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客家摇篮”展新景 | 赣州篇

江西赣州:“客家摇篮”展新景 | 赣州篇
2024年10月16日 14:06 洛阳晚报

点击进入【专题】“客家之源 万里寻踪”十二城联动大型融媒体报道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常被称为赣南。穿行在这个闽赣粤三省的交汇之地,却经常给人恍然置身于中原之感,因为在这片土地的986万的人口中,有95%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客家人。

赣州八境台和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

在客家人历次的南迁过程中,赣州是客家人进入闽粤赣地区的第一站,因此赣州也被誉为“客家摇篮”。2023年,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顺利通过验收,处处可见的客家文化,交织成赣南大地的流动风景线。

2023年11月7日晚,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在龙南市体育中心盛大开幕

赣南客家文化璀璨夺目

位于赣州市赣县区的江西客家博物院内,五根石雕南迁柱依次矗立,柱身镌刻着客家先民五次大迁徙的历史。

航拍龙南关西新围

千里赣江从这里发源,万里客路在这里绵延。这片厚重多姿的土地,深深吸引了周敦颐、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等先贤巨擘的脚步。在漫长的流播、碰撞与变迁、演进中,客家人在这里创造出的赣南客家文化璀璨夺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百花园里灿然绽放、芬芳四溢。

这里有原汁原味的客家方言。赣州是全国最大的客家方言区,当地18个县市(区),除章贡区和信丰嘉定镇以及其他几个居民点外,其余均属客家方言区。

这里有宁静安详的客家古村落。宁都东龙村、瑞金密溪村、兴国三僚村、赣县白鹭村、寻乌周田村、南康卢屋村……143个古村落散布赣南大地,是赣南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里有高墙深院的客家围屋。赣州尚存600多座客家围屋,集家、祠、堡于一体的客家围屋是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这里有风味独特的客家美食。赣南客家菜以鲜、嫩、滑、香、甜、辣为特色,以粉蒸、小炒为代表做法。客家米酒、赣州小炒鱼、南康荷包胙、客家酿豆腐、“四星望月”、宁都三杯鸡等都是客家饮食的典型代表。

这里有古朴独特的客家民俗。很多客家民俗中都蕴含着祈福纳祥、驱邪消灾的美好寓意,如宁都石上添丁炮、南云中秋“游火龙”、中村傩舞、上犹九狮拜象、南康橫寨唱船、崇义“告圣”、会昌“海清”、于都唢呐等精彩纷呈,把赣南大地变成了“没有围墙的民俗博物馆”。

紧跟时代步伐续写新的华章

南岭之北、赣水之源,一幅振兴发展的锦绣长卷徐徐舒展。“客家摇篮”坚守根与魂、昂扬精气神,在新时代接续书写新的华章。

定南客家瑞狮在古村里闹新春、拜大年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赣南大地曾出现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山秃、水浊、田荒、人穷”八个字道尽了当时的困境。面对沉重的生态创伤,生于斯长于斯的客家儿女,以久久为功之力,展开了一场石破天惊的“绿色革命”。造林种果、改良土壤、开挖梯带、布设塘坝……一双双勤劳的手接续奋斗,将昔日的“红色沙漠”建设成了“江南绿洲”。

经过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年来的治山理水,赣州净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300多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2.57%,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赣州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为红色赣州的绿色崛起写下生动注脚。

既不沿边,也不靠海,赣州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必须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必须有一股想方设法拥抱世界的豪情。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奋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伴随着“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日益完善,赣州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愈发稳固。赣深高铁通车后,赣州全面融入大湾区“两小时经济圈”,全市上下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擦亮“干就赣好”金字招牌。格力、吉利、天能、美克美家、道氏技术等龙头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在赣州扎堆落户。

赣商回乡推动赣州高质量发展

赣州是一片写满感恩奋进故事的土地,崇先报本是刻在客家人骨子里的基因。一代代客家儿女都心怀家国、情牵桑梓,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踏上孜孜不倦的追梦征程。

赣南客家人修编族谱

近年来,赣州强力推进“三请三回”“赣商回归”工作,一批批“出口老表”接踵返乡,带来好项目、金点子、硬资源,成为推动赣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希望尽己所能,让文化和艺术在故园生根。”著名华人戏剧家、会昌籍客家乡贤赖声川表示。铭记父亲赖家球“寻根问祖”的遗愿,2015年起,赖声川连续多年送戏回乡,并帮助家乡培养戏剧人才。《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外公的咖啡时光》《让我牵着你的手》……一场场“声川大戏”让客家山城会昌广为人知。

在南康,“做木匠”是客家人的老行当。改革开放后,十万南康木匠北上南下务工,积累一定技术和资金后返乡创业,“无中生有,有中生特”地把南康家具培育壮大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并朝着5000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加速迈进。

“来的都是客”,这是一句“很赣州”的话。在赣州人眼里,“客”的定义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扎根故土的原乡客,投资赣州的兴业客,离乡日久的归客,远道而来的游客……“同一天空下,就是一家人”,和衷共济、海纳百川的社会氛围,已然成为赣州的鲜明标签。

唯有和衷共济,才能共克时艰、共赢未来。这样的共识,早已融入客家人的骨髓。当年,客家先民聚族而居共同应对外患,守望相助一起兴家创业;如今,赣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造性推出“客家矛盾客家调”、崇义“知行家”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活化利用客家祠堂、客家庭院、客家家训等客家文化载体在凝聚情感、道德教化中的独特功能,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一起议”的安定祥和生动局面。

千年风骨,浸润一方热土。当美丽的客家山水辉映着辛勤身影,当久居大山的客家子孙敞开心扉,当浓重的客家乡音激荡在回家的行程,当八方来客不辞长作“赣州人”……这万千气象,便成就了“客家摇篮”新的时代荣光。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怀军 张惠婷 刘元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