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呼唤“草根管家”

“舌尖上的安全”呼唤“草根管家”
2021年09月30日 07:00 莫开伟

作者焦娜系中国城乡金融报编辑

当下,如何吃到健康食材日益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原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要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近年来,政府一直强化食品安全控制,将食品安全隐患降至最低。然而,多地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证明,仅靠政府一己之力是不够的,笔者认为,想要实现“舌尖上的安全”,需发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草根”力量,给予生产者优惠政策,帮助经营者建立诚信体系,加强对消费者教育引导,形成合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在今天,“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已不再是填饱肚子的问题。正如美国作家麦克·波伦在《杂食者的两难》中所说,“食物已经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甚至提高到了信仰、政治的高度”。这一点在不久前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大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以众多以返乡创业青年为代表的新农人,将“有机”作为一种崇拜,赋以诗意的农村情怀和保护土壤的鸿鹄之志,而在实践中,这些新农人大都选择以“社区支持农业”的方式开启从农路径,彰显出了作为生产者本身愿意产出安全食品的本意。对于这样的生产者,政府应当从金融政策、有机农资推广以及生产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让更多的生产者顺利“活”下来。

“社区支持农业”在有机农业圈儿早已不是新鲜事,其核心是消费者成为农场会员后,在生产初期,就购买半年或一年的配送份额,通过创立生产者和消费者风险公担、收益共享的有机生产模式,来改善农业生态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一模式让消费者与生产者利益捆绑,消费者在为生产者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管家”。可现实是,很多消费者会因有机食材较高的价格望而却步,并对市场上的“有机认证”心存疑虑。事实上,有机食材价格较高,主要原因是产量一般较低、品相欠佳,另外人工成本较高,只有消费群体形成一定规模的时候,才能有助于价格走低。对此,政府等职能部门应当通过开展消费者教育活动,向消费者普及有机食材的知识、支持有机生产的意义,推动消费者同生产者建立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

业内专家指出,农场主与会员之间的信任建立是长期的,也是需要成本的,受客观条件制约,消费者不可能高频率地造访农场。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场上诸如“好农场”的APP平台应运而生,其能够实现消费者“造访”、监管农场,帮助生产者塑造诚信体系,最终达到“消费就是投票”的结果。笔者认为,借助互联网技术,以草根“管家”身份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搭线牵桥的做法值得借鉴。在生产端,平台帮助农场会员做有机农资的集体采购,定期对农场产品进行随机质量检测,形成检测报告向消费者披露,并将部分消费者纳入监管队伍;在销储环节,平台通过与知名物流公司合作,解决农场农产品低效配送问题,并同房地产商合作,以农夫集市等形式进驻小区,为生产者与消费者创造线下互动机会。既帮助生产者打开销路,又能帮助消费者降低建立信任的成本。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草根“管家”,政府应加强引导和支持,不断提升“管家”服务水平,使其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上发挥更大作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