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6月,对中国来说颇有意味。
一个星期前,德国媒体在对来自25个非洲国家和其他12个国家的1000多名决策者进行了一项有关“影响力”的调查,这些决策者们中有政府官员、记者、企业家、非政府组织的雇员。结果显示,欧洲和欧盟在非洲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减弱,而中国正在崛起。比如投资与合作的效率、速度、可靠性等方面,中国已经超过了欧洲。
中国受到尊重的原因,不仅于此。
也是这个月,印尼防长普拉博沃在香格里拉对话发言时,再次强调了区域国家致力于创造一个和平友善的环境,以“亚洲方式”解决分歧和挑战,他还为中国近年来的政策辩护,“印尼相信中方将以智慧和仁慈担负起他们的责任”。
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世界范围内对中国的研究日益成为了一门时代显学。
众多国际观察家们感言,“世界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奇迹中学到很多东西”。过去,很多发展中国家以西方为学习对象,但现在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东方。
但也有人并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比如美国。
29日的北约峰会,美国试图把北约模式复制到亚洲来,把其印太盟友都变成战略围堵中国链条中的一环,这就是美国近来常说的“重塑中国周边”战略提纲挈领的行动。
在非洲,美国也试图围堵中国。去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首次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和中国在该地区争夺影响力。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美媒早就指出,想要实现目的是几乎不可能的。
原因何在?
国际关系理论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约瑟夫·奈最早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硬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展现,而软实力,才是人类历史演化中不断构建的生存方式和意义系统。在约瑟夫·奈的最新文章中,他表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软实力重要源泉,而这是很多国家所没有的。
显然,中国的崛起,或者更准确地说,中国的复兴,富强是躯体,文明才是灵魂。
(一)
中国的发展,曾经一直伴随着质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有人预测中国何时垮掉,而到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有关中国崩溃的预测更是不绝于耳。
1995年,美国《外交政策》刊登了政治学家杰克·戈德斯通的长文《中国崩溃在即》,预测“最可能出现的局面是辛亥革命的重演”。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荒谬的“预言”依然不断。2001年,美国又出版了一本耸人听闻的书《中国即将崩溃》,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2015年,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专家史大伟(David Shambaugh)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中国崩溃即将到来》。2018年,美国著名杂志《国家利益》发表了文章,煞有其事地问道:如果中国崩溃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回头看这些,根本不是科学的预测,而是无知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恶毒期待。
有专家就曾经总结,西方误读中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意识形态偏见等等,总是读不懂中国。“不愿意了解中国奇迹背后的理念及其政治制度安排,那你就继续逗留在黑暗中吧,最后后悔的一定不是中国,而是西方。”
但事实是现代中国的发展,是人类前所未见的奇迹。
中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高速发展。
1949年,中国是世界上人均GDP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但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即将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已经与美国大体相当。
更为重要的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崛起打破了三大发展迷思。
一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的“玻璃天花板”。中国不但实现内生自主的发展,而且不断攀上发展的新阶梯,跨越了“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未来也会跨越日本等国陷入的“高收入陷阱”,迈向发展的最高阶梯。
二是打破了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更快发展的迷思。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快得多的发展,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是打破了西方列强“国强必霸”悖论。中国靠十几亿人民的辛勤劳动、创新革命富起来,奉行“国强好仁”;从不输出战争与苦难,而是为世界创造巨大发展机遇,坚定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崛起不但是新现实,更具有新意义,不但是中国力量,更是“中国道理”。如同中国经验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一样,中国道理也将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二)
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在开始逐渐读懂中国。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当中提到,“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对中华复兴的评价则是,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成果,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强大的文明自信。
这种文明已经延续了五千年,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也成就了中华文明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历史的积淀、包容的文化、创新的精神、天下的情怀。
而中国文化最精髓的部分,在于“和”。
作为中国传统智慧的重要观念,“中和”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道德经》中关于“守中致和”的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和”原则,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文化的重要理论来源。
和则生美。《国语·郑语》中写道:“声一无听,物(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意思是,只有五声和谐才能成就美妙的音乐,单一的声音并不动听;同样,一种颜色就单调乏味,一种味道也倒人胃口,一种东西无从比较好坏。
古人其实从很早就认识到,获得“美”的享受,需要通过“和”来实现。董仲舒说:“天地之道美于和。”
中国古代建筑讲究中轴线的对称和与风景的协调,音乐演奏讲求五声之和,美食讲求烹饪调料的调和,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都样深受“和”文化的影响。
“和”文化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辐射到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学、伦理学等许多方面,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修养和文明程度。
在华夏文明的进程中,“和”是中华民族最牢固的文化基因。
(三)
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庸和谐”的文化精神,还是“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价值主张,或者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处世之道,都足以看出“和”之于中国人的重要性。
和,更是一种力量。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很大的不同点是包容性和善于学习,自诞生初期,就是兼容并包,融合各种文化。
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华文明的代表,有辽宁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有浙江河姆渡文化的水稻,有四川三星堆文化的纵目铜人面具,有陕西半坡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更有中原殷墟的甲骨文和后母戊大方鼎。
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区,不同形态的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汇合成了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也不断向外学习。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军事上向胡人学习如何打仗;敦煌壁画上的飞天,云冈石窟中的卢舍那石佛,是艺术上的学习和吸收;从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学东渐”,是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和被吸收的历史过程,甚至在语言上,我们也能够从外来词汇中不断丰富汉语。
兼容并蓄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和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中孔子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国人的处事逻辑从来不是置矛盾双方于对抗和冲突的地位,而是将其放在一个更宏观的体系中赋予其互补的意义,认为这两者在互补的作用下扮演各自的角色,即使存在对抗和冲突也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行为予以和解和处理。“和而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总原则,也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
这种处事逻辑也会自然地运用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
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费正清就认为,中国最成功的外交政策就是非暴力,外交斡旋及其他非强制性的方式通常优先于强制手段。这体现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上尤为明显,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包容并蓄,和而不同,构建起这个国家流水般温和有力、无法阻挡的步伐,形成了中国崛起的力量根源。
(四)
长期观察国际政治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年轻时也热爱西方文化。但7月3日,他在“和文化沙龙南昌站暨毛铺草本年份酒南昌上市发布会”上大方坦承,现在更喜欢中华文化。
“中国的崛起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文化。”在主题为《和而不同——中国的崛起与中国文化的前景》的分享中,金灿荣用“阴柔似水,耐力持久”来形容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源动力。
探寻和深入挖掘流传千年的中国和文化,这也是毛铺草本年份酒所一直追求的。毛铺草本年份酒与网易新闻联合打造的泛文化访谈节目《毛铺和文化录·中国和力》,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众多大咖嘉宾分享他们对和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结晶的洞见,以中国和文化的广泛普及,为中华传统复兴贡献力量。
此次和文化沙龙暨毛铺草本年份酒上市发布会南昌站上,除了金灿荣教授的主题分享之外,在随后的论坛环节,他还和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等嘉宾共论“和而不同”,嘉宾们的精彩发言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引来了阵阵掌声。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欣,也通过视频的方式参与到这一文化雅集中来。
著名影视演员雷佳音也将以毛铺草本年份酒代言人的身份,通过视频为毛铺草本年份酒的上市发布送上祝福。在演艺圈浮躁攀比的背景下,雷佳音始终脚踏实地,多年苦练演技,以兼容并蓄、守正向上的价值观与众多作品征服了观众,这也正是“和而不同”的绝佳诠释。
在中国和文化的探寻过程中,如果要寻找一件最契合“和”的事物,只可能是酒。
在中国人的和文化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文解字》中对酒的解释是:“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易中天对此的解释是酒的意义在于“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人类通过酒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延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和”,这是作为饮料的酒上升而具有文化意义的过程。
另一方面,酒的酿造其实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酿酒的材质多种多样,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米等等都可以酿出独有风味的酒,有的酒材质甚至不止一种粮食。原料的差异,不但让酒的风味、口感产生奇妙的变化,也是对酿酒地域文化的一种表达。
这使得中国的白酒产生了丰富的品种与风味。中国的白酒有共12种代表香型,12种代表香型每一个的风格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香型中,每一个品牌的风味也不一样,但无论是哪种香型,都属于中国白酒,这是中国和文化中“和而不同”理念的重要体现。
而毛铺草本年份酒更将其一直坚守的“和而不同”发挥到了极致。它以极具创新性的做法将草本浆与白酒相融合,融草本精华之萃,集合苦荞麦、葛根、枸杞子等五味草本精华,经过科学配比,造就了口感甘润醇厚,余味悠长,而且拥有《一种具有降血脂功能苦荞酒的制备方法》、《抗酒精性肝损伤的护肝白酒及其生产工艺》两项国家发明专利,通过科技赋能健康。
白酒行业素有“酒越陈越香,老酒好于新酒”的认知,毛铺草本年份酒在“草本浆”之外,还主打了“真年份”的概念,其原酒经陶缸陈酿了12年以上,每一滴毛铺酒都拥有真实年份,且取得了中国酒业协会、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的权威认证。
“和而不同,草本毛铺”,毛铺草本年份酒无论是其在产品层面追求饮酒与健康的完美融合,还是在文化层面倡导的“和而不同,包容向上”的文化价值,都与中国和文化息息相通,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的智慧,也成为了和文化在当代的最佳承载者之一。
(五)
古老的智慧如今结出了现代的果实。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高速成长在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从弱者的文化向强者的文化转变奇迹。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曾经在一次演讲中用一个浅显易懂但很巧妙的例子来描述这一变化:
刘欢唱过两首歌,一首是1993年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曲《千万次地问》,在纽约灿烂夜景的电视剧片头中,《千万次地问》所唱出的“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其实讲的其实是中国人和西方的关系。
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刘欢唱《我和你》时,身边多了一个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共同唱出的已经是“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而到今年的冬奥会,中国已经有自信向世界输出我们的传统文化——完全不同的雪花,最终汇聚成人类一朵共同的雪花,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绝妙的主题。
而这,正是我们中华文化里“和而不同”的精髓体现。
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这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它有一个伟大的未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