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考的那一刻开始,世界“安静”了,我成了一个简单的人

从思考的那一刻开始,世界“安静”了,我成了一个简单的人
2018年02月21日 15:35 街角祝福

今年情人节,一向忙碌而不懂风情的老公,保持了一贯的“勤俭节约”的作风,请我在单位附近吃了一顿李师傅红烧牛肉面。

吃完饭,他说出了此行另一个目的——陪我看看笔记本电脑。我才想起,早些日子我跟他抱怨过现在用的笔记本电脑笨重,携带不便,不能随用随取。

去万象城的路上,他把近期研究笔记本电脑的情况“汇报”了一遍——我没听清,脑海中还装着没写完的稿子,还有一点疑问,他那么忙,怎么有时间研究这么多?

跟着他楼上楼下钻了几个专卖店,女人大多是外貌协会的,对电脑的功能无感,对外形挑剔,没有我心仪的颜色,一度想放弃。后来在他再三游说之下,对屏幕可以拿下来写写画画的Surface Pro 5说了一句:“那就买这个吧!”

不到5分钟,钞票刷走了,一向节约的老公成了“大款”,付钱的潇洒劲儿和刚刚吃牛肉拉面付款如出一辙。

之后他兴奋地告诉我:“以后你出去讲课,这个本子能派上大用场,可以在屏幕上写划……”

我愣了一下,这也是我曾无心说过的话——打磨自己的小课,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需要的人。但打磨课程这件事没谱,他仿佛预见到实现的那天。

就这样,在情人节这天,对购买鲜花不屑一顾的老公,花40元钱请我吃饭,却花了近8000元给我买了笔记本电脑——那是在他心中我最需要的东西。

看好友文中提到情人节送礼物的三重境界:第一层境界,爱得青涩,以物为礼;第二层境界,爱得深沉,以意为礼;最感动我的是第三层,爱得通透,以己为礼。常见于相濡以沫的夫妻,爱情与亲情交织在一起,无需礼物来证明,爱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我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境界,但十二年的婚姻已磨去了彼此的棱角,让我们珍惜彼此的好,接纳彼此的差。

我不用被动的等着收礼物,而是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需要,他不用“猜”我喜欢什么,默契的满足我的需要。这样的互动模式随时有可能发生,我们之间变得简单透明。

生活因为仪式感而值得期待,话语因为倾听者而显得珍贵。只要目光和心在对方身上,不论是一碗牛肉面,还是一个笔记本电脑,亦或是几句打趣的话,都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重要的是和值得的人——在一起。

每逢新年大人孩子都要穿新衣,戴新帽,图个辞旧迎新的好兆头。

我们家也不例外。年三十,两个孩子从上到下一身新。晚上八点多,我们一家人赶赴婆家过第二场春节(第一场陪我父母过的)。

当晚不知为何,我十点多腹痛难忍,吃了药,抱着暖水袋躺下休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期间润老二每过一段时间,爬上床摸摸我的头发,亲亲我的脸庞,涵老大更是守在我身边,对我的需求一一满足。

十二点多腹痛缓解了,我起来和大家一起守岁吃团圆饺子,然后回自己的家休息了。第二天早上起来,老公问我孩子们的压岁钱放哪了?我才想起这件事。

问涵老大,她从我包里掏出整整齐齐的一摞子红包,打开任意一个红包的盖子,上面用铅笔整整齐齐写了姓名和金额。

“妈妈,我怕你不知道谁给的红包,我把钱和名字都记下了……”

一瞬间,我被女儿暖到了,虽然是很微小的一件事,足以看出她为别人着想的心。

我曾不止一次跟涵老大讲过“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深知,让孩子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她用心的把一件事做到能力范围的最好。

当日,我们出行去南京,路上她拿着手机和小本子记着什么。快到南京的时候她开心的告诉我:“妈妈,我查了南京的景点和美食,我跟你说说吧?”

又是一个惊喜,听她娓娓道来景区和菜名,我开始设想未来由她筹划全家出行的时光。

随后我跟她说:“我们出行所有的花销都报给你,你做我们的小记账员,下次出行的预算就交给你了!”她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最近看《解析孩子的潜能》这本书,书中提到:童年是发生奇迹的时候,未来的生活是童年的果实。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常常对平凡的奇迹失去耐心,我们要自己来实施,并操纵奇迹。”

曾几何时,我也是对“平凡的奇迹”失去耐心的人,好在不断地阅读和反思让我回归了理性,对孩子,放任自流和极力干涉都不是最佳方式,尽量提供孩子成长的机会,避免强迫孩子按错误的模式发展,让孩子拥有一个正常的童年,即便因此失去重要的机会,也在所不惜。

初一傍晚我们进了南京城——这个我魂牵梦绕十八年的母校驻地。晚上逛夫子庙,第一顿晚饭是三碗鸭血粉丝汤。一边吃一边忍不住感叹,这味道就是十八年前的味道啊,只是这老街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吃完饭翻看手机才发现刚才鸭血粉丝汤获得了“免单奖励——初一·家旺”,虽然节省了微薄的45元,却赋予了此行别样的温暖。

第二天一早,我们吃早餐的店面对过,是明代古城墙的一个门——神策门。饭后,我们走到城墙下,几乎每一块砖都有印有制造人员姓氏,先人的严谨让我们赞叹。

走进城门,被铁丝围栏罩住的木制大门早已腐朽,回头看深邃的城门尽头,两个娃蹲在距离出口不到十米的地方捡拾石块,我们就这样站在几千年前的历史长河之中,看着手持长矛的士兵列队行进,看着战火中城墙的闸门轰然落下,也看着如我一般循迹而来的后代穿梭在时光之中……

城墙上人不多,随处可见静谧的树林和石板路面。我们四个人,毫无顾忌的在阳光的关照下,在这空旷的古城墙上漫步着。

不久,我们看到一大片绿色的湖泊,恍然大悟这是著名的玄武湖。继续往前走了四十分钟,在晨雾之中,远处一栋建筑物顶部“南京火车站”的标识依稀可辨。

一瞬间记忆倒转,我在南京上军校时最常光顾的就是南京站。那时学校订不到回哈尔滨的硬座票,近30小时的返乡路程,三个老乡都是站票回去的。运气好混一个半途下客的硬座,几个人轮着坐。

那时最羡慕裹着军大衣,钻到座位底下睡觉的大哥,地是真脏,他们睡的是真香……

如今久别“重逢”,我站在城墙之上,以平行的视角观察它——昔日翘首企盼,又敬畏惧怕的火车站不再是我心中的一块重石,而只是人生中的一处风景了。

随手将拍摄的照片发了朋友圈,引来大家共同回忆,故地重游,我已不是当年的我,而城也不是当年的城。母校随军改撤并,早已从一片营房变成了商品房,“家”是回不去了……

人的记忆是有分量的,不是事件的分量,而是这件事带来的感受留存,比如上文提到的站票回家,除了视觉——人满为患的车间,听觉——嘈杂混乱的人声、车声,还有身体的感受——绝望的站立,随车厢摇摆,疲惫至极。

记忆因为这些感受鲜活起来,仿佛发生在昨天。也正因为这些感官记忆,让我们多年之后回忆起来,仍仿若回到了当年拥挤不堪的车厢,看到窗外一片片远去模糊的野草,还有一去不返的青葱岁月……

最近学习了一个词——“心智”,即一个人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因为每个人年龄阶段、知识背景、社会经验各不相同,所以心智的成熟度和基于此的思考方式和模式也各不相同。

以上面三个事件来说,面对情人节,情侣或初婚夫妻,彼此还处在青涩磨合的阶段,物质相对匮乏,用赠送礼物的仪式感来反复表明自己的真心,引发对未来共同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在情理之中。

而经过若干年同甘共苦的夫妻,人生步入中年,物质相对丰富,心智相对成熟,更追求精神层面的契合,更看重爱人的长久陪伴,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礼物反而无足轻重了。

再说对孩子的期待。一些新手家长,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希望把全世界美好的一切给予孩子,殊不知,给的越多期待也越多。久而久之,陷入“付出必有回报”的怪圈。

付出必定有回报么?如果家长“替”孩子制定的目标违背了孩子自然的发展规律,超常规的强化孩子在某个方面的发展,将有可能导致他整体素质的降低。

家长要接纳孩子的个性,越是有意识的接受孩子的个性,越是尊重和支持他们走自己的道路。只有出自对孩子潜能的真正尊重,家长才能在设置可靠的界限和给予成长的自由空间之间找到平衡。

还有对过往经历的接纳。年轻时的困苦和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心智的成熟,困苦不算最苦,渐渐淡了,没了,疑问有了答案,或者已算不上疑问。

所有事后的云淡风轻,都是有了体验和思考之后的结果。要感谢苦难,才会成长,要感谢思考,才会成熟。

正如《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心智成熟离不开经验获取,除了我们有限的体验之外,阅读——通过思考写作者的经验积累——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近来深度阅读,难以描摹每天发生在脑海中的事情,就像习练神功,每天打通几根经脉,心也通透起来,取舍愈发清晰,但我深知还有更多被既有经验阻塞的经脉有待疏通。

同时我也明白,面对超出我心智范畴的未知世界,以及我尚不能完成的体验,保持缄默和观察而不是评价,这是对彼此最起码的尊重。

从思考的那一刻开始,世界“安静”了,我成了一个简单的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