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保险:终究要袒露在监管“阳光”底下

阳光保险:终究要袒露在监管“阳光”底下
2023年11月20日 16:59 经理人杂志

不单止吃了今年保险业三季度最大单笔罚单,还在消保投诉、合规方面问题持续频发,阳光保险终究要袒露在“阳光”底下的。

文 | 章立

来源 | 《中国保险家》新媒体项目组

单笔处罚金额275万元。

这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对阳光信用保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信保”)开出的罚单,也成为了2023年保险业三季度最大额的单笔罚单。

监管部门处罚决定中,除了对阳光信保公司罚款240万元,受到警告并罚款的还包括了具体个人:时任公司总经理张见,以及合规、精算、核保、消费金融相关条线负责人也一并受罚;时任银行事业部负责人杨帆更是被处以“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彻底被逐出保险业了。

这其实已经不是阳光信保和时任总经理张见首次受到监管部门重罚了。

本刊记者留意到,2021年9月一则行政处罚信息,阳光信保多项违规合计被罚128万元,三人被警告并处罚款,其中张见被撤销总经理职务,而阳光信保公司则被“责令改正,停止接受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新业务一年”。

2年后的今天,监管部门再次对阳光信保与张见开出巨额罚单,同时还连带出了更多其他的责任个人。想必,这背后是有新增的认定事实,再次袒露在监管“阳光”底下。

深陷融资类业务

目前阳光信保官网上,还能查询到张见在2016年接受“第一财经”的专访文章《专访阳光信保张见:互联网+信用保险的生长逻辑》。

文章介绍:“拆解目前阳光信保的信保类产品板块,主要有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网络平台借款保证保险、特定债务合同履约保证保险、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及担保贷款保证保险等。”

可见,在成立之初,阳光信保就是主打贷款融资类业务。阳光信保成立于2016年1月的注册资本金为3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在重庆。由阳光财险、重庆两江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和安诚财险共同发起设。

但从2019年开始,信保业务保费增速减缓。而2020年,随着一件件暴雷事件的发生,很多险企面临动辄几亿、十几亿元的赔付,甚至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连“老大哥”人保财险亦没有幸免,2020年上半年其信保业务承保亏损高达几十亿。一时间,信保业务从“摇钱树”变成了烫手山芋。

分析来看,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这一险种受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度的影响较大,如果不具备多维风控能力、资本基础和积极的业务创新迭代能力,贸然进入市场,与管理粗放的外部平台合作,将在信用风险上行时难以承受赔付压力,威胁金融体系稳定。

“违规投资设立SPV公司; 违规利用SPV公司发放委托贷款”阳光信保在2023年三季度领到的巨额单笔罚单的前两项,显然是与融资类业务直接相关联的。而后三项的违规,则是说明公司内部的风险合规方面是严重不到位的。

2020年以来,银保监会一再警示相关业务,逐步完善制度政策,包括《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监管提示函》、《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前管理操作指引》、《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后管理操作指引》等,持续规范信保业务经营,防范风险。

距离公司成立过去7年,阳光信保仍未实现累计盈利。2016年-2019年,阳光信保期间净利润分别为-0.8亿元、0.08亿元、0.28亿元、-3.9亿元。到了信保行业频频暴雷的2020年,净利润直接亏损扩大达7.92亿元。

作为“国内首家专业信用保证保险公司”,阳光信保的经营状况一度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主打的融资类业务方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和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曾向媒体表示,阳光信保可以通过拓展经营范围来分散风险和提升保费规模。

2021年起,阳光信保就决定“策略性退出融资类业务,探索非融资创新业务”,并于当年1月上线工程投标保证金保函业务。

至此,亏损才开始收窄。2021年亏损1.71亿元,2022年亏损0.69亿元。

近日,阳光信保披露了2023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目前阳光信保的融资性保险业务仍然处于暂停状态,业务转向了以招投标保证金为主。今年截止三季度累计收入855.47万元,净利润亏损1310.15万元。虽然仍处亏损,但是可以预计,2023年这一年已是阳光信保自2019年后净利润状况亏损相对改善的一年了。

此外,报告显示,最近两次银保监会对其风险评级结果为B类,主要是操作风险与战略风险两方面原因。

投诉、处罚频发

阳光信保之外,阳光保险的其他子公司也在监管面前暴露出诸多问题。

据媒体6月19日报道,中国银保监会徐州监管分局公布了3张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其中之一通报了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徐州中心支公司因“遗失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遗失许可证未按规定向发证机关报告”,被警告并罚款2万元。

”遗失经营许可证导致被罚”,这样的相对“低级”的处罚原因属实不多见。这只能解释为:相比其他大部分保险公司,阳光保险的日常合规工作做得格外不谨慎。

中国保险家整理发现,这只是阳光保险近期收到的处罚之一。

6月5日,中国银保监会公开信息显示,对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顺中心支公司处以罚款35万元,原因是公司“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以及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

再把时间往前推移,阳光保险被罚事件更屡屡见诸报端。《半岛都市报》2022年12月报道,青岛银保监局当时公示了19张罚单中,有3张涉及阳光保险;《界面》2020年11月报道,唐山银保监分局公布的罚单显示,因伪造保险许可证等违法行为,阳光人寿两家支公司被罚;

再看监管部门的统计的三季度收到罚单数量前十的公司,阳光财险排名第七多,并且在相比其他财险公司,阳光财险是其中保费收入规模最低的一家。

阳光保险吃罚单的频率,着实有些高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保险家

另外,产品及服务能否受到市场青睐,仍是保险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在这个方面,阳光保险做得好不好呢?

虽然阳光保险体量不及巨头,但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投诉量却不低。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网站,输入“阳光保险”发现4208条投诉结果,竟然比保费收入体量是其7倍的平安保险(4053条结果)还要多。(截止11月20日11:00数据)

用户抱怨较多的问题不仅有“理赔员忽悠人”、“拒绝全额退保”、“诱导多买保险”、“财险车损不换件”等保险行业相关客诉外,还有“阳光保险保e贷暴力催收”等问题。

随着保险行业的持续发展,险企也开始步入竞争红海,同时监管力度逐渐加大,这或将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对企业产品创新力、合规经营、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对阳光保险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