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人寿险途跌宕:6年亏损超90亿,偿付能力连续3年亮红灯...

渤海人寿险途跌宕:6年亏损超90亿,偿付能力连续3年亮红灯...
2024年06月17日 15:54 经理人杂志

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中国保险家》杂志 融媒体中心 实习记者:王美怡

渤海人寿出道即巅峰,开业第二年便创下盈利的佳绩,第三年便突破100亿元的大关,净利润也连续上涨三年。

谁曾想,终究昙花一现。在随后六年时间里却盈转亏,不仅保费收入停滞不前,业绩也惨遭“滑铁卢”,一年比一年亏损严重,总亏损超90亿。

去年业绩大幅亏损,偿付能力频亮红灯

2023年渤海人寿财务阴霾笼罩,净亏损突破30亿,更让人唏嘘的是,连续六年公司业绩深陷亏损泥潭。自2018年起,财务状况呈下行趋势,由盈转亏。据统计,自2018年起,净亏损分别为7.68亿元、13.95亿元、27.44亿元、0.5亿元、12.02亿元、31.01亿元,六年以来累计亏损高达92.59亿元。从这组数据中,不难发现,2023年呈现了断崖式亏损,刷新了有史以来的亏损新高。

图源:网络

业绩不尽人意,偿付能力也频亮红灯。自2021年一季度起,渤海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连续11个季度被监管机构评定为C类。更为严峻的是,随着近两年来高额亏损的累积,渤海人寿的偿付能力危机愈发凸显。截至2023年四季度,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下滑至55.48%,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102.35%,这些数据给渤海人寿敲下了一个很响的警钟。

前期,渤海人寿在保费增长上并不差,且在最初的三年中成功实现了盈利,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后面频繁陷入了巨额亏损的怪圈?

危机不断,与海航系有牵连?

内行人周知,渤海人寿一直被打上“海航系”的标签。那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瓜葛?其中有什么关系?是盟友还是对手?

渤海人寿,其背后的大股东是渤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持股占比高达20%。而深入了解渤海租赁的股东结构,我们发现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要股东,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股权架构使得渤海人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海航系”的一部分。据相关媒体调查,海航资本集团与海航实业集团共同对渤海人寿进行了投资,穿透持股比例合计更是高达48.556%。

图源:企查查

作为“海航系”的一员,渤海人寿自2015年成立以来便持续为海航系输血。在成立初期,渤海人寿便大举投资海航系相关项目,尽管保费收入有限。随着海航集团陷入财务困境并走向破产重组,渤海人寿的投资遭受重挫,导致长期亏损。截至2022年底,其历史累计资产减值损失高达54.73亿元,其中大部分与海航系坏账相关。

然而,随着海航集团重组的推进,渤海人寿的坏账情况有所缓解。至2022年底,其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已从26.71亿元降至9.76亿元,且不再包含海航集团的欠款。

祸不单行,多位股东股权被质押

祸不单行的是,渤海人寿持股5%以上的股东中,约8成股权处于被质押状态,高达88.58亿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68.14%,处于非流动性状态。这一连串的情况不仅令人震惊,更揭示了渤海人寿在公司治理上的薄弱环节。在股东自身资金链紧张、自顾不暇、增资前景黯淡的严峻现实下,渤海人寿的增资需求及其未来发展的道路均被笼罩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也对其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严重威胁。

图源: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人寿的总经理职位在近年来经历了多次变动。自2015年7月闻安民担任首任总经理后,便于2016年12月被免职,导致该职位空缺长达一年多。期间,赵默短暂担任了3个月的临时负责人后也被免职。直至2018年7月,副总马昕才被批准升任为总经理。然而,马昕上任仅两年左右,总经理职位再次发生变动。2020年6月,吕英博被任命为渤海人寿董事长,他拥有天津国资背景,而原董事长闻安民则退居二线,成为副董事长兼拟任总经理。据悉,闻安民原本属于“海航系”高管,其人事变动被外界推测很可能与渤海人寿股权变动有关。

渤海人寿的高管团队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面对重重挑战,他们必须展现出非凡的果敢和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正视当前面临的挑战,重新审视公司的经营策略,并寻求解决之道,争取在逆境中突围,实现涅槃重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