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侨批文物馆,藏有海外华侨难忘的记忆,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汕头侨批文物馆,藏有海外华侨难忘的记忆,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23年02月18日 23:21 落榜进士

如今的人们,一个视频一条语音就能和千里之外的亲人沟通,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即使只隔着一座山,人们之间的交流也难如登天,更不用说远隔重洋的书信、钱财往来了。因此,17世纪末时“下南洋”谋生求财富的人们和家乡亲人间的交流——侨批,便显得格外珍贵。

侨批俗称“番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故乡的携带着钱款的家书。书本纸张容易被风化、焚烧、撕毁,保存起来更加困难,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再见到这种家书。来汕头旅游,如果想了解华侨文化,了解那段历史,不妨打卡侨批文物馆。

博物馆位于汕头市外马路18号,展馆不大,分为侨批集萃、番畔唐山、侨批艺文、遥迢汇路、家国情怀、樟东侨批六大内容。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大量侨批的展示,那些往来于海外游子和故乡亲人间的信件,隔着百年时光,依然让人感受得到温馨和眷恋。

展品中有许多让人难忘的侨批,泛黄的信笺上,“难”字几乎占了书信的2/3,左侧以“难”字为题附有一诗,一字一句写出了侨胞在异国他乡的艰难和对亲人的思念。

展柜中陈列的猪仔钱相当珍贵,它们是鸦片战争以后“猪仔”贩运罪恶历史的物证。“猪仔” 是广东方言,指被掠卖到南洋、美洲等地从事采矿等艰苦体力劳动的华工。“猪仔钱”就是劳工所得酬劳,这些代用币只能在特定的商店、赌馆等场所使用,无法在市面流通,牢牢限制着华工的自由。

山长水远阻隔不了思念,在大批海外谋生的人与亲人相望不相闻时,便开始通过往来于海上的水手、亲友或同乡帮忙转带信件、钱款、财物,这些人便是“水客”。因为涉及到钱财,信任和信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侨批和侨批业出现在水客运送之后,是更为健全、更有保障的传递系统,它的出现如一条隔山跨海而不断的红线,不仅带回了侨胞的银两,更牵起遥远缠绵的思念,牵起亲缘血脉间的责任和承诺。

文物馆内珍藏着十余万封侨批,光是展出的部分已足够人震撼和动容。

大量的批局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左右,是一种民间自发兴起、专门办理侨批业务的私营金融机构。图片中展示的“致成批局”就是新加坡致成染坊的黄继英为解决同乡寄递侨批的需要,在故乡设立而成。

雕像复原了批局中“挑拣”这一流程,和如今机械化、电子化处理不同,批局中所有侨批的处理都需要人工进行,因为涉及到钱财,也饱含着收寄人的情谊,人们也格外仔细认真。

侨批史上最长的一封信多达3000字,洋洋洒洒,字迹工整,那些平凡而唠叨的话语背后隐藏了太多太多的惦念和牵挂。

2013年6月,侨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批”一封,银几许,纸短情长。在侨批文物馆中,历史无言,书信无声,你却会感觉到满满的人情味儿。(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