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时,随着女儿的出生,我选择重新出发,对内明晰自身优势热爱,对外探寻有价值可持续事业,故加入金融保险行业,期望帮更多家庭盘活资产、做好风险保障规划,让每个家庭清楚风险、明白买保险、安心生活。2024年1月,我告别了外企的格子间,成为了明亚的一名保险经纪顾问。
16年世界500强前三壳牌的工作经历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经销售、市场、项目管理等多岗位磨砺,在行业分析、客户洞察、产品设计及项目管理上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与此同时,我用心运营家庭资产与个人投资,在家庭风险管理、资产稳健增值、财富传承上有诸多实操经验,堪称家庭财务官,16年的收支、资产负债数据清晰,每年和先生回顾计划、预估风险,让钱花得更有价值,朋友也认可我的家庭资产管理经验。
16年高强度的外企工作,让我适应快节奏,保持持续学习与高效沟通。在新人班,好奇心驱我使积极互动,获当期唯一优秀学员,凭借高效学习力,深入了解保障类保险后,快速取得IAIP认证保险金信托架构师和中信信托保险金信托规划师证书,以专业服务客户。
遗憾带来的成长
去年11月,我经历了从业以来最难忘的一件事。那是我最早做家庭需求分析的客户,也是我的好朋友。她先生突然检查出胰腺囊腺瘤,万幸是良性的,但需要手术。他们来问我,有没有医疗险可以住条件好一点的医院。那一刻,我的心沉了下去——我居然没有跟进让他们把医疗险配置上。
记得刚入行时,一位有30年经验的老师说过:“只要你在这个行业够久,客户够多,就一定会遇到理赔,也一定会遇到客户需要保险却没有提前配置好的情况。”没想到,我才入行10个月,就遇到了这样的时刻。
回想当初,我为他们做了详细需求分析,明知他们没有医疗险,也提到了其价值,但因他们对保险接触少、对消费型保险接受度低,加上我当时对医疗险理解不够深入,觉得家庭支柱的寿险和两个孩子的重疾更紧迫,就没坚持跟进。
当朋友发来那条信息时,我难受极了。虽然知道承保可能性非常小,但还是不甘心,立刻找了三家核保相对友好的中端医疗险,结果不是拒保就是延期。我又在群里求助,但一切都太晚了。
这件事让我反思了很久。我意识到,我可能太在意“不显得着急成交”,反而忽略了真正的风险缺口。我更多是从“哪类产品他们更容易接受”的角度沟通,而不是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我在想,如果当时我再坚持一下,如果他们投上了中端医疗,现在是不是就能自然而然地住进特需病房,获得更好的治疗安排?如果我对医疗险的理解更透彻,讲得更清楚,他们是不是就会接受了?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保险经纪顾问的责任是真正站在客户角度,帮助他们看到风险、理解保障意义。这次遗憾也让我更坚定职业信念:未来更用心对待每个家庭需求,更深入学习产品,更勇敢坚持专业建议。
保险是需要长期投入、充满温度的事业,每次遗憾都是成长机会,坚持专业、中立、以客户为中心,这份事业会更精彩。
坚定选择与热爱
一年多的保险从业经历让我看到了国内保险业的无限可能。说实话,转行刚开始我也有些忐忑,毕竟从外企到保险行业,跨度不小。但这一年多的经历,让我越来越坚定:这个选择,没错!
国内保险市场正在飞速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也越来越强。但说实话,保险产品那么多,条款又复杂,很多人面对这些选择时,真的是一头雾水。这时候,保险经纪顾问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们不是某家保险公司的“代言人”,而是客户的“专属顾问”。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帮他们找到最适合的产品。这种中立、专业有温度的角色,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在外企时,我习惯了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也培养了持续快速学习、高效沟通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保险行业同样重要。保险产品更新迭代快,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变化,我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每天研究新产品、参观走访,和同行交流,已经成了我的日常。虽然有时候会觉得累,但每次看到客户因为我的建议而获得更好的保障时,那种成就感真的无法形容。
我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而不同的家庭,他们能因我的建议保障更好,后顾之忧更少。这于我而言,本就是最好的鼓励和正反馈了,这也是我的动力来源。有价值够专业,又有这样的动力来源让我保持耐心和热情,我相信这份事业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人生格言
做时间的朋友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