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树老春无态,云生山有衣

袁宏道:树老春无态,云生山有衣
2024年06月15日 07:45 萧家老大

袁宏道:树老春无态,云生山有衣

“趣”,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宋代苏轼说:“诗以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清代史震林在《华阳散稿》序中说:“趣者,生气与灵机也。”清代郑板桥说:“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清代画论家恽南田在《南田画跋》中说:“潇洒风流谓之韵,尽变奇穷谓之趣。”古人的这些论述说明,“趣”,是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新颖、奇妙、天真、生动、活泼、机智、灵巧、慧黠的审美特质,它具有审美的自由品性和游戏精神。

“趣”,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自然天真、新奇生动、机智慧黠的情味,人们叫“情趣”;表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趣”是文艺作品中一种新颖奇妙、天真自然、幽默诙谐的风致和魅力,人们叫“趣味”。“趣”,中有味道、有吸引力和有感染力的,它使人想象不尽、体味不尽、忍俊不禁。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崇“趣”、尚“趣”的人,晚明的著名诗人袁宏道,就是典型的一个。

袁宏道(公元1568—1610年),是明代“公安派”,也叫“性灵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另外两人是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兄弟三人号称“公安三袁”)。袁宏道是明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有人说他是明代的苏东坡。的确,他的哲学观念、近禅倾向、文艺思想、创作主张、文学成就都与苏轼相仿。

袁宏道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风气。“性灵派”的“独抒性灵”,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崇“趣”、尚“趣”、追“趣”,主张包括做人和作诗文都要“有趣”。他在《叙陈正甫会心集》中,有如下名言:“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袁宏道虽然只活了四十二岁,但他创作了大量诗文,其中,诗歌占了很大一部分。他的诗有很多篇什和诗句都写得趣味盎然。如“树老春无态,云生山有衣。”(见《卢沟道中》)此诗写景特别逼真,春天因树老而失去态度,山上生云山便像有了衣裳。好一个“云生山有衣”。诗句不仅十分美丽,而且很有生趣。“树老无花也自新,山茶红似女儿唇。”“芍药有香兼有态,山鸡能舞亦能啼。”(见《闲居杂题》)诗说山茶,鲜艳美丽,像少女的嘴唇一样鲜红。比喻生动、美丽、新奇。诗说山鸡,既能跳舞,又能啼唱。读这些诗句,让人有妙趣横生之感。“东风不道禅心定,吹入山头环佩声。”(见《惠山僧房短歌》)诗中表现的是一种禅趣,但是,这种禅趣又是一种“别趣”,即别样的禅趣。

袁宏道是文人、士大夫,所以,他崇尚的“趣”,本质上是一种“雅趣”,即高雅之趣、优雅之趣、清雅之趣。这方面,他在诗文中有很多论说,如包括饮酒赏花这些小事,他认为都要有雅趣。如他在《觞政》(“觞政”即酒令)一文中说,饮酒之醉也要醉得有清趣:“凡醉有所宜。醉花宜画,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一云:醉月宜楼,醉暑宜舟,醉山宜幽,……”文中说,即使醉酒,也要醉得清逸高雅,表现出一种清雅的情趣。他在《瓶史·青赏》中说赏花:“寒花宜初雪,宜雪霁,宜新月,宜暖房。 温花宜晴日,宜轻寒,宜华堂。 暑花宜雨后,宜快风,宜佳木阴,宜竹下,宜水阁。 凉花宜爽月,宜夕阳,宜空阶,宜苦径,宜古藤巉石边。”这些强调赏花要有时、有地,即要“论风日”、“择佳地”的论述,表现的也是一种文人高雅、清雅、淡雅之趣。

(本篇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