩小范围到55岁以上,占比约25%,仍属不小比例,凸显传承规划时间紧、任务重,但问题在于企业家的传承准备并不充分。

“对我国企业家而言,代际传承是相对抽象和遥远的概念,许多企业家存在‘道理都懂,但回头再说’的拖延情况。”浦发报告称,这既缘于中国民企发展阶段客观来说多处在一、二代之间,也缘于企业家对传承复杂性的认知不足,抱有“选对人即可”的不实幻想,殊不知企业传承难题远不止选人,也未意识到企业平稳传承于社会发展而言的深远意义。

惠裕全球家族智库创始人、《家族办公室》杂志总编范晓曼表示,中国民企传承不像海外企业的“渐次”特征,而是一个集中窗口。同时,除了财富传承,企业家精神传承不可或缺,因为真正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是企业家,他们的精神和价值观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更深层次的关键性作用。由此,为什么要传承?传给谁?怎么传?传承后企业去向哪里?这些都是中国民企面临的系统性考验。

03

传承可助力企业破局

在企业面临内生增长困局及处于更新换代关键转型节点之际,2023年7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强调了传承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传帮带辅导制度”。

浦发报告指出,调研发现约53%的受访企业家认为传承对突破企业内生增长困局有一定帮助,12%认为有较大帮助,28%认为可能有帮助,表明企业家普遍认可并希望在企业前后代交接过程中进行自身的“破”与“立”,实现业务扩张、企业转型,促成新一轮增长。具体看,传承的积极作用体现于四个方面:

孵化新业务,另起炉灶和内部反哺并行。藉由传承,接班人通过商业模式和资源整合等方式,可在外部孵化创新业务线,未来与已有业务融合,给企业带来更大价值。同时,一些企业家的子代在保留父辈产业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另起炉灶”,之后用新创产业的人力、技术与资金储备“反哺”传统产业。此举有效解决传统产业升级中的“试错成本”,且传承企业不完全偏废传统产业。

剥离低增长业务,助力民企重组再生和价值提升。现实中,剥离低增长业务是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实现转型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当前全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大中型民企在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更加据聚焦主业,精简非主业资产。对于这种战略性的资产调整之举,企业家宜在恰当时机进行,而藉由传承,二代接班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新的经营思路和理念,有利于资产重组和优化。

引领数字化变革,实现民企高质量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及数字经济商业模式深度赋能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由于新一代企业家往往具备学历高、视野广阔、对新技术接受程度高等特点,拥有创新思维、适应变化的能力和勇于冒险的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并引领行业发展,因此通过传承使之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推动者,将有助于赋能已有业务。

优化客户结构,打造新的良性生态圈。藉由传承,可以优化企业客户的结构,包括年龄、区域等维度。在合作生态圈方面,则可利用股权方式与合作方形成长期锁定,实现产权结构的优化。或采用共同技术研发的方式及技术绑定来构建生态图,获得专业技术和人才。也可通过家族成员加入来形成生命力强、枝叶繁茂的榕树型家族,进一步促成民企发展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传承的价值和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浦发报告调研发现,企业传承有五大难点,包括:下一代对企业所在行业及社会经验不足,难以驾驭企业老臣(20%);创一代无法将积累多年的社会关系完整交接给下一代(15%);未来家族成员关系变化带来的利益冲突恐会影响企业发展(15%);下一代不愿接掌民营企业(14%);当前企业遗留问题日后会给下一代带来管理隐患(12%)。

范晓曼指出,对很多企业家来说,“交接班”是最“脆弱”的时期。由于传承是系统性工程,需在家庭、企业两个层面搭建治理体系,不仅复杂、多冗,还与外部环境高度关联,故须依靠外部专业智囊的辅助,善用各种工具,才能最终实现企业二次增长目标。

04

专业助攻令事半功倍

当然,打破内生增长瓶颈和实现有效传承,只是广大民企主要诉求之一。身处不同时期、产业和地域的企业家在打理个人财富、家族事务和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面临复杂多元的挑战,例如,怎样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怎样搭建适合自身家企情况的家族信托架构;如何找到值得信赖的人脉圈层进行家族事务的法律税务规划;如何把脉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以上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企业家自身认知往往力不从心,亟待社会力量和专业机构提供精准解决思路,助其拨开迷雾,建立稳健经营的长远信心。

为全方位支持新时代企业家经营、发展、创造社会价值,作为金融行业的生力军,浦发银行发挥集团协同优势,整合总分机构、境内外平台的资源与能力,打造具有“3X”特色的“浦发企明星”服务平台,秉持“齐家弘业,善财利生”服务理念,以企业家视角、一站式服务、全周期定制构建“公私一体化、投融资一体化、BC端服务一体化”全新服务模式,陪伴广大民营企业家成长。

“浦发企明星”服务平台立足“圈链生态、场景服务和专业团队”三大服务支柱,为企业和企业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全面支撑。其中,圈链生态致力于臻选优秀合作伙伴,围绕企业家圈层搭建金融和非金融服务联盟;专业团队通过“3C”服务团队组建,调动企业家服务顾问、企业家服务战略顾问及企业家服务商通力合作;场景服务根据企业家不同时期、不同场景需求定制一揽子服务方案,实现平台价值“X”倍数效应,帮助企业家从容应对挑战、把握时代机遇。

“浦发企明星”平台聚焦家财、家族、家业多维服务场景,支持企业家全周期发展。“家财”坚持投研引领,臻选全品类优质资产,量身定制资产组合,依托资产配置、投配定制、家族信托、保险规划等为企业家个人财富管理及企业发展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家族”汇聚集团之力,整合圈链生态资源,打造专属服务方案,为企业家法税咨询、医疗健康、二代培养、公益慈善、艺术收藏、家族治理等家族事务打理提供助力。“家业”探索企业转型思路,发掘内生增长动力,主要通过战略咨询、产融生态、股权激励、跨境服务等为企业家拥抱时代机遇,走上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平台资源、构建合作生态。

例:通过平台资源整合,助力某科技型企业在上市进程中同步实现二代接班培养     

客户背景

客户W先生为长三角某科技型企业创始人,在细分领域有一定技术壁垒。原本企业有上市计划,但由于评估后较难符合境内上市条件,进程暂时搁置。W先生的两位二代子女留学回国后落户上海,均不愿回企业接班。

客户需求

W先生虽然现在仍有旺盛的企业家创业热情,但随着年龄的升高,一方面希望子女能回到企业分担压力,一方面也希望家业能始终掌控在自己家族成员手中。

  • 企业发展中的上市安排

在与浦发团队交流中,W先生了解到,很多原本没有上市计划的企业最近开始考虑上市,一是鉴于对企业股权架构和规范性管理的重新梳理需要;二是对于二代子女来说,“上市公司”往往更具有接班的吸引力;三是出于企业发展人才需要,上市公司更容易吸引人才,且总部和研发部门也可以根据子女意愿迁往人才较为聚集的城市。

浦发推荐境内外券商对企业进行上市评估后,W先生基本确定了赴港上市的计划,浦发家办联动集团内券商浦银国际、平台合作律所,为W先生着手搭建境外上市架构。

  • 二代接班的尝试

通过沟通发现,W先生的女儿小A有企业经营的想法,不愿意接班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家族企业组织结构及人员老化,因此想自己创业。了解缘由后,浦发家办与W先生商定引导女儿小A从独立创业转变为家族内创业,调动行业专家,对企业情况进行解析,并安排客户女儿小A进入同类企业的交流平台并赴先进企业进行走访,锁定了家族内创业的方向——通过数字化改革推动组织结构优化。

上述两项方案的成功落地引导了客户女儿小A逐步进入公司,W先生如愿开始接班人培养。

  • 家族慈善的运用

虽然解决了女儿小A回企业的问题,但客户儿子小B对企业经营完全不感兴趣,对于社会贡献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过往还有过支教经历。对此,浦发家办与客户W先生商定从设立扶贫慈善信托入手,请客户儿子小B监督慈善信托的项目运作、亲赴捐赠地进行调研,以此作为儿子小B与家族企业的纽带,这也是目前一些高净值客户设立慈善信托的目的。

随着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民营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愈显重要。对金融机构而言,全力支持和服务民营实体经济、构建合作共赢生态圈是融入新发展格局,践行“金融为民”初心所应有的责任担当。

浦发银行将继续顺应企业家客群的目标,全方位支持新时代企业家创造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者和企业家客群财富创造的助力者,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wealth财富管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