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发声都能让我们嗅觉出什么?

央行重磅发声都能让我们嗅觉出什么?
2022年01月21日 07:00 莫开伟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8日举行了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发布会。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强调,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当前重点是“稳”,“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并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发力:“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现在虽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时间很短,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同时相关参会的央行相关领导的表态和观点也非常直接,引起市场普遍热议。

应该说,央行领导在国务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如此表述,充分显现了央行在稳增长、稳预期、稳信贷等方面的坚定决心,也充分表达了央行对扭转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局势的迫切之心,应该说,央行此举是空前的。当然,看到央行官员如此直白的表述,更增强了各市场经济主体、全体民众对2022年金融经济工作的信心,也看到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新希望,也对2022年经济金融发展前景更充满向往;也相信有如此给力的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发力,中国经济一定能走出低谷,回复到稳健可持续发展轨道上,中国经济也将不断为世界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虽然央行官员的表态非常直白明了,释放了货币政策诸多重要信号,但我们能从央行官员在新闻发布的表述中嗅觉出什么呢?只要稍微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关注的朋友们,一定会至少嗅觉出三种不同的“味道”:

降准降息将有较大空间,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将会更大,实体企业融资环境也将更为宽松。

众所周知,尽管经过2021年7月和12月两次降准,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只有8.4%,这一水平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国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都不高,看起来下一步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但是要看到,明显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实体企业仍然存在融资困局,备受融资难的煎熬,需要银行持续给予宽信用支持以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解决实体企业融资之难。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实体企业融资的成本仍然较高,尽管央行、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在解决实体企业融资贵上采取不少有针对性的降息减费政策,2021年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下降,但幅度不大,需要进一步加大降息幅度。据央行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但仍存在下降的空间。同时,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依然较高,这就导致了信贷利率实际下降的困难。对此,同样需要央行抓住有力时机进行降息,以引导银行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下降和整个社会资金利率水平的降低,最终会促使实体企业贷款利让的下降。

而对于降准,央行官员亦有表示,“调整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央行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这说明降准的可能性较大;尤其1月份调低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更会对LPR报价产生重要影响,预计下一次公布的LPR一年期和5年期的利率也会保持同步下降的水平,这样会引导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有力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这对于实体企业来说无疑带来了双重利好,融资面会宽松,信贷负担也将有所下降,实体企业尤其是当前资金困难的企业,一定要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困难也会很快过去。

此外,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也需要央行降准降息应对。我们看到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也有较强预期。我国宏观经济虽然体量大、韧性强,不需要搞大水漫灌,但保持跨周期设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确保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确保金融体系自主性和稳定性增强,保持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等,也需要降准降息的货币应对政策。

今年信贷投放增长率将会更高,银行金融机构主动营销贷款也将达到空前的力度。

按照央行官员表述的观点,要确保“稳”的基调,货币政策注重靠前发力,体现“进”的意义,而衡量是否“进”的标尺则又离不开信贷的稳步增长;如果离开了信贷稳步增长,则不仅“稳”不可能实现,更体现不出货币政策的“进”。尤其按照当前央行官员的表示,当前重点目标是“稳”,就更需要货币政策发力。显然,目前不仅需要央行提供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也更需要金融监管部门督促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力度。而据央行刚刚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尽管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还不错,但增长比例还是差欠人意。而2022年还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房地产业投资需要启动以帮助房地产走出严冬避免各种风险发生、城投需要激活,各地政府托底稳增长的项目需要支持,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予以支持。

最为重要的是,“一年的时间很短,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这更需要央行以及银行金融机构早规划,早采取信贷支持措施,让信贷支持经济复苏的功能趁早得到发挥。尤其,按照银行要求,货币信贷要充足发力、精准发力和靠前发力,更需要央行以及银行金融机构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出击,消除过去等客上门的做法,打破目前信贷市场供需不对应的僵局,加大对信贷市场需求的调研,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同时,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消除信贷拖沓现象,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将各项信贷工作做在前面,让信贷资金及时流到最需要资金、最有效益的实体企业身上,焕发企业生机活力,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蓄积金融动能。

基于这一客观金融经济形势,2022年将有更多的实体企业获得银行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尤其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行业将获得更大、更多的信贷支持,大量中小微实体企业也将摆脱困境,重现经营生机,中国经济大盘将更加稳固。

房地产、城投以及政府其他托底稳增长投资项目的金融环境将大为改观,各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将更明显。

大家知道,去年下半年,恒大等个别房地产企业风险显性化,受此影响,房地产各类主体避险情绪上升,金融机构也出现了短期的应激反应。这对房地产业的稳健发展带来不利,也有可能累计更大的金融风险。对此,央行、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采取了积极应对之策,先是央行、银行监管机构出面恒大风险的辟谣,紧接着发声对房地产业采取支持态度以确保房地产业稳健发展,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避免出现硬着陆;今年又出台《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导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风险化解和行业出清。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做好出险企业风险化解工作。这一切都让我国房地产业各种潜性风险得到了释放,按照银行官员的说法是,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据央行刚刚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9%,这表明金融对房地产的信贷支持还是比较到位的。

按照此次央行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观点:“房地产和城投至少松一头”,估计房地产业或是城投的严控规模或将有所宽松,资金面紧张的局势也将得到缓解;尤其意味着地产行业的区域政策应会有一定放松,特别是在二三四线城市的限售限购方面将有所放松,一些新开工项目的贷款也将得到落实。最为重要的是,银行金融机构将按照探索新发展模式的要求,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而且各类城投项目也有可能被激活,地方政府保民生的基础工程也将得到启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也将更加牢固。希望房地产企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不必悲观和气馁,而是以积极心态来迎接和面对2022年的到来,很多的困难将会得到有效解决。

(原文刊发于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