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托底稳增长仍须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投资托底稳增长仍须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2022年01月18日 07:00 莫开伟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据媒体披露,2022年新年伊始,多地涌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开工场面据初步统计截至1月10日,这些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3万亿元。同时,各地方政府推动“基建投资”发力稳增长的重点渐次清晰,水利、交通、能源和互联网新基建等被多次提及。

看到这个信息,令人欣喜,更让人预感到今年稳增长的基础更牢,稳增长的前景也更“有戏”,让全国民众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充满信心。因为,重大基建设投资项目,不仅是拉动经济稳增长的需要,也是保民生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尤其,此次投资托底稳增长显现了四大特征或优势:一是各地政府布局基建较早,投资项目的申报、审核、开工等环节均有所加快,在财政提供充足资金的支持下,重大项目发力靠前。二是启动基础投资范围扩展较宽,今年首个工作日举办集中开工活动的地区有上海、福建、四川、湖南、河南、江苏等省(市),紧接着还有山东、陕西、重庆、贵州、辽宁等省(市)陆续跟进。三是开工规模较大并超往年,2021年截至1月19日各地披露的已开工重大项目计划投资规模超1.2万亿元,远不及今年以来已超3万亿元的计划投资规模。四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已开工的重大项目中,除传统基建项目外,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项目投资占比有所提升。

客观地看,各地政府积极布局基建项目投资,是积极响应党中央稳增长的政策要求;就在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对此,亟需通过重大项目尽早上马开工来力促基建投资企稳回升。同时要看到,投资托底稳增长也是我国当前特殊经济环境下的必要举措:国外疫情严重,国内疫情有所反复,防控形势再次严峻,对外贸进出口都带来不利影响,出口可能从高位回归常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减弱;加之当前经济增长仍显疲态,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下行势头延续,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恢复较为缓慢,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发力,扩大有效投资无疑成了我国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的重要政策举措。

然而,即便投资托底稳增长之举如此重要,也无论我国当前经济处于何种颓势,基建投资项目一定要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尤其要与现实需求相一致,把投资效益与效率放在优先战略位置,这样的投资才算是有效投资,才能从根本上发挥提振经济的作用。显然,各地政府依然需保持冷静理性的投资态度,消除盲目攀比和盲目求速的投资心理,尤其应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造成的投资浪费,更要防止出现投资项目过剩形成的“僵尸工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各级政府领导一定要懂得,托底投资并非“大水漫灌”,需要精准发力,注重效率,只有坚持科学的投资态度,才能推动产业投资项目的最优配置,让投资托底稳增长效能实现最大化,真正发挥出“托底”的作用。而要做到投资托底稳增长精准有力,应谨慎处理好四大关系:

首先,处理好传统投资项目与新产业投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为经济结构有效调整与稳定提供保障。既要把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最需要、最能发挥经济效能的产业项目上,提振经济动能,发挥出投资托底的最大效率;尤其,要注重投资重点,严格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围绕粮食能源安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交通物流和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城市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建设;最为重要的是聚焦“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等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领域的有效投资。

其次,处理好中短期投资项目与长远投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持续不断的动能。当前应分清投资项目的轻重缓急,把能改善民生、提振经济效能的重大急需产业项目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地位,把对提振经济起到辅助作用、对经济全局影响不大的产业项目放在次要地位,进一步体现投资托底稳增长的结构层次性,使投资托底稳增长整个综合经济效能得到是大发挥。

再次,处理好一般产业投资项目与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指数奠定基础。需要各级政府统筹考虑投资项目,在投资项目上要确保公益性投资项目占据一定比例,并确定公益性投资项目主要由政府财政投资,使各地产业投资项目与公益性项目齐头并进,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营造有利条件。目前看来,应防止出现重产业项目忽视公益性项目的不良投资倾向,坚持产业项目投资与公益项目投资“两手抓”。目前公益项目应主要搞好交通、市政、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和产业园、棚户区改造项目以及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项目的投资,让人民群众对投资托底稳增长满意。

最后,处理好财政自有资金与银行信贷之间的投资比例关系,避免投资托底稳增长出现过度负债或出现债务恶性膨胀现象。各地政府首先要算好账,做好投资规划,量力而行,“有多大腿缝多大的裤”,通过财政自有资金、向社会发行专项投资债等途径先筹集绝大部分资金,力争专项债绝不超过中央政府规定的发债规模防范出现财政风险;然后根据投资资金的缺口适当向银行借债,借债比例最多不应超过30%为宜,一定要避免出现信贷违约风险;同时也应制定出详细的还款规划,用投资项目的适当收益来提供还款来源,让银行对投资托底稳增长持积极配合和支持态度,稳妥解决好投资稳增长的资金之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