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屏,想要了解石屏的风俗人文,感受这个历史文化古城独特的魅力。石屏博物馆绝对是打卡的必游之地。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164/w1080h684/20230424/3430-e1ad3a99deb3711948c750332306849a.jpg/w700d1q75cms.jpg)
这是一所充满“学习魔力”的博物馆
今天,我们的第一趟旅程就从一个出场就自带BGM的书院——玉屏书院开始。
或许你会好奇,为什么我们打卡博物馆,却要从书院说起?在此就不得不提,石屏博物馆的前身便是玉屏书院。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164/w1080h684/20230424/c0bb-1949466db622d700b11412186a92aca7.jpg/w700d1q75cms.jpg)
石屏博物馆,是石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书院,是石屏清代以前文化教育的中心,也是石屏重视教育、投资兴学的见证。
清代以来,玉屏书院培养了大批文人学士。1905年后多次改名,为“官立高等小学堂”、“石屏县立高小国民学校”、“玉屏中心学校”、“工农小学”、“石屏县第六中学”、“石屏县异龙中学”等。2006年秋,异龙中学撤并石屏一中。2018年,玉屏书院改建为石屏县博物馆,以一种新的方式延续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385/w1080h1705/20230424/3878-9e8b15e5a8c74b7edf83b57c4e71e03a.jpg/w700d1q75cms.jpg)
因为有书院的背景,每每走进博物馆,总感觉自己也是当年书院的学生,也忍不住羡慕前人的学习环境。
玉屏书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303平方米,规模宏大,由大门、二门、牌坊、讲堂、学舍等建筑组成,木结构三进四合院,兼有宫殿的气势。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164/w1080h684/20230424/552f-73240bb0032ef55a52d2dcf1a92da731.jpg/w700d1q75cms.jpg)
书院前后两个天井皆为青色方砖铺地,左右两旁设学舍,院中高大的主体房屋就是讲堂。
来到天井,几棵苍劲古朴的柏树遮天蔽日,呈凌云之势,满眼花草绿韵,四季争芳吐艳,眼中的古建与古树映衬,颇有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然。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385/w1080h1705/20230424/511a-d80231318905ae4ce31149275b41da32.jpg/w700d1q75cms.jpg)
从讲堂两侧进入后院,又是一个风雅别致的小天地,这里是先生们做学问和休息的地方。小院里有古井、石缸、花台。四个花台内,桂花、腊梅、木槿、紫薇等高大花木枝繁叶盛,香花似锦,低处的玫瑰、兰草则气韵氤氲,沁人肺腑。小院一年四季戏蝶留连,游蜂纷飞,春夏秋冬风光无限。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385/w1080h1705/20230424/319e-c4462a0b91d4ae0ef76267636167c561.jpg/w700d1q75cms.jpg)
院内建筑梁枋等木构件及墀头砖雕斗拱做工精美考究,极具地方特色,建筑信息完整,是研究石屏古代建筑发展史的实物证据,是丰富石屏历史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
总之,在书院,走到哪里看到哪里,随时感受知识的浪潮。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749/w1080h469/20230424/a1a3-bb452ca1a3410089f8e50f6b45129979.jpg/w700d1q75cms.jpg)
古韵悠悠 ,书声琅琅
大概就是这样吧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30/w500h330/20230424/6348-07d858213065744f847c31906ce836b4.png/w700d1q75cms.jpg)
这是无数人的学生时代
来到这里, 我们都是“同桌的你”
穿越之意境
说起博物馆,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浩瀚的展厅,迂回的路线,满目琳琅的展品,知识匮乏的尴尬。但是,石屏的博物馆有些与众不同!
展厅的布局格外的精致,从石屏的历史发展沿革,到珍贵的收藏,整体布置不繁多,但足够精致。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164/w1080h684/20230424/9fa4-3a808add7cdb38467f509f4a7caa1953.jpg/w700d1q75cms.jpg)
2016年大修后,作为石屏县书院和科举方面的博物馆对外进行展示,还能现场体验一下穿越古人苦读诗书的场景。
走在书院的青石板上,你会隐约遐想到当年老先生诵书讲经的情景,仿佛听到了学子们清澈明亮的琅琅读书声,似乎闻到了微风吹拂纸页飘散的阵阵书香……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385/w1080h1705/20230424/201b-0481b15b02726f7196ff1560500f3717.jpg/w700d1q75cms.jpg)
静心好去处
书院古建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龙门牌坊,牌坊为砖木石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非常雄伟。四个柱础上承托着四棵昂首鼓目的龙形石柱,雕刻技艺精湛,造形栩栩如生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164/w1080h684/20230424/5a75-6a103524a504736a1d97752f70595fb9.jpg/w700d1q75cms.jpg)
牌坊正门有一竖匾,上书 “龙门”二字。“龙门”即禹门口,在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交界处。传说,黄河里的鲤鱼只要跳出禹门口,便可变成龙。 意在鼓励学子奋发向上,刻苦钻研,胸怀渊博的学识走出书院,中举登科,名扬万里。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385/w1080h1705/20230424/cafd-8d57506c5aa71c9b7f4fd125392b7384.jpg/w700d1q75cms.jpg)
如今的城市,街头车水马龙,到处人声鼎沸,难觅一席安静之地。相比之下,这里既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修心宝地。
站在龙门下抬头望去,只见藻井里有着许多的 寿字,字体千姿百态,各有不同, 还暗含十二生肖的形态,如果你来,不妨来仔细找找自己的属相寿字。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164/w1080h684/20230424/9a35-316dae558a1c890b06301e52f5a53902.jpg/w700d1q75cms.jpg)
在游览完书院后,去看看书院外绝美的屏阳十二景吧!博物馆设计师用心良苦,将屏阳十二景从书中搬至生活中,让大家来到书院,也能从图中看到当时的绝美景象。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424s/201/w1080h721/20230424/da3a-87e19a330a8c4fb3db4382aa4a84d2a7.jpg/w700d1q75cms.jpg)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