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夜:11岁的华尔街童工——第一桶金的血腥教育
文/郑重
1942年的奥马哈,蝉鸣刺破夏日的沉闷。11岁的沃伦·巴菲特趴在邻居家杂货店门口,死死盯着柏油路上闪烁的金属片——那是被车轮碾扁的可口可乐瓶盖,在阳光下像一枚枚金币。他用铅笔在本子上记下第427个瓶盖时,突然听见阁楼传来父亲的怒吼:“股市崩了!霍华德家完了!”

这个总爱收集瓶盖、统计汽水销量的男孩不会想到,九年后,他会站在纽约证交所的橡木柜台前,用颤抖的手递出人生第一张交易单。而此刻,他正从门缝里窥见父亲发红的眼眶——身为股票经纪人的霍华德·巴菲特,在道琼斯指数暴跌50%的至暗时刻,竟劝客户清仓避祸,自己却赔光了所有积蓄。
“股市是吃人的地方。”父亲沙哑的警告在沃伦耳边炸响,可他却在《证券分析》泛黄的书页里嗅到血腥中的机会。1943年春天,这个执拗的男孩做了一件疯狂的事——偷走姐姐多丽丝攒了三年的零花钱,在“城市服务公司”股价跌至38美元时,咬牙买下3股优先股。

“沃伦疯了!”当股价暴跌至27美元时,多丽丝揪着他的耳朵冲进父亲书房。全家人的斥骂声中,少年死死攥着交割单,指甲掐进掌心:“它会涨回来的!”三个月后,股价果然反弹至40美元,他在姐姐的哭闹中慌忙抛售。可仅仅两周后,那只股票竟一路飙升至200美元。
那天黄昏,他沿着铁路狂奔,直到奥马哈郊外的荒草淹没膝盖。夕阳把铁轨染成血红色,他蹲在地上呜咽时,突然发现生锈的轨道间卡着半枚可口可乐瓶盖——正是他统计簿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那个锯齿边圆形图案。远处传来火车的轰鸣,少年把瓶盖擦得锃亮,对着夕阳喃喃自语:“我错过的不是股票,而是时间。”

这场“血腥教育”让他刻下两条铁律:永远不要借钱投资,永远不要因恐慌抛售。当其他男孩在打棒球时,他骑着二手自行车穿梭在社区,倒卖高尔夫球和邮票;当同学沉迷漫画时,他缩在图书馆角落,翻烂了《债券分析》里关于复利计算的章节。直到1950年,20岁的他带着9800美元闯入华尔街,那些曾被嘲笑的瓶盖统计数据,终将成为刺穿资本迷雾的利刃。

下期预告:当哥伦比亚大学的门向这位天才关闭,他如何用一份20页的报告让“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冷汗淋漓?深夜暴雨中的师徒对决,藏着价值投资最残酷的试炼……





![[鲜花] [鲜花]](https://n.sinaimg.cn/commnet/2018new_xianhua_org.png)



![[鲜花] [鲜花]](https://n.sinaimg.cn/commnet/2018new_xianhua_org.png)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