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微博热搜,真是有点感触,专家闲的蛋疼了么,整天关心这种看似悲天悯人、实则扯淡连篇的问题。。。。
本来想蹭个微博热搜流量,胡扯几句,看到这个话题的专家建议,有点不太同意,个人建议: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1、怎么才算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要看怎么定义了,是能养活自己,还是买得起房、做的起单身贵族?
如果是养活自己,那并不难,只要不太懒惰就可以。
如果要更高一级一些,难度会大一些,没有事业心的男性女性都不做不到。
如果目标更大一些,以成功人士为目标,那么,无论男性女性,应该是平等的,男性也应该尽早回家。
之所以,认为女性应该尽早回家,是建立在女性必须一定年龄找对象的认知上。。。
其实,男性经济不独立、不更独立一些,也不好找对象。
所以,一切取决于人的目标体系,而不是男人也40不结婚还一枝花、女人40就怎么怎么样,能力水平低的男性和女性都在大都市生存维艰。
2、经济独立才更应回老家
我有个不同的观点,我认为,经济独立、赚钱能力强、创业本领大,才更应该回老家。
能力强的人回老家,可以成为大都市和老家的连接器,带回经验、人脉、资源,更容易盘活资源、取得成功。
经济不独立或收入能力较差的年轻人,只要不是太懒惰、太傲娇,总会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在大都市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闪光点,最终会赢得自信和下半场的生存本领。
老家,每个人的老家不相同,老家的营商环境、就业机会大不相同。在大都市连经济独立都不做到的年轻人,回老家能干什么?进工厂?做小买卖?考公务员?30多岁重头再来?随便找个人嫁了?找个二婚有钱人嫁了?
其实不然,人生如围城,出来的羡慕老家的慢节奏,在老家的羡慕出来的可以自由看世界,各有各的不易。
当年为什么很多人宁可洗盘子也要去美国生存下来,自然不是为了继续洗盘子,是赢得适应和成长的窗口期,谋求人生的翻盘。
3、为了户口,嫁个北京人or娶个北京人?
其实,最近看到不少网文,说北京人怎么香饽饽之类,说什么外地人为了个北京户口嫁个北京人、哪怕比自己差一些之类。。。
虽然我为北京户口所烦,也办理了天津户口备用。但是,我依旧认为以户口为婚姻条件是可耻的,也不认为女性或男性应该为了户口而降低人格认知。
人的物化,会让一切没有实际的意义。
如果不同路的婚姻,即便有个户口,又有何用?半生痛苦还不如不结婚,更别提什么孩子高考了,生个毛线?
中国人的婚姻已经被房子车子之类绑架了一遍了,已经利益联盟、门当户对一轮了,已经将婚姻商品化一轮了。
如果连我30岁女性经济独立与否纳入到这个大圈里来,那么,等于把女性的生存权、奋斗权、梦想权重新物化一轮。
你来北京干啥来了?就是人格的物化、商品化一轮又一轮么,那样重复化、货币化的人生模式,有何意义,生下来就是为了这种没有意义的轮回么?
4、活着不易,奋斗不止。回不去的故乡,也别惆怅
最近一段时间,xx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这类表达很流行,不知道精神内耗那些人有没有住精神病院。。。。
人生在世,是一个体验和超越的过程,有些命运是娘胎里带的,有些梦想是不靠爹也能实现的,没有一个定势,也没有一个重新选择爹娘的机会,只有感恩爹娘的生育和养育。
无论男性、女性,无论30岁、40岁,都需要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活法,活法决定人生模式,模式决定目标体系,目标体系决定价值路线选择。
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他们未必那么在意婚姻,你却跟她说年纪大了嫁不出去;他们未必在乎生育,你却跟她说找个北京人为了孩子高考。。。。
这类教导其实是把自己的人生逻辑去套年轻人,而年轻人根本不吃这一套。。。。连杜蕾斯都着急了,可是,谁的弟弟谁做主,谁的田地谁着急。
故乡,你真的未必回的去,事业、孩子、人脉不是简单的一张高铁票。但是,也不必惆怅,认真地活着,只需要活出自己的样子,不必成为谁谁谁的人生模式复制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