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这句话不仅可以用来形容魔幻3D城市重庆,对历史悠久的福州同样适用。福州别称“三山”,这三山就是古时位于城区中的乌山、于山和屏山,其中的于山位于鼓楼区东南角,海拔不足60米,却是闹市中难得的清幽所在。
于山上有不少古迹,戚公祠是亮点之一。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率兵赴福建抗倭,古朴幽静的戚公祠便是为纪念他而修建。
从台阶下往上看,戚继光金色半身像设于正中,钢盔铠甲尽显出一代武将风姿。
戚继光半身像身后绘有记录其带军队在福建抗倭的功绩,很像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形式。
这里处处都显出历史文化厚重的痕迹,题额上“饮至”二字出自《左传》:“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意即出征前一定要在宗庙中进行祭祀,回来之后要再次祭祀,并进行宴饮(饮至),把功勋记在简策上(策勋)。祠内另一处还有“策勋”的题额,如果去于山不妨找一找。
温煦的阳光洒下来,青葱的植物与雅致的古风建筑相映成趣,一砖一瓦,一景一物都尽显沧桑。
在祠内信步而行,走小径穿亭台,在这些承载着时光和记忆的古建筑里,似乎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淌,感受到浓浓春意中的诗情画意。
戚继光坐身像设于祠厅正中,身后绘有巨浪滚滚的海面,和正上方“威震海疆”四个大字相得益彰。
于山上还有一座小型建筑,带着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纪念的正是爱国作家郁达夫。郁达夫曾两次到访福州,有一次居住长达两年。他对福州印象极佳,在所作文章中也屡次提及。
虽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郁达夫对戚继光的爱国精神非常敬仰,多次到于山凭吊。在《闽游滴沥》中还曾写道:“于山山上,最值得登临怀念的,是山西面的一座戚公祠,祠里头的一所平远台……游人过境,个个都脱帽致敬。”
于山不高,于山也不大,却包含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戚公祠、郁达夫爱国史记展外,还有百余处摩崖石刻、秀丽玲珑的亭榭,闲庭信步,别有韵味。(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