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一次查过够--新人工智能时代核查思路畅想

让我一次查过够--新人工智能时代核查思路畅想
2024年04月24日 10:10 投行小兵

作者:大平

4月12号,证监会发了新的国九条。IPO抽签现场检查比例从5%提高至20%,再加上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和督导,整体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大平有个大胆的想法,咱们也别钝刀子拉肉了,今天要现场核查三分之一企业,明天又提高到核查二分之一,给个痛快,干脆来个核查全体,一下查六年。听听,听听,大平,你这是人干的事吗?诶~大平这次还真不想人干事,想机器干事。

机器咋干事?证监会建一个大模型,用机器查,用大数据查,不用出动核查人员到现场,坐在办公室喝着茶就能查。啥样的大模型?查财务造假的大模型,但是要做的像盲盒一样,各种各样的数据从源头直接调取,证监会拿不到具体数据。按照月度开盲盒,不,出报告。能开出来的只有惊吓,没有惊喜。如果没有什么疑似造假信息,就没有报告。如果有可疑信息就会充分展示在报告里,除此以外没有别的信息。

查什么,造假最怕查什么咱们就查什么。没有一个造假能经得住查资金流水、穿透查客户供应商。一查实控人流水、股东流水,董监高流水,甚至员工流水,查客户、供应商流水。以后有了机器,也不要五个券商架着一个董事去银行现场打印流水了,银行这是绑架要报警呢。二查客户供应商背后关系。10年前的大数据挖掘技术,你二舅姥爷的三外甥女的小学同学都能挖出来,更何况现在了。不要说血缘关系、夫妻关系这种常规关系,就是同学关系,前同事关系、邻居关系都是小儿科。想装没关系没门。除了资金流水还要查查物流单,不仅物流双方要查、路线和重量也要查。要是公司自己有车,不用物流,那就厂门口的公共摄像头用上,识别装货车的数量和装货情况。做零售的也逃不过,客人数可以通过门店前的公共摄像头做个统计。对于农业企业,卫星数据可以用上。当然交税情况、用电、用水情况也必须来上,这小味儿噌一下就上来了。主打一个全方位,拿海量的数据,堵造假的漏洞。

谁来查,是证监会。不能是券商、不能是会所、律所,也不能是各地证监局。为啥?首先建模要标准统一。对所有的企业都得拉平。其次,还得有资格调动那么多数据,舍证监会取谁?最后,建模型很费钱,维护和升级更需要钱。就不要重复建设浪费钱了。

查多久?总六年,从报证监局辅导起先来个三年,上市以后再监督个三年。为什么要查六年这么久?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任何的造假时间长了都会露馅。为啥因为?为造假需要成本,时间长了,成本承受不住了,必然露馅了。前几年干趴下十几家上市公司的专网通讯就是这么露馅的。造假还要成本吗,不就ps几张发票、合同、银行对账单,再把虚增的收入写到账上就行了吗?矮油,这都是老黄历了。审计技术进步了,不吃ps这一套。现在流行搞的跟真的交易一模一样,合同得签,钱得有进有出,税得照章足额交。

咱们就用造假2亿营业收入来举个例子。为什么要用2个亿?现在上市都有净利润要求,造假不能只造营业收入,最终目的是造出净利润。2个亿就假设净利润率10%,造假净利润2000万。虽说要改规则,创业板净利润要6000万,但是8000万比较安全。就造假2000万,已经算是有“良心”的企业了。为什么拿创业板来说事呢,科创板还不要利润呢。你怎么不按照科创板来算?科创板现在已经是科技成果展示板,必须是行业的头子、技术的大拿才能上。要真是这样的企业,还真不用造假。

合同不牵涉什么成本,但是用自己运营的壳企业还是用别人的公司做通道,都或多或少需要费用,这不好估计,咱们就先按下不提。再说说钱,先得有钱才能运作,造假公司老板有钱掏自己钱包,没钱就得去借。去银行借吗?咋说呢?我想业绩造个假,急需资金两个亿,请放款。哪个银行敢批?!那就只能找民间资本。资金成本可就哗一下贵上去了。咱们往少里说,一年15个点总归要的。假如借款2个亿,一年成本就是2亿*15%,3000万。

最后再说税,咱们就说大一点的税种。增值税16%,一年营业收入造假两个亿,增值税就是2亿*0.16,3200万。增值税不是流转税吗?不需要全部承担16%呀。这是假的啊,无中生有,必然有人要交全部的增值税,你猜会是谁?那必然是造假方承担啊。

有净利润就得缴所得税,2000万*25%那就是500万,无偿贡献给国家。做个总结,营业收入造假2个亿,需要的成本就是资金成本3000万+增值税3200+所得税500万,共6700万,33.5%的成本。6年就是4.02亿,这还是只算大头,要是再算上什么企业使用费啥的只会更多。什么样的造假能经得起这么造,不得露馅咋地。

除了IPO前后需要查,其实上市以后敏感时候,比如大股东减持啦,并购啦,股价非正常波动啦,再查个前后各三年。让幺蛾子都显形。作为一个股民,大平特别希望上这个系统。现在年报动不动就说要保护商业秘密,用**代替客户和供应商名称。我这是得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得穿隐藏在**背后的猫腻,发现它造假的啊。

什么时候查?时时查。就算是这么大的数据量,搞个大点的算力,一周跑完小case。为啥时时查呢?就是要告诉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快歇了造假的心吧,我证监会始终瞅着你,造假就削你。乖,做个好企业。再说了,都说28天养成一个好习惯,6年被监管不敢造假,这个好习惯也该养成了吧,有多少小心思也憋没了。一个不造假的企业就这么养成了。

哪里来的数据?证监会协调银联、所有银行、支付宝微信、市政、卫星等都开放权限。要是行政协调不下来,咱们就来经济的。申报IPO的企业先给证监会缴纳200万投名状,不,数据费。证监会拿这个钱去各处买数据。花钱买总归可以吧。

能实现吗?都2024年了,CHAT-GPT都要出5了,自信点,必须能实现。说穿了,营业收入造假说穿了就是个刷单。针对如何识别刷单,淘宝、拼多多那有的是经验,他们的模型改改就能用。不过大平想说几句,别瞧不起刷单,有些上市公司造假,手段之低劣(比如说某扇贝),简直让人不忍直视。人家淘宝卖家可是被实时监视资金流和物流。刷单想做得好,要考虑全面、得有真水平。你又要说了,淘宝现在还有刷单,可见他们识别刷单干的也不咋地。识不识别出来是一回事,抓不抓是另一回事,毕竟人家也有GMV指标不是。

最后大平想说为什么要限制IPO数量呢?上模型,跑数据,看看有几个能扛得住查六年。要是真经得起,那真是好企业,必须上市,为股民谋福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