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在云南·访谈丨张鹏程:办好民生实事 绘就幸福画卷

美好生活在云南·访谈丨张鹏程:办好民生实事 绘就幸福画卷
2024年05月21日 11:25 官方魅力石屏

2023年3月7日,省委书记王宁给人民网网友回信,推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2024年3月6日,王宁书记再次给人民网网友回信,从“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谈起,进一步阐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从5月17日起,“云南红河发布”系列平台推出“美好生活在云南·访谈”栏目,围绕以“一老一小”为代表的民生问题,介绍我州各地各部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益探索和总结成功经验,让老百姓的生活不断“热辣滚烫”,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持续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日前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围绕

如何做好“一老一小”民生保障

如何让人们生活“样样好”

等问题对

石屏县委书记张鹏程

进行了采访

一起来看

石屏县

如何办好民生实事

绘就幸福画卷

↓↓

石屏县城 图片来源于石屏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石屏县如何为“一老一小”托起稳稳的民生保障?

张鹏程:“一老一小”牵动千万家庭,关乎民生、连着民心。

在“一老”方面,石屏县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实施养老服务项目22个,建成敬老院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7个、农村老年活动室150个、老年幸福食堂3个。深入开展源头帮扶,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常态化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全力保障“一老”健康生活。

在“一小”方面,依托托幼一体化模式,成立石屏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9个、“儿童之家”117个。成立石屏县妇女儿童“一站式”关爱服务中心,按照“1+5+N”工作模式,联动各方开展留守儿童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加大暴力侵害事件惩治力度,倾情关爱“一小”健康成长。

记者:为了让人们生活“样样好”,石屏县有哪些可喜的变化?

张鹏程:石屏县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产业更强了。蔬菜产量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三品一标”有效认证农产品134个,位居全州第一。石屏县列入“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被评为“中国优质早熟杨梅基地县”。石屏豆腐品牌价值达76.91亿元,荣登《国家地理标志豆腐品牌价值排行榜》全国榜首。

收入更高了。“田间+车间+指间+民间”模式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9601元,绝对值位列全州第一。全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1879元、19440元,同比增长4.4%、8%。

环境更好了。举全县之力打响异龙湖脱劣攻坚战,“三治一改善”扎实有效,异龙湖水质稳中向好。省级、州级绿美乡镇、绿美村庄、森林乡村创建过百,入选“绿美城市”省级试点名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核位居全省三类县前列。创新推出“屏邑碳票”,成为全国首家县级林业碳票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的应用范例。

保障更足了。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扎实推进。乡镇卫生医疗“软硬”实力稳步提升,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复审,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复审。发放各类民政救助补助资金8916.49万元,惠及特殊困难群体30.26万人次。

生活更美了。建设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乡村戏台、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人均体育面积达3.2平方米。持续擦亮“千年石屏城、百年豆腐香、秀美异龙湖”三张名片,依托“中国最美高原湖泊专用赛道”,成功举办两场环湖马拉松赛事,马拉松“流量”不断转化为石屏绿色高质量发展“增量”。

记者:怎样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张鹏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石屏县将做精做特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做优做活三产,切实增加群众收入,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将加快建设“云南省重要的绿色果蔬生产加工基地”,重点打造“石屏杨梅”“石屏蓝莓”“石屏火龙果”“石屏三个零蔬菜”等区域公用品牌,实现高原特色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豆制品生产研发和深加工中心”,力争2024年实现豆制品产业产值60亿元以上,带动1.5万人就近就地就业;加快建设“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农旅+文旅+体旅+博旅+铁旅+智旅”深度融合,让文史“厚底蕴”、山水“高颜值”逐步转化为产业“新价值”、发展“硬实力”。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排版:李怡娴

编辑:陈思佳 许玲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