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 消失的公社--杨柳公社

广安 消失的公社--杨柳公社
2021年04月04日 17:21 何永平野马

图/文:何永平野马

杨柳公社位于岳池县白庙镇西南部,东邻白庙与断桥乡接壤,西邻雷峰乡,北连酉溪镇、粽粑乡,南接踏水乡清末属西关乡。1941年为杨柳乡,属第三区。1957年与粽粑乡合并为杨中乡,1958年将白庙区所辖的杨柳、新场、踏水、合兴、郑家、白庙合并成立电光公社。1961年撤销电光公社,合并杨柳、粽粑为杨中公社,隶白庙区。1962年撤分为杨柳公社、粽粑公社,1966年改杨柳公社为电光公社。1971年复名为杨柳公社,1992年9月撤白庙、郑家、杨柳3乡,合建白庙镇。辖杨柳村、山乐寨村、莲花台村、安家观村、三溪口村、安宁寺村、舞凤山村、冬笋沟村、政府驻地杨柳铺。至此杨柳降乡为村。

杨柳铺原名崇石场,始建于明末清初,相传崇石场始建于今莲花台村庙湾坡,因崇石场的土匪与粽粑乡的土匪分账不清被粽粑乡的土匪将该场放火烧掉。后迁至杨柳树林旁建场,因林旁有一家纸蜡铺,故名“杨柳铺”此铺非官方所设之铺。

寸子桥风景

杨柳“鬼场”

杨柳铺在清朝、民国时期于旧历三、六、九日逢场,并且逢“鬼场”。由于杨柳铺附近匪患严重,谁家卖了猪、牛被土匪认清人后就会组织土匪到家里抢劫钱财,于是当地百姓就约定成俗,每次逢场天下午六七点才上街交易,晚上才回家,这样土匪就认不清人,也不知道百姓走哪条路回家就无法下手抢劫,因为是晚上赶场当地人就将这一方式称为“赶鬼场”。解放后由于交通逐渐方便加上晚上赶场的人相对较少就取缔了逢场日。

杨柳干农活的老人

昔日热闹非凡的杨柳公社各大单位设置齐全:乡政府、供销社、农机站、食品站、蚕茧站、畜牧站、粮站、煤坪、医院、电影队、信用社、邮电局等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街上吆喝声、叫卖声、打铁声,声声入耳。如今随着外出务工流的兴起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剩下老、弱、病、残、幼在家留守,房屋年久失修残垣断壁到处弥漫着萧条破败。

破败的杨柳街道

杨柳电影院、礼堂

杨柳铺历史悠久古树林立古迹遗址众多:山乐寨、长五间、莲花台、鼎子坡、蒋家堰口、谢家大院子、安家观、石院墙、小庙子、高屋脊、姚家桥、范家庙、福星桥、寸子桥、安宁寺舞凤山、八角庙、狮子沟等,可惜在文革期间将各种古庙、老屋、文物毁坏殆尽,如今只能根据遗留的蛛丝马迹看到曾经的辉煌。

杨柳公社信用社楼顶上长了黄桷树

杨柳公社地势平坦风景秀丽良田沃土相依,发源于合兴乡龙山院的踏水河蜿蜒而过,世世代代的良民百姓在河水的滋养下繁衍生息。

寸子桥的留守老人

杨柳名人录

谢金华 (1914~1987),厨师,原籍四川省岳池县白庙区杨柳乡人其红扒熊掌、满园春被中国《烹调杂志》刊载介绍推广。并教会厨师20多人,谢在1970年后,被授予一级厨师职称。1950年当选为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3年被选为工商联主任,1961年被选为第四届县人民代表及县人委委员,1981~1984年被选为县第九届和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人大常委会委员。

垮塌的杨柳街房

毛畅熙(1899~1960),岳池县杨柳人。四川政法学校毕业,喜交际,善书法。作过 冯玉祥的秘书,后在杨森、李其相、罗泽洲、刘湘等部队供职。民国25年8月7日创办《四川日报》, 毛畅熙任董事长。

杨柳街上的老人

杨柳老油房

古光成,又名古田沃,男,生于1936年7月、杨柳乡人,大专文化,济南军区前卫报社副社长。有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消息报道、通讯、言论等千余篇。一九八四年被评为全军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100岁老人与儿媳留影

屈自申,男,生于1928年11月,杨柳乡人,大学文化,重庆市第二中医院主治医师。

即将垮塌的杨柳政府大楼

杨武举,男,生于1938年5月,杨柳乡人,大学文化,中共凉山州委讲师团理论教员。

政府住宿大楼

沈义忠,原名沈邦模,男,生于1933年10月,杨柳乡人,高中文化,华蓥山矿务局生产处处长、工程师。

杨柳卖古玩的老人

杨柳卖古玩的老人

杨柳寸子桥古庙

杨柳寸子桥古桥

杨柳街景

据老们说杨柳只有一条独街,将两头街堵上连狗也出不去。

杨柳政府大楼

杨柳政府伙食团

杨柳政府大楼内部办公室

办公室内还帖着2012年的日历

政府大楼年久失修已成危房

杨柳街上残存的明清古建筑

老房子的墙上还写着很文革时的语录

老房子的墙上还写着很文革时的语录

杨柳铁匠铺,如今已人去楼空

杨柳街上的老人

更多农村题材作品请百度:何永平野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