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复星、搜狗青睐的鹰瞳科技,上市两月即股价腰斩

获复星、搜狗青睐的鹰瞳科技,上市两月即股价腰斩
2022年01月26日 15:27 经理人杂志

上市后的鹰瞳科技面临的挑战只会比上市前更多,这就需要公司高层兼顾好产品研发与企业盈利两大问题。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全媒体记者/孙晨

来源/官网

2021年11月5日,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鹰瞳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为75.1港元,募集资金15.66亿港元,市值超过70亿港元,成为港股“医疗AI第一股”。

不过,鹰瞳科技上市即破发。研读招股书发现,鹰瞳科技不仅处于亏损中,还存在着核心产品“势单力薄”,同时,对于客户、供应商依赖程度高的问题。

股价腰斩,连续两年亏损

如果说成功上市是鹰瞳科技的高光时刻,那么鹰瞳科技的辉煌时刻实属有点短暂。

上市首日,鹰瞳科技股价即破发,此后,其股价陷入了长达两个多月的低谷期,股价最低点为30.65港元/股。截至1月25日,鹰瞳科技股价为35.55港元/股,较发行价已然腰斩,总市值为37亿元,较70亿市值缩水了33亿元。

值得探究的是,哪些因素让鹰瞳科技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呢?

从业绩来看,2019年至2020年,鹰瞳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3亿元、0.48亿元,但同时期的归母净利润均为亏损,分别为0.87亿元、0.8亿元,累计亏损1.67亿元,即鹰瞳科技尚未具备“造血”能力。

企查查资料显示,鹰瞳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对外积极融资,融资信息达8条(不含IPO),投资机构包括搜狗、复星集团、奥博资本,清池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其中复星集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鹰瞳科技上市之际,郭广昌还表示:鹰瞳科技的技术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场景,未来复星会继续利用自己的资源,希望可以在保险和健康板块和鹰瞳科技的产品相互赋能。

上市之前,鹰瞳科技仅仅需要面对投资机构,但上市之后,需要面对广大投资者,而投资者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其净亏损的事实,让鹰瞳科技遭遇上市即破发的窘境。

从商业模式来看,鹰瞳科技提供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

具体到产品组合方面,鹰瞳科技的核心产品仅有Airdoc-AIFUNDUS(1.0)获批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另外的产品则大多处于开发后期,还有注册试验、提交注册、获批等三个阶段。

此外,鹰瞳科技的独立产品仅有青光眼检测获得批准,白内障检测处于提交注册申请阶段,另外的产品多处于研发后期;在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中仅有55种疾病等处于商业化;其独有硬件设备仅AI-FUNDUSCAMERA-P获批。详情如下图:

据了解,鹰瞳科技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1.0)是一款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软件(「SaMD」),获批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的医疗器械,因此得以在国内医院使用,用于协助医生做医学诊断。

目前,医学影像AI的商业化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销售医疗器械产品给诊疗机构以及以医疗服务分成的方式收费。

对于鹰瞳科技而言,其主要向客户提供一体化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客户包含医疗健康场景(社区诊所及体检中心)、大健康场景(保险公司、视光中心及药房)、健康管理公司。

从收入明细来看,医疗健康场景和大健康场景是鹰瞳科技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在2019年、2020年,医疗健康场景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14亿元、0.23亿元,占比分别为45.9%、47.8%。

同期的大健康场景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14亿元、0.24亿元、占比分别为46.6%、49.5%。

目前,鹰瞳科技或者说相关AI医疗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AI产品进入医保收费目录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这也意味患者若使用相关AI产品检测则面临着不能报销的问题。

招股书中,鹰瞳科技披露其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1.0)在中短期内不会被纳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鹰瞳科技也提及,假设产品被纳入医疗保险目录,即使预期会增加产品销量,但公司也可能面临着定价下调的风险。

在2021年上半年,鹰瞳科技医疗机构(医疗健康场景)的销售收入为0.1亿元、占比从2020年同期的52.8%下降至20.09%;同期的大健康场景销售收入为0.39亿元,占比从2020年同期的39.5%上升至78.5%。

更多详情,需要等待鹰瞳科技披露2021年报才可获悉更多。

核心产品单一,客户、供应商集中度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预计自2020年的人民币3亿元增至2030年的人民币923亿元,2020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6.7%。其中医疗健康场景、大健康场景的市场规模会随之爆发,预计2020年至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5.9%、102.7%。

一言蔽之,行业前景是十分光明的,但作为高科技行业,高强度、不间断的持续研发投入是鹰瞳科技等相关企业得以立足的前提,但是并不保证每一家企业都能在这个行业混得风生水起,依旧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毕竟研发出来的产品还要面临着监管审批,以及如何实现商业化的问题。

前文提及,鹰瞳科技在2019年、2020年两年净亏损,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研发费用的大额支出,分别为0.41亿元、0.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35.5%、88.8%。从数据来看,鹰瞳科技的研发费用投入近乎停止增长。

招股书显示,鹰瞳科技的研发团队包含超过60名成员,成员涵盖深度学习、医学、计算机视觉、数据分析、互联网服务、医疗器械及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的全方位专业知识。同时,在中国拥有134项专利及专利申请,包括中国的22项获授专利及112项专利申请,以及六项已发布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

与研发费用停止增长形成对比的是,鹰瞳科技同期的销售开支及行政开支增长迅猛。

数据显示,鹰瞳科技2019年、2020年的销售开支分别为0.13亿元,0.26亿元,占比分别为43.2%、54.1%,增长一倍;行政开支分别为0.14亿元,0.18亿元,占比分别为46.2%、37.6%,增长28.57%。

对于销售开支的增长,鹰瞳科技称销售开支对于我们的业务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对销售和营销活动投入大量资源,以支持我们现有产品的扩大营销,一旦候选产品获得批准即开始实施商业化。

翻译过来就是,产品要卖出去,广告投入必不可少。

前文提及鹰瞳科技的核心产品仅有Airdoc-AIFUNDUS(1.0)获批上市,其余产品多处于开发后期,这意味着鹰瞳科技后续需要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才能让产品尽快获批上市;同时,意味着短时间内,鹰瞳科技存在着对Airdoc-AIFUNDUS(1.0)产品的依赖,核心产品存在单一风险。

事实上,鹰瞳科技值得警惕的风险还包括客户、供应商高度集中。

客户集中度方面,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鹰瞳科技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26亿元、0.4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4.1%、85.5%。更值得注意的是,鹰瞳科技来自第一大客户(最大客户)的金额分别为0.13亿元、0.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均为43.5%。

招股书中,鹰瞳科技提及若前五客户的业务、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任何重大不利变化均可能对我们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供应商集中度方面,2019年、2020年,鹰瞳科技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为0.17亿元、0.23亿元,占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92.1%、70.4%。其中对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为825万元、817万元,占采供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5.1%、25%。采购产品主要以眼底相机为主。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鹰瞳科技的供应商变动情况较大,例如在2020年,供应商C、D、E全部退出前五大供应商行列,供应商B也从第二大客户跌至第四大客户。

对于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的问题,鹰瞳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供应商运营中的重大中断或会影响我们的运营,且任何针对我们供应商的重大不当行为或纠纷均可能会损害我们的业务及声誉。

不管是客户集中度高,还是供应商集中度高,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存在一定风险,若有客户发生变动,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供应商集中度高会让企业在采购时处于相对劣势,毕竟属于卖方市场。

综上所述,鹰瞳科技要改变自身股价低迷的难题,第一要务是需要实现自我造血,实现扭亏为盈,毕竟投资者耐心有限。其次是加强研发投入,丰富自身核心产品矩阵;最后,还需要解决对客户、供应商高度依赖的现状,从而解决后顾之忧。

虽然医疗+AI市场前景广阔,但要想分一杯羹,还是需要自身实力过硬才有可能,而上市后的鹰瞳科技面临的挑战只会比上市前更多,这就需要公司高层兼顾好产品研发与企业盈利两大问题,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同时获得投资者信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