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文敬媛与全浚皓新展《气象站》 以后人类视角探讨气候变化议题

艺术家文敬媛与全浚皓新展《气象站》 以后人类视角探讨气候变化议题
2024年05月28日 14:25 文化栏

(北京,2024年5月31日)备受国际瞩目的前卫艺术家组合文敬媛与全浚皓(MOON Kyungwon & JEON Joonho)将于2024年5月31日在北京现代汽车文化中心隆重推出其全新展览《气象站》。

此次展览作为从首尔至北京的系列跨学科合作研究和艺术实践,以独特的后人类视角深入剖析了气候议题。展览的核心聚焦于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重新解读和定义人类、非人类以及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艺术家们围绕共生的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和方式思考气候变化。

《气象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关于未来、关于生态、关于人类命运的深刻对话。我们诚挚邀请广大艺术爱好者和公众前来参观,共同感受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

《气象站》展览现场照,文敬媛&全浚皓,现代汽车文化中心,2024

自2009年起,文敬媛与全浚皓便以双人组合的身份开始探索,艺术在人类面对的多种挑战和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的作品涉及人工智能、影像、装置、绘画等多种媒介和科技,将主题式叙事融入多感官空间体验。

“展览《气象站》采取了一种后人类视角,来探讨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全球议题“,现代汽车集团艺术总监崔斗银表示,”我们希望这个展览以及一系列相关讨论,能够搭建起多样化的跨学科交流平台并贡献于我们共同的未来。”

文敬媛&全浚皓,《生火》,石头雕塑,彩色影像,灯光,声音和动态百叶窗,2022-2024

文敬媛与全浚皓的作品《生火》(2022-2024)以杰克·伦敦1902年发表的经典同名短篇故事为灵感,从一块石头的视角出发,讲述了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关于数千年来地球的转变和气候变化的故事。同时,在四足机器人Spot的引导下,观众受邀进入一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扩展时空,这里人类和非人类的界限不再分明,新的感官体验不期而遇。

《气象站》展览现场照,文敬媛&全浚皓,现代汽车文化中心,2024

围绕艺术家近年来的工作重心,展览还将呈现录像装置《乌有乡消息:日蚀》(2022-2024)。该作品讲述了在无垠的海洋中,主人公只身一人依赖救援船奋力求生的故事。这不仅仅是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更迫切地寻求通过弥合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鸿沟解决世界的根本性矛盾。

敬媛&全浚皓,《乌有乡消息:日蚀》,彩色有声视频,DMS控制灯光,铝制结构,17分钟,2022-2024

另一件装置《移动广场》(2022-2024)则由回收的塑料椅子环形相连而成,打造一个集体讨论与创意合作的参与式平台。自2012年以来,文敬媛与全浚皓与设计、建筑、科技、哲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紧密合作,为未来极具挑战的人类生存状况提出不一样视角的设想。

文敬媛&全浚皓,《移动广场》,混合媒介,回收塑料,不锈钢,8,350 x 8,350 x 1,100 mm,2022-2024

作为文化艺术跨界实验基地,现代汽车文化中心致力于多领域艺术融合的开发与探索,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此次展览的作品《生火》中,现代汽车集团的机器人实验室基于此前和首尔大学环境研究生院教授郑秀钟以及BKID联手研发的成果,打造了一款轻型碳监测处理装置。实验室将该装置与自动控制模块结合,安装在波士顿动力开发的Spot机器人上。机器人Spot将在展览现场实时测量碳数据并参与现场表演。此外,文敬媛与全浚皓联合Workroom工作室设计师金亨珍共同创作了一份碳日历,对包括北京在内的全球多个城市的开放数据进行重新解读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9日,在此期间一系列讨论会和互动活动将陆续推出,联合不同领域的本土专家,以丰富和拓展观众体验并聚焦我们共同的未来。

文敬媛与全浚皓,《生火》,石头雕塑,彩色影像,灯光 , 声音和动态百叶窗,2022-2024_01

文敬媛与全浚皓,《生火》,石头雕塑,彩色影像,灯光 , 声音和动态百叶窗,2022-2024_02

文敬媛与全浚皓,《移动广场》,混合媒介, 回收塑料,不锈钢,8350 x 8350 x 1100 mm,2022

文敬媛与全浚皓,《乌有乡消息:日蚀》,彩色有声视频,DMS 控制灯光,铝制结构,17分钟,2022-2024

展览:文敬媛与全浚皓《气象站》

展期:2024年5月31日-2025年2月9日

地点: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1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