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寿险艰难转向供给侧:和泰人寿借保险科技寻找生存法门

中小寿险艰难转向供给侧:和泰人寿借保险科技寻找生存法门
2022年06月22日 10:54 经理人杂志

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中国保险家》杂志

和泰人寿以投资、负债、内部管理三轮驱动,不断提高产品定价的精准度,逐步建立自主可控的销售渠道,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公司坚持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在行业同质化竞争格局中走出一条差异化的新路。

中小寿险公司如何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之路?和泰人寿的尝试,昭示着这条路充满荆棘。

和泰人寿成立于2017年1月24日,由中信国安有限公司、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世纪工程实业有限公司和北京英克必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克必成”)等8家企业发起设立,注册资本15亿元。由于英克必成是腾讯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市场也将其看作腾讯系互联网保险公司,一亮相就备受外界关注。

由于和泰人寿的获批营业区域在山东,因此成立之初,公司就确立了互联网渠道战略,围绕“打造互联网优势明显,价值创造能力突出的创新型寿险公司”的定位,在互联网保险领域深耕细作,创造了开业5天承保60万人、1个月时间用户数突破百万的亮眼成绩。2021年,和泰人寿互联网渠道保费突破11亿元,其中价值型长期期交保费占比84%。

尽管和泰人寿成立第三年保险业务收入就超过10亿元关口,但截至2021年,公司尚未度过亏损期。根据偿付能力报告,和泰人寿2021年亏损1.24亿元,过去五年已累计亏损近5亿元,凸显中小保险公司突围之艰难。

着力打造线上渠道价值

成立五年来,和泰人寿针对线上渠道特点,精心打磨特色产品,相继推出了“超级玛丽重疾险”(和泰安康无忧重大疾病保险、和泰乐享无忧重大疾病保险)、“金多多年金险”(和泰京泰盈年金保险“万能型”)、“增多多增额终身寿险”(和泰鑫享盈终身寿险)等产品,一度成为行业热议的“网红”产品。

面对数字化转型大潮,和泰人寿不断探索保险科技“以人为本、提质增效”在中小公司的实现路径,不断致力于提升客户的数字化服务体验,通过引入科技手段,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努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触手可及”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公司以“和泰人寿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站式保险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全渠道客户的功能,公司各项保险服务电子化率超过99%,客户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享受各项保单服务。对于5000元以内的小额理赔申请,和泰人寿承诺3小时内完成受理核定。

作为腾讯微信支付首批合作的保险公司,2021年3月,和泰人寿接通微信卡包与线上理赔系统,对于购买健康险产品并出险的客户,在指定医院就诊后,可直接通过和泰人寿微信公众号录入相应资料,省去了下载票据打印或储存票据照片再上传的繁琐步骤,在打通医、保支付系统上进行了积极尝试,做到“让理赔更容易”。而针对使用智能技术不便的老年群体,和泰人寿还精心设计、推出了一系列适老服务举措,建立老年人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在科技手段中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价值。

打造拳头产品“单兵突进”

依托中信国安、腾讯等股东资源,和泰人寿致力于打造“互联网优势明显,价值创造能力突出的创新型寿险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经营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分红型保险、万能型保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

从信泰人寿披露的保险业务收入结构来看,分红险是公司开疆扩土的“功臣”,在业务中占据的比重不断加大。

年报显示,2018年和泰人寿分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0.13亿元,占比为1.93%;2019年该业务收入增至9.37亿元,占比上升至88.34%;到了2020年,分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16.45亿元,同比增长75.56%,占比进一步上升至91.52%。

具体来看,2020年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保险产品依次“和泰好运来两全保险(分红型)”、“和泰宝贝教育年金保险”、“和泰安康无忧重大疾病保险”、“和泰安利年金保险”、“和泰鑫享盈终身寿险”。2020年,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居前3位保险产品依次为“和泰财富稳盈年金保险(万能型)”、“和泰京泰盈年金保险(万能型)”、“和泰必盈终身寿(万能型)”。

从原保费收入看,仅和泰好运来两全保险(分红型)一款产品的收入就达16.39亿元,占前5只产品合计收入的92.26%;从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情况看,和泰财富稳盈年金保险(万能型)就贡献了9.045亿元,占前三只万能型产品总缴费的83.37%。

显然,这两只产品是公司着力打磨的“当家花旦”。

增长放缓,经营承压

2017-2019年,和泰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53亿元、6.6亿元、10.61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2.14亿元、7.67亿元、12.34亿元,三年时间保险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十亿元。2020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更是猛增至17.97亿元,较上年增长69.37%,然而2021年这一趋势戛然而止,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回落至11.22亿元,较上年下降了37.56%(表1)。

针对保险业务收入下滑的问题,和泰人寿方面表示,2021年公司积极推进渠道和业务结构转型,主动控制规模型产品销售,更加注重价值型、期交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期交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6.7倍;新单期交保费占新单规模保费比例提升至43.5%,业务结构大幅改善,业务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从盈利情况看,2017-2020年,和泰人寿分别净亏损1.34亿元、7762.57万元、9354.62万元和6236.41万元,2021年亏损额骤然放大至1.24亿元,较上年的亏损幅度增加了近一倍(表2)。

在和泰人寿方面看来,目前公司仍然处在发展初期,一直在加大投入促进业务发展,财务亏损是业务发展投入、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叠加的结果。

更值得关注的是,和泰人寿的偿付能力持续下滑。2017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高达8544.50%,第四季度末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下降至739.43%。此后三年,这两项指标皆呈持续下滑态势,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为25.85%、283.08%和233.00%,2021年更是进一步下滑至155.58%,离“150%的容忍度目标”仅有一步之遥。

而且,据中国银保监会披露,2021年第四季度末179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2.1%,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9.7%。可见,和泰人寿这两项指标虽然满足监管要求,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和泰人寿临时负责人、副总经理胡锋表示,2022年将继续探索差异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模式。面对转型挑战,将坚持投资、负债、内部管理三轮驱动,齐心协力降本增效,提高公司自我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同质化竞争格局中走出一条差异化的新路。公司将坚持数字化转型,发挥公司互联网、数字化起步早的优势,提高产品定价的精准度,逐步建立自主可控的销售渠道,为社会提供高性价比的好产品。

“降低管理成本和内部耗损是中小保险机构唯一的生存法门。”胡锋认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