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友情,尤其是知己之交,更情深意重

古人重友情,尤其是知己之交,更情深意重
2024年06月19日 07:44 萧家老大

古人重友情,尤其是知己之交,更情深意重

古人重友情,尤其是知己之交,情深意重。譬如,春秋时期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传说,被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成千古美谈;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充满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深情厚谊;还有三国时的一代名相诸葛亮,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回报精神等等。历朝历代,重情重义为人们所推崇,并每每诉诸笔端,不光诗词歌赋中数不胜数,就连翰墨丹青以友情为题材的也比比皆是,或笔墨咏叹,或泼墨挥毫,赋予友情许多美好的情趣。近日欣赏到一幅《雪村访友图》轴,只见在一片萧瑟的冬日寒风中,古人不顾三九严寒,踏雪山林,寻访友人的拳拳之情呼之欲出,让人们对古人看重友情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

《雪村访友图》轴为绢本设色,作者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周臣。画左下款识:“嘉靖辛卯春仲之朔,姑苏东邨周臣写。”此图所描绘的是冰天雪地的寒冬时节,一高士于山中访友的一幕情景。作者采用了北宋画家惯用的全景式构图之法,中上部绘崇山峻岭,远山兀立如柱,近处巉岩峭壁高大险陡,皑皑积雪间,露出些许苍绿植被,更显出一派严冬的凛冽肃杀氛围。

画面中下部,绘苍松翠柏、植被葳蕤。山脚之下杂树掩映,古藤缠树,篱笆围起一间小小草堂,积雪堆满房顶。一泓清波绕着山脚脉脉流淌,小木桥上积雪不扫,一头戴风帽、宽衣博袖的来访者,正小心翼翼地移步过桥,虽然已是雪后初霁,但一仆仍高擎巨伞,遮于主人头上。身后数名从者牵马伺立于桥的一侧,前面一人伸出右手,正叩响门扉。透过敞开的窗户,可以看到帐帘之中卧榻之上,有一隐士侧身高卧,手枕其头,眉眼微开,似乎正在做着甜美的梦时,忽然被外面轻扣院门的声响惊醒,露出一副酣睡初醒、睡意朦胧的表情来。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诸葛亮长眠醒来时的口吟之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不由生起几分远离尘嚣、隐居山野的遁世之感。

周臣的人物画颇具特色,在这幅画上,人物以细线淡色勾勒,衣纹线条硬直而又不失疏简。人物神情刻画生动,清奇古貌的隐居高士、气度雍容的来访者,以及来访者的一众从者,服饰、神情、举止无不按身份各极意态,惟妙惟肖,可见作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拿捏有度。画面上虽不见树枝摆动,但可从来访者飘拂的长须上,捕捉到寒风的刺骨。画面布局严谨,意境高远,取山势一角而不取全景,俨然有马远“马一角”之风格,画境的延伸,亦留给观者之于画外的某些想象。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周臣最擅长的是人物和山水,山水师法同是吴县籍的陈暹,兼学宋代画家李唐、马远、郭熙、刘松年之法,作品多大幅,画法严整工细,被称为非院派的民间“院派”画家,明代著名的“吴门四家”中的唐寅和仇英,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古时多隐者高士,一生不求仕进,只愿高卧山林作逍遥游,来往的多是情趣相投的挚友。故很多画家笔下的访友画面,都离不开山林、溪流、茅舍的环境,清旷悠远,令人神往。周臣以友情为题材的作品较多,大多以寄情山水、志在林泉为背景,如南京博物院收藏了他的一幅《柴门送客图》轴,画里画外,洋溢着主客分别之时依依不舍的真挚友情,可见周臣对友情的重视,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类题材的偏好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件雪地访友的画轴布局清旷雅致,用笔纯熟清秀,率性纵逸,隐隐有李成、郭熙之风,而坚挺凝重的山石以小斧劈皴,虚实相生、突出前景的造景,遒劲多姿的林木,又深得李唐山水精髓。加上古雅的设色,因惦念好友而不畏冬日严寒,不惧跋山涉水之苦,于山间探访的友情之贵已然漫溢于画幅之外,让人在欣赏画家精湛画技的同时,内心里不免涌起一丝感动。

(本篇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