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机构该如何作为?

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机构该如何作为?
2022年06月12日 14:34 莫开伟

作者田忠华系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员

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一文,文章指出:“要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支持“三农”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是“三农”经济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国务院总理指出:“走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盘棋,要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尤其是要立足大局,做好当前夏粮收储的金融服务,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使农民和消费者利益得到更好保护。”

对于支持“三农”工作,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其他部门,先后联合出台了《中国银保监会对政协第1629号提案的答复:银保监会将继续鼓励和引导融资租赁公司加大对“三农”领域支持力度》、《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文件。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金融机构要在落实上下功夫,确保“三个到位”,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回归本源,认识到位。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支持“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生长在农村,自一开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就是依托农村、农民、农村经济发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根基在农村,业务在农村,90%以上的存、贷款业务在农村,这就好比庄稼的花儿离不开秧,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相互支持,相互发展。事实证明,农村金融资金进程不安全,从往年的不良贷款看,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构成大部分属于公司类贷款,三农类贷款占比不高。

也就是说,相对农村中小银行信贷资金进城不占优势,对于公司类贷款,所有大型国有或者央企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多数已被大型银行承包,农村金融机构所进城服务对象,多为中小型粗放型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低,从而对信贷自己保障系数相对不高。为此,农村中小银行要进行金融服务创新,不是农村发展不需要资金,而是没有找到所需要资金的项目,从助力乡村振兴的角度来讲,服务“三农”是农村经济发展之需,也是金融自身安全稳定的需要。

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落实到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工作部署,指导金融机构服务“三农”。金融机构要在落实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一支“懂三农”“爱三农”“支三农”的客户经理队伍,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二是政策激励和金融产品创新,吸引更多的有技术、有文化的外出创业者返乡创业。用国家宏观政策优惠为引导,以利率低、操作简便的“创业担保贷”、“鲁担惠农贷”、“返乡创业贷”等贷款产品,让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高农村精壮劳动力占比,增加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数字乡村建设,数字金融发展要到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农村经济发展,也是一场战斗,信贷资金就好比是粮食,是架起农村经济发展的桥梁,任何时候都不能断、不能缺。如在疫情环境下的线上金融服务,就尽显优势,疫情没有阻挡金融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脚步,这就证明农村金融数字化的重要性,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先锋官,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要传承上世纪70年代“老农金”的“大挎包”精神,吃在农村、住在农村,配备移动服务终端,建立农村基层服务联系点,建立返乡创业人员的信息档案,精准授信,核定贷款额度,为客户办理“信e贷”产品,实现通过手机银行就可以轻松贷款,让农民足不出户,享受农村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为满足返乡创业者城市化发展节奏,就要加大推进“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进程,加快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服务的推广力度,加大农村金融机具布设的资金投入,通过网络银行和农村金融服务机具的智能化,实现转账、贷款、存款、易货交易等与城市金融服务同步,足不出户、不出村就可以享受金融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返乡创业人员业务发展的需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