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的报道越来越多,经常看到媒体报道某某儿童医院接待了多少例儿童性早熟的病例。每当有什么健康问题出现,人们就会归结到某种饮食因素上去。比如说,你可能也常看到朋友圈文章报道宣称医生说“吃反季蔬果导致性早熟”“吃洋快餐导致性早熟”“吃豆浆导致性早熟”等等。
性早熟是怎么回事儿?
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生殖系统就开始发育,孩子们出现第二性征。这个过程称为“性成熟”,具体的生理过程比较复杂,我们也没有多大必要去了解,只需要知道:性成熟是由激素控制的,就够了。
在正常情况下,孩子们要到了“青春期”才会分泌引发性成熟的激素。如果因为其他原因,孩子们提前开始了这些激素的分泌,会进入性成熟过程,这就是“性早熟”。
性成熟的年龄跟许多因素有关,比如人种、遗传、营养状况等等,不同的孩子开始性成熟的时间相差较大。现在一般认为,如果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就被认为是性早熟。
关于性早熟的三大著名谣言
关于性早熟的传言很多,家长们如果错信了谣言,不仅会在选择食物上陷入本无必要的纠结和困惑中,还有可能因此让孩子错过对生长发育很重要的高营养食物。现在我们就来解析三条流传最广的关于性早熟的传说。
第一条是:植物激素导致性早熟。
农业生产上会用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通常被称为“植物激素”。在现代农业中,许多瓜果蔬菜的种植中会用到植物激素,比如发豆芽用到的“无根素”,草莓、猕猴桃等水果中用到“膨大剂”,以及催熟香蕉芒果用的“催熟剂”等等。尤其是很多反季蔬果,都可能在某个阶段用到“植物激素”。因为“激素”这两个字,很多人担心孩子们吃了这些反季蔬果、或者经过催熟、膨大操作的蔬果会发生性早熟,于是不给孩子吃这些食物。
理论上说,不吃任何一种食物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反季蔬果这个问题不同,有很多的蔬菜水果都是反季的,都有可能使用了植物激素。如果都不吃,就使得可以吃的蔬菜水果少了许多。这也就大大增加了让孩子们多吃蔬菜水果的难度。
关于反季蔬果和植物激素,我在很多文章中进行过辟谣,这里就不再重复。直接给大家结论:反季蔬果,跟儿童性早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也不会危害健康。只要是喜欢吃的蔬果,不需要管它是不是反季的,有没有用过植物激素,都可以放心食用。
第二条是:吃肉多,尤其是吃快速生长的鸡、鸭、猪、鱼等等会导致性早熟。
吃肉并不会影响性发育相关的激素,也就不会导致性早熟。至于社会上盛传的养猪、养鸡、养鸭、养鱼使用激素,也是臆想出来的谣言。中国的养殖中不允许用激素,不管鸡、鸭还是猪、鱼,长得快是因为现在的品种优良、配方精良。使用激素无助于它们长得更好,而且还违法。比如许多人都听说过的“用避孕药喂鳝鱼”,有研究做过试验,对鳝鱼喂以避孕药,反而会导致鳝鱼死亡率增加。所以,即便是有的养殖户听信了谣言给鳝鱼吃避孕药,也必然是很罕见的情况,并不值得纠结。
第三条是:喝豆浆导致性早熟。
许多人都听说过豆浆中的异黄酮是雌激素,所以担心孩子喝了影响发育。尤其是男孩,许多家长担心喝了豆浆之后变得女性化。
其实这完全误解了大豆异黄酮。异黄酮能与人体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显示出微弱的雌激素活性。首先说,这种活性非常弱,很难达到影响体内激素水平的地步。更重要的是,这种雌激素活性有很特殊的作用方式,被称为“双向调节”。也就是说,如果人体内雌激素和过多,大豆异黄酮会占据雌激素受体,从而让真正的刺激素发挥不了作用,从而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活性;反之,如果体内雌激素过少,大豆异黄酮与那些赋予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对于增加雌激素活性就能有一点点微小的贡献。所以说,豆浆中的异黄酮不仅不会导致孩子性早熟,反倒其实会对平衡体内激素有点帮助。
对于儿童来说,正常喝一些豆浆,或者吃一些豆制品,完全没有问题。豆制品本身,也是很优质的食物。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安心了许多?可能有些家长还有点疑虑,既然那么多谣言都是无中生有,那么,儿童性早熟的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呢?
实际上,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源于“注意力偏差”。也就是说,以前性早熟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资讯也不够发达,所以大家只是没有注意到那么多性早熟病例的存在,而并不是它们不存在。
把好这两关,离“性早熟”远一点
那么,儿童性早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我们能做什么去避免呢?
可惜的是,医学上无法确定特定病例发生性早熟的原因,科学家们只是总结出了一些 “风险因素”——也就是说,存在这些因素的孩子出现性早熟的可能性大一些。比如说,女孩性早熟的比例远远高于男孩;如果脑部等部位受到损伤,有可能增加性早熟的风险;此外,接受放射性治疗的肿瘤或者白血病儿童,性早熟的风险也会高一些。
但是这些因素我们都无能为力。我们能够控制的因素只有两个:
一是肥胖。肥胖意味着脂肪含量高,体内会有更多的受体素。受体素是一种激素,虽然跟性成熟不直接相关,但可能影响与性早熟有关的激素。
二是接触到性激素。如果儿童较多接触性激素,那么也可能促使性早熟。通常儿童能够接触到的性激素,基本上就是父母的避孕药、含有性激素的药品或保健品等等。如果家中有这些药物,父母们一定要收好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除了这些真正的性激素,还有一类“环境雌激素”应该警惕。
环境雌激素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泛指各种与雌激素没有相似性,但能够影响到人体激素水平的物质。
目前发现的环境雌激素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是塑化剂。塑化剂是一些塑料合成过程中的助剂,在使用中可能释放出来。人们摄入塑化剂的途径通常是与饮食接触的塑料容器。生活中的塑料有很多种类,有的会释放塑化剂,有的不会。国家标准对什么塑料可以作为食物容器有明确的规范,正规厂家的食品所用的塑料容器一般会符合国标,不会释放出塑化剂。而来历不明的三无产品,处于管理灰色地带的小摊点,所用的塑料餐具就不见得合格。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容器,还应该注意三点:
首先,不要图省钱或者省事,用其他的塑料容器来盛装食品;即使是食品本来的塑料包装,也要注意使用时间过长之后,可能会有塑化剂或者其他小分子分解释放;
另外:不要把塑料制品放入微波炉加热,除非是来源很可靠,而且明确标明了“可以微波加热”的塑料餐具和保鲜膜。
除了塑化剂,更普遍存在的环境雌激素是有一些杀虫剂、除草剂、灭菌剂等。正常情况下,孩子们可能接触不到这些物质。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许多小区和公园的公共草坪、树丛等,有时会使用这些农药。父母们要主要这些区域的警示标志,在喷洒以及喷洒之后的短时间内,就要注意让孩子们远离。
性早熟会对儿童的身心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性早熟导致儿童骨骼生长时期缩短,骨骺过早闭合,从而影响其最终身高;另一方面,因为生理变化与同龄人不同,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但是孩子并不懂得自己的身体变化是“正常”还是“早熟”。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性早熟自然不能掉以轻心。遗憾的是,医学还不能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去避免性早熟的出现。性别、遗传、疾病等可能导致性早熟的因素,也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父母能做的,只是降低生活因素导致的风险。一方面,收好含有性激素的药品、保健品,有一些化妆品和护肤品中也可能合法或者非法地添加激素,谨慎起见还是避免孩子接触到。装食物的容器,尽量少用塑料材质的。让孩子远离农药喷洒过的草坪、树丛。另一方面,养成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营养过剩,积极运动,从而保持合理的体重。如果孩子出现了过早出现了第二性征,也不要惊慌失措,尽快去医院搞清状况,对症处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