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京,文学盛宴!人民文学出版社国庆研学营圆满结束

金秋北京,文学盛宴!人民文学出版社国庆研学营圆满结束
2024年10月26日 11:02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规模最大的人工湖,湖边的垂柳、石舫倒映在水中,湖上偶尔游过几只戏水的小鸭,几双成对的鸳鸯,湖风吹得柳条飘扬,吹得岸边的杂草摇曳,吹得湖中水波荡漾,顿时,湖中的倒影碎了,水面揉着淡绿、翠绿和亮黄,模糊一片,只剩水中零星两三只鸭。又一阵风拂过,迎着风,我仿佛想到了午后我在湖边吹着微风看书的场景,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让人很难不驻足欣赏或拿起手边的书来静静阅读。“未名湖”三个字,寄托了钱穆先生对我们的期望:从未名走向有名!”

2024年10月6日,人民文学出版社“用文字搭座北京城——当代名家执教文学研学营”于北京圆满落幕。

人文社国庆研学营以“文学北京”为主题,以游览北京知名人文景观及文学名师课堂为主要行程内容,旨在通过文学文化的深度体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激发创作兴趣,提升写作水平。研学营融合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社丰富的文学资源,为参与者提供了一次难忘的文学之旅。

精心设计的研学营行程涵盖了北京多个知名人文景观,包括历史悠久的故宫、中国顶尖学府北大校园、充满现代气息的环球影城等,参与者在这些地方不仅能够欣赏到北京的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还能深入了解这些地方背后的文学故事和文化意义。除了游览名胜古迹,研学营还安排了一系列由当代文学名师主讲的课堂。这些名师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学讲座。

研学第一站,营员们来到了知名的“祺菜餐厅”,这里是曾经的礼烈亲王花园。营员们品尝了汪曾祺自创的塞肉回锅油条,活色生香的高邮菜品如高邮鸭蛋、汪豆腐等美食,通过美食与大师对话,直观感受到汪曾祺笔下的人间五味。

人文社现代文学编辑室主任刘伟老师为营员们深入讲解了汪曾祺先生的生平及创作,并且分享了自己在参与、策划、编辑《汪曾祺全集》八年时光中的艰巨、琐碎和感动。同学们也将自己的感受书写下来,用文字还原美食带来的极致享受。

在研学第二站——北京大学中,营员们漫步于博雅塔下、未名湖畔,沉浸在这所顶尖学府蕴含的学习氛围之中。他们参观了各院系的教学楼,图书馆、百年讲堂,感受了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及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在这里,营员们不仅了解了北大的历史和文化,还树立了“北大并非遥不可及,人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北大精神”的坚定信念。下午,张伯华老师以写作为题做了专题讲座,并为营员们提供了一对一的专业写作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根据旅行见闻,完成了精彩的游记写作。

第三天,学员们来到故宫博物院,开始了他们对紫禁城的探索之旅。在这座见证了明清两代辉煌与沧桑的宫殿群中,营员们首先了解了故宫的营建原则,即依照《周礼·考工记》中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进行建造,体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故宫的外廷,营员们参观了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的三大殿,这些建筑不仅在规模上宏伟壮观,更在细节上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走进内廷,营员们参观了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宫殿,这些地方不仅是皇帝和皇后的居住之所,更是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通过实地参观,营员们对明清两代的宫廷生活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营员们观察了故宫的脊兽和文饰,了解了古人的统治理念及礼仪等级,不仅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明清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故宫研学,让营员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体验了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下午,营员们来到了仰慕已久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这里,一个异彩纷呈的外国文学世界正在等待着他们。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哈利·波特》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王瑞琴老师,翻译家、《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主要翻译者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马爱农老师共同为学生带来了精彩的主题讲座。在讲座中,同学们的表现十分积极,对于《哈利·波特》系列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对书中的魔法世界充满了好奇,还对翻译过程中的故事和挑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王瑞琴老师和马爱农老师分享了《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引进、翻译和出版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同学们对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马爱农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在翻译《哈利·波特》时,如何将原文中的咒语和魔法生物名称翻译得既准确又生动,让同学们对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按照书中的魔法学院,同学们被分为了四个小组,现场互动频繁。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了心中的文学偶像,也激发了他们对外国文学和文化探索的热情。老师们还推荐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英文书籍,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拓宽视野。

经过三天的行程,收获满满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放松之旅,在环球影城,亲身体验七大顶级 IP 主题项目,进入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在变形金刚基地感受赛博坦风格,打卡全球首个“功夫熊猫”主题景区,在未来水世界观看了一场环球影城水上爆破特技表演,欣赏水上摩托艇极速俯冲的惊险特技,打卡北京环球城市大道……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多元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次放松之旅,不仅是对之前学习成果的庆祝,也是为接下来研学旅程注入新的活力和热情。

在行程的最后一站,人文社特别邀请了中国作协会员,儿童文学作家张菱儿老师,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文学讲座:如何通过想象丰富文章细节,如何在生活和艺术中找到灵感的来源,如何找到写作中的“巧”?张菱儿老师为同学们在写作上的困惑进行了解答。最后的环节,张菱儿老师对于学生的作品逐一点评,为每位营员撰写了独家评语。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的精彩创作吧!

北大校园参观记

王一然 六年级 济南市泉景中学小学部

今天,是个秋风习习的日子。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北京大学。校园门口刻着“北京大学”四个字的匾额熠熠发光。站在匾额下,我激动万分,终于来到了我心之向往的梦中情校了。

踏进校门,我们来到的第一个地点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宏伟大气,以唐代建筑为设计灵感建造而成。白砖灰瓦显得既朴素又宁静。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据说当年里面有150万册的图书,经典珍贵藏书数量高达20万册之多。这些可都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啊!

离开图书馆,我们很快便来到了赫赫有名的博雅塔。博雅塔是仿照通州的燃灯塔修建的。塔高37米,基座是用石头砌成,塔身则是由钢筋水泥建成,看起来十分高大。既然来到博雅塔,我们就不得不聊一聊她的名字,“博雅”中的“博”寓意博学多才、有智慧,而“雅”是指文雅、品德高尚,所以“博雅”是希望同学们可以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起初建造博雅塔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干净水源,虽然现在已经失去了她最初的功用,但博雅塔仍然是集使用功能、艺术造型和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杰作,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杰作!

在博雅塔的旁边是身着绿纱、头戴花冠的未名湖。和博雅塔一样,未名湖的名字也颇具深意。未名湖本没有名字,燕京大学的钱穆教授任教时为其命名“未名湖”,希望同学们能从岌岌无名走向声名鹊起。美丽的未名湖上碧波荡漾,时不时有几对鸳鸯和鸭子在水中嬉戏。湖中央有一条石鱼敞着肚皮躺在水里,这条石鱼雕工精美、活灵活现,是从清朝保留至今的“翻尾石鱼”。一阵微风佛过,让人不由得想要停下脚步,倚靠在未名湖畔的柳树下,静静享受休闲时光。

然而,在这宁静校园里,有两个地方显得格格不入。一个是湖边孤零零的慈济寺山门,一个是只剩船樽的石舫。她们两个都被英法联军无情的烈火所摧残。昔日美丽的慈济寺失去了她光鲜亮丽的衣袍,只能捂住她布满灰尘的脸日夜哭泣。当年繁华的石舫上的亭台阁楼早已不复存在,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创伤!

游览完毕,当我再次站在“北京大学”的匾额下,仰望着阳光下的四个大字,感慨万千。我为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我一定要铭记历史,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家点评 

王一然同学的游记,构思巧妙,极其富有想象力,描写未名湖“身着绿纱、头戴花冠”;看到碧波荡漾的未名湖,几对鸳鸯或鸭子在湖上自由自在嬉戏,也“想要停下脚步,倚靠在未名湖畔的柳树下,静静享受休闲时光。” “昔日美丽的慈济寺失去了她光鲜亮丽的衣袍,只能捂着她布满灰尘的脸日夜哭泣。”文采飞扬,极其有感染力。

——儿童文学作家张菱儿

北大校园参观记

李若谦  初一 北京市海淀区农大附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随着研学营来到了书中常常出现的圣地——北京大学。来到这座历史名校门口,看着庄重、严肃的入口,我不禁心生敬意。怀着敬佩之情,踏入这片培育无数名人的土地后,我们开始了参观。

跟随着北大学姐的脚步,我们很快就来到了著名景观之一——未名湖。在初次见到这个名字时,我还很奇怪,为什么要给它取名为“未名”?在学姐的讲解下,我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所谓的未名湖其实就是没有名字的湖。这是由燕京大学教授钱穆命名的。他希望北大的学子们在走出校园后从籍籍无名变得声名显赫。同时“未名”也表示出了湖面风景之美。没有名字能与之相配。

了解了“未名湖”这三个字背后的深意,就到了欣赏风光的时候了。未名湖畔,绿树成荫,百草丰茂,从湖畔向远望去,每一个角度都不失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透过一个个树叶的间隙,石舫、湖心岛、慈济寺山门等景物便纷纷出现在眼前,呈现在我们眼中。未名湖湖面如同一面明镜倒映着岸边的景物,也倒映着莘莘学子忙碌的模样。寒假、暑假,它倒映着慕名参观的人们,有未能如愿考中的大人,也有志向远大的少年,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要在未名湖畔读书万卷,与同学谈天说地,畅想未来。湖面上时不时游过一两只鸭子,飞过一两只麻雀,为湖面增添生气与灵动之美。这些鸟兽虫鱼使未名湖,乃至整个北大更加独一无二,且朝气满满。站在石桥上,不仅可以将湖中景色一览无余,也可以看到翻尾石鱼与博雅塔,这两处景物遥遥相望,向对方诉说着自己的过往经历。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蔡元培像,这座雕像是由北大校友组织建立的。其目的就是纪念蔡元培先生为北大、为中国做出的贡献。看着看着,我想到了和蔡元培先生一起的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他们一起冒着危险编写《新青年》,为唤醒民众,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国奉献着自己的心血。走在北大的校园,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名人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为我们重现当年的过往,在北大这个大舞台中尽情展露风采,发表意见与看法,他们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魄与决心,以自己的满腹才华与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一笔浓墨。属于北京大学的篇章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一定会创造更多奇迹,成为一个传奇!我也会继续发奋图强,争取考入北大,让这段传奇更加美丽!

 作家点评 

李若谦的文章构思独特。他不是泛泛地描写北大风景,而是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未名湖风光,难能可贵的是,又不仅仅是描写看到的景物,而是通过这些景物,他还写出来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例如看到蔡元培像,会“想到了和蔡元培先生一起的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他们一起冒着危险编写新青年,为唤醒民众,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国奉献着自己的心血。”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内涵。

——儿童文学作家张菱儿

北大校园参观记

吴雨桐 六年级 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来到北大校园,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教学楼与宿舍,美丽的景观与古建筑都让我眼前一亮,感到赞叹。

我们最先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它建在台阶之上,需稍稍仰头才能看清。北大图书馆呈长方形,外墙用米色粉刷,屋顶为梯形,用黑瓦搭建,四角微翘,庄严又不失一丝俏皮。

图书馆的窗户用深色格子木条点缀,精致复古,整体模仿唐代建筑,庄严大气又复古典雅,衬上它身后的蓝天,更显得熠熠生辉。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座图书馆竟是建于1898年,历经200多年,馆藏150多万册中文古籍。想到北大图书馆的历史之长,规模之大,藏书之丰富,我心里的自豪油然而生。站在图书馆前,我不禁想到无数北大学子在这里努力读书、刻苦钻研的模样,是他们的钻研和拼搏才成就了北大图书馆的辉煌。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规模最大的人工湖,湖边的垂柳、石舫倒映在水中,湖上偶尔游过几只戏水的小鸭,几双成对的鸳鸯,湖风吹得柳条飘扬,吹得岸边的杂草摇曳,吹得湖中水波荡漾,顿时,湖中的倒影碎了,水面揉着淡绿、翠绿和亮黄,模糊一片,只剩水中零星两三只鸭。又一阵风拂过,迎着风,我仿佛想到了午后我在湖边吹着微风看书的场景,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让人很难不驻足欣赏或拿起手边的书来静静阅读。“未名湖”三个字,寄托了钱穆先生对北大学子的期望:从未名走向有名!

未名湖旁是博雅塔,它有一半被树木遮掩,另一半却高高矗起成了未名湖的一道风景。博雅塔从前是水塔,后来变成北大校园里的景观,“博”是博学多识的意思,“雅”是文雅之意,取名“博雅楼”是希望北大的学生学富五车又不失文雅。

站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我联想到了燕园学子或讨论或读书的画面,在这儿,他们的思想互相碰撞,擦出火花。午后,塔影、湖光和人声构成了北大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燕园学子们在这儿证实了那句: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

是啊,北京大学就是这么有学习氛围,这么令人向往的名校。我真希望能在这里度过我宝贵的青春时光!所以我要奋发图强,不负韶华,开启属于我的青春拼搏,北大,我来啦!

 作家点评

吴雨桐同学的游记别具一格,她有一双会观察的慧眼和一颗敏锐的心,她按照由下而上、由外而内的顺序描写了图书馆的外貌、形状和藏书。“图书馆呈长方形,外墙用米色粉刷,屋顶为梯形,用黑瓦搭建,四角微翘,庄严又不失一丝俏皮。”读了这样的描述会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未名湖,捕捉到拂过未名湖的风,“湖风吹拂吹得柳条随飘扬,吹得岸边的杂草摇曳,吹得湖中水波荡漾,顿时,湖中的倒影碎了,水面揉着淡绿、翠绿和亮黄,模糊一片,只剩水中零星两三只鸭。”读着这样的语言,如同漫步在诗中,让人陶醉,让人反复读了又读。

——儿童文学作家张菱儿

本次研学营定位清晰,目标明确:一是在文学第一现场,感受藏在名胜古迹中的人文之美,二是在名师指导下,将体验与实践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升写作能力。随着研学营的圆满结束,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开了北京。他们不仅带走了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美好记忆,更带走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创作的无限激情。人民文学出版社国庆研学营,不仅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更是一次灵魂的远行。让我们期待这些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用他们手中的笔,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