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公司换帅 外资力量“集结”

3成公司换帅 外资力量“集结”
2022年12月05日 10:57 经理人杂志

2022年,约3成的保险公司发生了“换帅”事件。一些公司是为了达成新的战略目标,在团队层面进行更佳匹配;一些公司则是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或加大转型力度。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一众外资独资或合资险企完成排兵布将,“洋鲶鱼”必将成为中国保险市场中更重要的博弈力量。

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中国保险家》杂志 文/黄珊

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约60家保险公司共发生了71次人事变动,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及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等核心经营管理团队人员的变 化。

我们注意到,2022年上半年,涉及核心管理层调整的保险公司不足30家,仅三季度就再增加了30家,也就是说,三季度保险业的人事更迭更为频繁。总体来看,71次人事变动涉及董事长30位,总经理或总裁37位,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和临时负责人4位。

7家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等集团或其子公司相继出现人事调整。外资保险公司中,也有7家的高管发生更替。

大小公司频换将

2022年以来,头部险企几乎都发生了人事变 动。

2022年9月末,新华保险董事长徐志斌辞职,公司董事会选举李全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并同意聘任张泓为总裁。

之前的9月7日,肖建友担任人保寿险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获批;8月2日,赵鹏获委任为中国人寿总裁,任职资格尚待核准;7月,蔡希良获批出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一职;6月,平安产险总经理史良洵任职资格获批。

中国太平集团的高管更是“大换血”,年内太平财险董事长、总经理双双履新,太平再保险董事长张若晗、太平科技保险总经理顾骁勇相继获批履新。

对于面临更大经营和市场压力的中小保险公司,高管变动更为频繁。2022年以来,泰山财险、和谐健康、东海航运保险等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双双生变,富德产险董事长、总经理双双被免职。

7月,华夏人寿和天安人寿的人事调整颇受市场关注。目前,天安人寿总经理由新华保险原副总裁李源担任,赵松来获批出任华夏人寿总经理。

通常而言,股东因素无疑是影响保险公司管理层,尤其是董事长一职调整的主要因素。核心管理层的调整也可能会带来公司业务发展模式的变化,但保险行业的调整变化是一个长久之功,新的管理层要面临较长时间的考验,新的发展思路是否符合市场趋势、是否具有公司推动基础,也需要时间的检验。

对于一些中小保险公司来说,通过引入“外援”,不仅为管理团队带来“新鲜血液”,更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模式。

2022年6月,北部湾财险总经理王建伟任职资格获批,简历显示,他曾担任华安财险副总裁、中民瀚丞保险经纪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此前,北部湾财险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总经理。显然,在行业内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资源积累的领导者,无疑会为中小公司带来更领先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和更成熟的业务模式,为公司发展带来更强的动力。

● 新班子或将意味着新发展战略

对于一些发展进入瓶颈期的险企来说,“换将”进而带来新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略,也可能是最直接和有效转型方式。

2022年9月末,新华保险董事长徐志斌辞职,公司董事会选举李全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并聘任张泓为新一任总裁。

作为头部中的“垫底者”,新华保险近年的发展差强人意。

2022年上半年,受投资收益下滑影响,新华保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87亿元,同比下降50.8%;利润总额45.43亿元,同比下降62.4%,在五家A股上市险企中下滑幅度最大。

在行业个人代理人数量大滑坡的背景下,新华保险的“提质增效”相比其他头部险企乏善可陈。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695.52亿元,同比下降0.5%;个险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为78.22亿,同比下滑23.5%。而个险规模人力为31.8万人,同比下降27.9%;月均合格人力6.1万人,同比下降41.9%;月均合格率17.5%,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华保险在“保险+”生态链上的发展也相对滞后。

在整个寿险业面临最关键的转型节点,新华保险及时“换帅”,无疑也是为实现公司提出的“二次腾飞”目标做好团队匹配。

事实上,高管变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险企战略方向和经营风格。新华保险的发展历程尤为如此。

2014年~2019年初,万峰执掌新华保险,开启了公司“铁腕”转型之路。在营销渠道方面,新华保险注重个险营销、轻银保: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大幅压缩银保渠道保费规模。产品结构方面,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推动重疾险产品创新,引导代理人“以附加险销售促进主险销售”销售策略。保费结构方面,全面收缩趸交业务,大力发展期交业务,建立期交和续期拉动业务发展的模式。

2019年,随着新华保险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风格也发生了调整。2022年6月28日召开的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新华保险确定了聚焦深耕寿险主航道,着力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健康产业、做强做稳资产管理业务三方面,助力实现“二次腾飞卓越新华”阶段目标。

面对行业竞争的加剧,新华保险管理层提出的发展目标包括“地位稳定在第一梯队”、“资产突破万亿平台”、“规模价值同步增长”、“产业协同发挥效能”等,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使公司整体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新任总裁张泓表示,新华保险目前致力于打造康养产业链,围绕以中高净值为主的个人客户,解决其养老、医疗等需要,同时,加快产业的投资布局,以“保险+服务”的方式提升保险行业附加值,推动建立保险客户康养生态圈。

这无疑是新班子任期的核心目标之一。

外资高管变动:加码中国

2022年9月21日,中德安联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成员发生变更,董事长一职将由副董事长Anusha Thavarajah(阿努莎·塔夫拉吉)接任,来自原中方股东的3位董事全部退出。

这一任命之前的几天,中德安联人寿才刚刚完成工商变更。2022年9月23日,中德安联人寿在官网发布的《关于完成股东变更工商登记重大事项的临时信息披露报告》显示,中德安联人寿已于9月16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公司股东由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信托)、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安联中国”),变更为安联中国保险100%控股。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中德安联人寿从股权到人事,完全实现“合转外”。从中不难看出外资股东安联中国急于按照既定的策略,推动中德安联人寿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阿努莎·塔夫拉吉出生于1967年,1990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拥有英国精算师和马来西亚精算师专业资质。现担任安联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同时兼任安联中国董事、Allianz Malaysia Berhad董事,自2020年6月起担任中德安联人寿副董事长、董事。

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导者,未来必然会将国际保险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植入,推动公司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正如中德安联人寿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徐春俊所说:“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加速,安联集团发力中国市场的脚步也在加快,中德安联人寿致力于将安联的服务资源成功嫁接到中国市场上,为中国保险消费者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

几乎在同时,另一家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安盛天平财险”)也于迎来一位新任女董事长。2022年9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关于朱沙苗董事长任职资格的批复。

公开信息显示,朱沙苗1988年获得南开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保险学方向硕士学位。加入安盛天平财险之前,曾任中德安联人寿政府事务负责人兼任多元化销售渠道负责人、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区总部对外事务部负责人兼助理副总裁、深圳大学国际金融贸易系讲师等职务。

此外,朱沙苗还曾担任安中国联控股顾问。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年中,安盛天平财险前任CEO和董事长相继履新,而不到半年董事长就低调离职。2021年5月,朱亚明出任安盛天平财险首席执行官。在此之前,她曾担任渣打银行(中国)副行长、董事总经理、个人金融部总裁,星展银行(中国)董事总经理及个人银行总经理等职务。

安盛天平此番人事变动,背后反映的是安盛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布局。

作为世界级保险巨头,法国安盛集团在中国保险市场深耕超过20年,目前已涉足产险、寿险、保险资管、再保险和基金业务,投资的公司包括安盛天平、工银安盛、工银安盛资管、信利再保险,以及浦银安盛基金。

其中,安盛天平财险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汽车专业保险公司天平车险,车险业务此前在保费结构中的占比一度高达90%以上。承接天平车险基因,安盛天平是少数将车险作为主险种的外资财险公 司。

2019年底,法国安盛收购安盛天平中资股东所持50%股权的交易案获得监管批复,实现对安盛天平的全资持股,安盛天平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独资财险公司。然而,面临车险综改的挑战和非车险竞争加剧的市场格局,安盛天平积极转型,加快健康险业务布局。围绕民众健康需求拓展健康生态圈、做大健康保障业务,成为公司持续发力重 点。

结合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安盛选择人身险行业背景和外资险企工作经历的朱沙苗出任董事长,与拥有外资金融机构任职经历的朱亚明搭档,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朱亚明表示,在中国,安盛是健康险领域的新来者,但在全球,安盛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安盛天平财险将进一步实施转型,整合全球及本土优质医疗资源,推出多元化健康保障产品组合,满足不同家庭成员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健康管理保障需 求。

● 外资股东也在更深介入公司经营

除了外资独资险企积极换将,已在中国市场谋求更快发展之外,外资持股的险企也调整团队和经营方略。

二股东为德国安顾集团的泰山财险年内进行了管理层大调整。2022年4月,新一任总经理毛明光到任,结束了公司近5年的总经理空窗期。时隔5个月后的2022年9月19日,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任命苗伟担任泰山财险党委委员、书记,提名为董事、董事长人选。

泰山财险一度出现董事长、总经理双缺的局面。山东银保监局曾对泰山财险进行监管提示,指出了该险企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问题。

德国安顾集团的积极介入,无疑是泰山财险及时结束经营乱象的最大推动力。2021年,泰山财险引战混改落定,山东银保监局批准德国安顾财险股份向泰山保险增资6.73亿元。增资后,泰山保险注册资本由20.3亿元变更为27.03亿元,安顾财险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4.89%。

作为全球保险巨头,德国安顾集团隶属于慕尼黑再保险,是德国和欧洲主要保险商之一,其集团业务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并以欧洲和亚洲为重点市场。目前,安顾集团在中国还布局了寿险、健康险等领域。安顾中国CEO思勇明曾表示,在安顾集团母公司慕尼黑再保险集团的“2025年雄心计划”中,中国是关键的增长市场。

近几年,围绕保险价值链,安顾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生态布局覆盖直保端、渠道端、服务端全链 条。

例如,在汽车及新出行领域,安顾集团与长城汽车携手打造了一家以科技和数据为驱动的专业服务机构,可以与泰山保险形成协同。在服务端,欧乐旅行援助将继续作为安顾集团在华业务的重要抓手,以继续发力做好健康险第三方管理服 务。

未来,在安顾中国的保险价值链加持下,苗伟和毛明光带领的泰山财险能否走出亏损泥淖,一切有待市场考验。

被国际保险巨头美国安达集团控股的华泰保险也迎来一波人事变动。

2022年年初,华泰缔造者王梓木卸任;2022年7月6日,银保监会核准赵明浩的董事长任职资格;2022年8月4日,华泰保险集团发布公告称,经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指定李存强为华泰保险集团公司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务,全面负责华泰保险集团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随着一把手卸任,二把手、三把手顺次补位,集团旗下的财险和寿险子公司皆由安达系背景的人掌舵。人事变动的结果,昭示安达系完成了对华泰保险的全盘控制。

● 中国市场的“外资力量”

随着一众外资独资或合资险企人事变动的完成,表明中国保险市场中“外资”正在成为更重要的博弈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66家外资保险机构、85家代表处和1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1.94万亿元。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数十年,但其在国内保险业的份额依旧不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524.44亿元,市场份额占比7.79%,尽管同比上升0.62个百分点,但与中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差距巨大。

但是,随着中国保险业对外资全面放开,外资险企在中国市场布局的决心和力度也在加大。

从近期外资险企的一系列人事变动,可以预计,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进入一个加速增长周期。对中资险企来说,外资控股险企增加必然会加剧中外资险企市场竞争烈度,但也有利于在竞争中培育更优的经营思路和运营模式,有助于优化中国保险业行业格局,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服务提 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