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3年,年轻人“挤爆”演唱会现场

阔别3年,年轻人“挤爆”演唱会现场
2023年10月28日 21:49 罗斌-Robin

今年以来,年轻人不是在抢票,就是在抢票的路上。前有周杰伦7场演唱会、14万张门票,1秒售空;后有五月天6场演唱会、近30万张门票,在网上平台上5秒售罄。“抢到演唱会门票了吗?”或许是年轻人之间问得最多的问题。

随着“积压”3年的线下演唱会被重启,周杰伦、杨千嬅、林俊杰、薛之谦等知名歌手的演唱会陆续开始,一场无声的“厮杀”在票务平台上展开。尽管歌迷们调好闹钟早早“蹲守”各个票务平台,准点抢票,但无论哪个价位的门票,开票即售罄已成常态。

除了大型演唱会外,过去3年销声匿迹的音乐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草莓”“迷笛”“星巢秘境”等音乐节在全国各地开唱。挤满乐队与歌手的城市音乐展演空间(Livehouse)同样嗨唱不停。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共506场,票房收入24.97亿元,观众人数550.10万人次。其中,二季度演出428场,环比增长448.72%;演出票房收入22.31亿元,环比增长738.6%;观众人数482.33万人次,环比增长611.71%。

显然,演唱会的井喷期已经到来。阔别3年,重回人们视线的演唱会,相比疫情前更显狂热之势:定档、官宣接连不断,多个城市演出密集,演唱会场内外人山人海,沉寂已久的群体狂欢从今年春天起迎来爆发之势。

年轻人“挤爆”演出现场

从今年2月起,线下演出“遍地开花”,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郑州、成都、西安、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或者衢州、江门等三四线城市,都是演唱会、音乐会的聚集地。小红书平台上,有网友分享:“3个月内,看了7场演唱会。”从其晒出的门票可见,演唱会地点有北京、天津、沈阳、长沙等。“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市”,已成为多数歌迷的真实写照。

遍地是演唱会,演出开票后又频频加场,来自各地的歌迷挤满现场……线下演出市场如此火热的背后,是囤积3年的大众情绪的集中释放。中演协数据显示,演唱会、音乐节的观众大多是年轻人,18~34岁的观众占比超过75%。在“内卷时代”陷入“精神内耗”的年轻人,历经3年“漫长而孤独”的时期,对逃离现实的渴望愈加强烈。对于他们而言,一张门票犹如一扇通往另一场生活的大门,让自己从现实的琐事中逃离,沉浸在音乐之中。

演出现场音浪翻涌,舞台灯光绚丽晃眼,在听觉、视觉上,演唱会都以极强的感染力调动着观众的情绪。在高涨的氛围中,全场观众仿佛成了命运共同体,彼此情绪共振。对于歌迷而言,听一次偶像的演唱会现场,就是达成了一个积攒已久的心愿。即便不是歌迷,多数年轻人也愿意冲着歌星的高人气抢一张票,在人山人海的现场,跟着歌迷加入演唱会的狂欢之中,获得短暂的精神愉悦。

后疫情时代的“演唱会”,已然成为一种满足精神释放需求的价值符号。集体式的音乐狂欢相当于一次大型的集体疗愈,在这个场域,人们能找到情绪释放与宣泄的出口,获得确定的快乐与满足。

除了情绪的满足外,演唱会能让年轻人心甘情愿掏腰包的另一原因在于,相较房、车等大额消费与“延迟满足”,他们更乐意选择“花小钱买快乐”。疫情让人们重新思考当下生活的意义,喜欢上了“即时享乐”的生活方式。尽管演唱会带来的快乐很短暂,仅有2~3小时,却是一种能够即时兑现、满足当下的精神食粮,这与经济学上的“口红效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年轻人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及高涨的消费热情刺激下,线下演唱会的势头愈加猛烈。今年下半年,演唱会的数据将更加可观。某售票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演唱会单月预订最高达12场,2024年的排期业已排至8月份。

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

一场演唱会,对于观众来说,带来的是情绪价值的满足;对于举办城市而言,带来的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除了门票收入产生的直接收益外,依托演唱会而来的客流,不仅拉动了举办地的旅游、住宿、交通、餐饮、娱乐等一系列消费,还产生了巨大的网络流量与关注度。它对城市文旅业发展产生的间接效益难以估量。

就如6月29日至7月2日,周杰伦在海口连续举办4场演唱会,可以说点燃了整个海口的消费热潮。海南统计局数据显示,周杰伦4场演唱会共吸引15.46万观众入场,海口全市在4天内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是端午假期旅游收入的3倍。演出期间,海口及周杰伦演唱会相关话题全网总曝光量超过7.2亿次,讨论次数达115.9万次。

8月,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举办。庞大的粉丝群体从演唱会举办的前一天,就如洪水般涌入西安。携程数据显示,8月6—7日,西安出行总订单量同比增长738%,旅游收入增长4.16亿元。演出会当天,从下午到晚上,演唱会相关话题屡登微博热搜,西安也获得了相比平常更高的关注度。

以年轻人为主的潜力客群,加上“演唱会+旅游”的模式,无疑给城市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各大城市早已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开展演唱会“争夺战”。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截至今年6月中旬,大型演唱会举办地已覆盖全国40多座城市。其中票房基础、消费基础较好的一线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和武汉的大型演唱会举办场次最多,占比接近总量的四成,成为今年上半年当之无愧的“演唱会之都”。

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明确指出要“丰富文旅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在政策支持下,线下演出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当一、二线城市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场地和排期时,大量演出开始转向三、四线城市,歌迷群体也随之转移。《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大幅提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50%。

演唱会也成为三、四线“小透明”城市提高关注度、展示城市软实力,以及提振消费、推动文旅经济复苏的良好契机。例如,2022年GDP排在浙江倒数第三的衢州,凭借薛之谦巡回演唱会,连登好几个微博热搜,获得了实打实的流量。演唱会吸引的近6万歌迷中有85%来自外地。这期间,当地旅游业创收1.24亿元,拉动6.9亿元的消费。

7—8月,衢州相继迎来张信哲演唱会,以及王心凌、郁可唯等歌星参演的“别来无恙”群星演唱会。高密度的演唱会让衢州暂别“小透明”的角色,成为“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的主角之一。

热闹背后的冷思考

随着演唱会“遍地开花”,乱象也不免频生:狂欢落幕后,现场满地狼藉,垃圾堆积;不少歌迷为演唱会花费数百甚至数千元,但仍表示体验感糟糕等。这些都不免给演唱会及城市带来负面舆论。如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因粉丝在场馆外打架、冲撞安保、举旗占道、疯狂应援等一系列行为影响公共秩序,西安被某些网友戏称:“上一次这么乱,还是安史之乱。”

演出场次增加,排期延长,地点不断轮换等因素,也会对歌手的身体造成负荷,而歌手的状态直接影响演唱会的质量。然而,演唱会的效果,不仅与歌手有关,还要看举办场地的配套设备、设施,以及主办方的管理、服务。

8月,在海口举办的“天后之夜”演唱会上,由于音响设备出现故障,台下观众听不到歌手的声音,现场齐喊“退票”,从场馆一路喊至微博热搜。“体验感极差,感觉被骗了”等评论蜂拥而至,相关话题一度引发热议。除了演出现场的音响设备问题外,“柱子票”也是今年较热的吐槽之一。在今年的梁静茹演唱会上,一些歌迷花了近千元买了门票,到现场后发现座位被柱子遮挡,完全看不到舞台,后期仅是维权就持续了3个月左右。

种种乱象,一方面源自主办方专业能力与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谋利,主办方将演唱会当作“一锤子买卖”,无视观众体验感。无疑,这种行为不但会遭到消费者唾弃,也不会被市场长久接纳。

除此之外,演唱会开票“一秒售罄”的背后,是“黄牛”与歌迷在抢票一线“混战”的结果。“黄牛”倒卖演唱会门票的问题向来诟病已久,今年知名歌手演唱会“一票难求”的现象,更是给他们带来可乘之机。一般而言,“黄牛圈”的门票价格上浮50%算得上“良心价格”。在某二手平台上,两张原价2000元的2023年周杰伦巡回演唱会门票,被“黄牛”炒至10万元的天价,溢价倍数令人咋舌。

可喜的是,市场整顿“黄牛”的力度也在加强。今年的大多数演唱会采用“实名制观演”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黄牛”的猖獗。然而,这种无法转赠门票的方式也带来了退票难的问题。对平台而言,退票机制的设计是一件难以两全的事情,如何平衡演出方与消费者的风险,仍是目前的一个大难题。

诚然,一场好的演唱会对票务平台、主办方、歌手、观众都有所要求:票务平台需完善票务服务;主办方要用心做好组织与管理;歌手应专心筹备舞台,保证巡演质量;观众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抵制“黄牛”。如此一来,不少乱象也就迎刃而解。

如今,演唱会火爆程度持续居高不下,其中一大原因是年轻消费群体消费热情不减。或许当消费者的热情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在井喷式爆发的演唱会转向常态化、稳定化之后,演出市场才会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规范行业,让其走进“漫长的春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