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湖位于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交界,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9700亩,一半属浙江、一半属江苏。汾湖古称分湖,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分界湖,汾湖古称分湖,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分界湖,故以此为名。
如何一湖水,半秀半吴江。
这句流传数百年的诗句,勾勒出汾湖的历史渊源。
本文要讲的汾湖,不是指汾湖高新区,而是指古称“分湖”、现称“汾湖”的一处自然湖泊。它位于吴江与嘉善的交界处,芦墟古镇的西侧,与太浦河融为一体。芦墟古镇的分湖公园就位于汾湖岸边,因汾湖而得名。
站在分湖公园的堤岸,往西眺望,越过湖面,即为古代的秀州之地,现今为嘉善县所属。一片湖水,见证了千年文脉的延绵和传承。
分湖公园内,建有芦墟山歌馆和崇贤堂。吴歌·芦墟山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墟山歌馆位于公园的九曲桥旁,馆内展示了芦墟山歌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作品。崇贤堂位于公园西南角,馆内展示了八位分湖先贤的生平。
汾湖岸边,自古便是文人贤哲向往的田园归隐之地。自西晋张翰,晚唐陆龟蒙,到南宋赵磻老、陆大猷,元代陆行直,明代袁了凡,再到近现代柳亚子,千百年来,有文献记载隐居汾湖周边的文人不胜枚举。
为何文人喜欢隐居汾湖?
汾湖地处吴根越角,这里物产富饶、风景秀美,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然吸引了文人贤哲的目光。依汾湖而建的芦墟古镇,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保留有宋代汾湖巡检司署办公地,以及数量较多、时代久远的古建筑遗址。
“四围春水一芦墟”,水是芦墟古镇最显著的文化符号。如今,芦墟古镇内仍然市河纵横,随处可见的河埠、石桥、跨街楼,述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芦墟古镇的市河是与汾湖贯通的,这些密布的河道,曾是当地人与外界沟通往来的最主要通道。
汾湖作为交通要塞的功能早已退化,但流传下来的文化记忆,却隐藏在了湖光水色中。汾湖即为文人贤哲向往之地,自积累了不少历史文化景观,供后人欣赏和追忆。其中典型代表,就是“分湖八景”。
汾湖文化研究者郑一冰考证,“分湖八景”始见于明代福建邵武人朱嵚,于明弘治三年(1490)为好友王廷润写《分湖八景诗序》。八景顺序为:泗洲晓钟、巡楼更韵、柳溪月色、武陵渔歌、蒲汀鸳浴、分泽龙潭、陆氏桃源、胥滩古渡。
据清乾隆年间的《分湖志》记载:伍子滩,在分湖东南石底荡口,相传子胥渡吴处。《芦墟镇志》记载:古时伍子滩在今分湖公园北侧土山下。历代文人雅士有关芦墟的古诗文中,常有提及伍子滩。元代诗人陆恒《游分湖得陵字》诗云:泗洲寺里看题竹,伍子滩头听采菱。元杨维祯《游分湖得武字》诗首句:荡舟武陵溪,朝出五子浦。
就在不久前,胥滩古渡入选了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为汾湖文脉传承进行了进一步的注解。(汾湖发布)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