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新能源车企开启价格战的时候,很多车企为了提振市场份额都被迫加入战团。即使如此,人们对传统燃油车包括这些车企推出的新能源车的认可度都不是很高。一方面是技术能力差异,另一方面也是价格差异。更加实惠的国产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悄然走高,致使一些车企变得焦虑起来,价格战的影响力开始被无限扩大。
中国车企在技术上的积淀,由此带来的价格空间被逐步打开,让一些所谓的豪车跟不上节奏,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于是,我们看到一些传统的豪车企业在跟随了一段时间的价格战之后,发现根本跟不住,索性不跟了,保持固有的一种高冷形象,希望能够剑走偏锋,收割另一部分还比较顽固的购车势力。
这也是为何我们看到宝马、奔驰等传统的豪车企业开始放弃了价格战,一些车型的价格又回到了原有的定价区间。这样做的潜在的压力就是可能销量会进一步下滑,并逐渐被用户所摒弃。豪车希望能够打造传统的高冷形象,进而保持高端品牌的独特性。故此,在放弃了价格战之后,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价格回涨。或者说原有的降价优惠幅度没有了,让车价显得又回涨了。
据说,在一些店面,不仅价格优惠收缩了,而且想提新车的用户还的加价才可以。那么,是不是以前的优惠不算数了?想反悔了?有媒体报道称,近日,全国多地陆续有消费者反映,遭遇了宝马的霸王条款,之前定的宝马汽车被4S店拒绝交付,销售临时要求加价才能提车。
有用户表示,自己签订的购车合同,车型是宝马i3,价格是17.45万,并且交了定金。当时销售说提车没有问题,但是到临近提车时被告需要加价3万。也就是说,以前承诺的优惠没了,想要提车,还得用以前的价格提车(加价)。这无疑是对自己品牌声誉的一种蔑视和亵渎。
消费者还称:“我和4S店方面经过多次协商,后续对方又表示加价1万多就能提车,再后来经理又说没车了,停产了。在多日协商沟通的过程中,4S店每天都是不同的说法,给出的回应反复无常。”还有消费者表示,自己是6月底订的车,车型为宝马i3,合同已签订、定金已交完、贷款方案通过,当时客户经理说四五天就能交付。但临近交付时被告知车价要贵2万,并且换成三年免息的金融方案,否则不让提车。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在国内多个店铺都出现了,说明这是一个整体的问题。媒体报道称,此次全国多地宝马4S店出现大规模拒不交付的情况,车型主要集中在i3、ix3、3系这几款车型,多数消费者是在5月底6月定的车,7月提车时大多被要求临时加价3万。4S店拒不交付的理由也是各不相同,对于一些已经签订合同、交付定金的消费者,门店给出的回应是车停产了或者产量减少。对于那些仅仅交了定金没签合同的消费者,门店则回应“总部审批没通过”等理由。总之,就是不想交车,其实也就是觉得之前的卖价便宜了。只是这种临时加价的行为,让信誉扫地,声誉败坏。
可以看出,在中国市场,传统的豪车车企面临着中国造车势力的强大竞争压力,一度指望能够通过让利降价,以自身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收割一部分市场份额。但降价之后,又开始反悔了。觉得这样不合算,又计划退出价格战的战圈,转而希望通过自身品牌影响力走另一条路线。只是此前的降价促销不算数,显然难以让已经订车的用户极度不满。这样带来的是品牌声誉受损。
据说,这些传统豪车车企计划回收产能,力保价格保持在一定区间内。只是在强大的市场竞争面前,尤其是消费者的理念已经逐步发生改变的时候,宝马这种战略部署还能得到有效的回馈吗?当消费者的购车理念彻底转换时,任何的挣扎都是徒劳的,只有新造车势力能够持续保持着技术提升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全新的应用场景体现,那么不断地提升市场份额将是必然的趋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