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效手段刺激和扩大内需,才能遏制境外消费增长势头

用有效手段刺激和扩大内需,才能遏制境外消费增长势头
2019年08月18日 13:06 莫开伟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5万亿元人民币,全年中国人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继续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称号(2月14日新华网)

正值春节期间,又看到消费外流这组令人揪心的数据,相信会刺激每个中国民众神经。尤为令人担忧的是,消费外流似乎已成一种常态,据相关资料显示,从20152018出境购物人数分别约为7500万人次、9000万人次和1亿人次;境外中高端购物消费约5100亿元人民币、6000亿元人民币和1万亿元人民币。从中可看出,无论是境外购物人数,还是境外购物消费金额都呈逐年攀升趋势。而且,可以预测,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及走出去等经济开放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境外购物人数将会更多、消费金额将会更大。

从目前看,消费外流趋势若长期得不到扭转,必将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首先,将造成大量消费资金外流,对提振内需造成不利冲击,使中国靠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政策受阻;其次,将对中国民族消费制造业形成打压态势,会使大量以生产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陷入生产萎缩局面;再次,对中国“双创”经济战略带来障碍,会加剧中国社会失业危机,对拉动GDP增长和确保社会稳定不利。一句话,不利于改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被动局面。

显然,面对消费外流及其趋势,中国政府不仅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掉以轻心,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战略、战术上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消费外流趋势。

就目前而言,应首先对形成这种消费外流现象原因进行深刻剖析,掌握扭转消费外流趋势主动权。据分析,形成消费外流主动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进口商品存在较高税率,尤其奢侈品存在较高关税和消费税,造成国内与国外同一商品成倍价格差距。数据显示,我国中高档消费价格确实比国外高很多,酒类产品平均价差高达64%,最高价差达85%;腕表平均价差33%,最高价差83%。而消费者常买的服装、香水、箱包、化妆品和皮鞋,价差都在30%以下。二是国内市场仍存在分割和各种利益障碍,造成流通成本过高和环节过多,抬高了进口商品价格。三是国外品牌商针对中国居民消费特点和倾向制定了特殊的定价政策,吸引了中国居民境外购物。四是民族工业质量不过硬,品牌效应较差,难以吸引国内消费者。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就该对症下药,甚至政府在一些方面还应做出利益“牺牲”。一方面,抓好消费需求端优惠政策落实,抓紧进口商品关税和消费税改革力度,把进口商品关税和消费改革当成稳增长重要措施,并放在改善经济运行环境政治高度。同时,推进国内商贸流通企业税费减免、降低流通环节直接税收和间接税负,进一步降低进口商品关税和消费税力度,缩小进口商品尤其是进口奢侈品与国外价格差距,从而降低终端售价,为减少中国居民境外消费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物流改革力度,鼓励发展国内高端零售业,提高国内高端零售业应对“消费升级”能力;同时,组建跨境物流组织机构,通过物流快递渠道,有序组织跨境网购,消除国内进口商品渠道过多过滥现象,减少进口商品流通环节,降低进口商品成本;并充分发挥价格监管部门作用,加大对进口商品价格加价行为监督,防止各类滥抬价和滥涨价行为,切实把进口商品价格降下来,为减少中国居民境外消费奠定基础。再一方面,抓好中高端商品供给侧改革,在供给方面提升品质监管和技术水平,加强对民族工业扶持,培育“精品消费”品牌;加快国内消费品尤其是高档奢侈消费品研发和生产力度,提升中国制造商品品质,增强国内民众对国产商品信任感,激发国内民众消费兴趣和欲望,把巨大居民消费需求留存国内,从而刺激中国内需,助力中国经济增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