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发展应与数字金融立法同步

数字金融发展应与数字金融立法同步
2022年09月23日 17:57 莫开伟

作者田忠华 罗新景系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员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建设步伐同步加快,其影响力和重要作用有目共睹。建立完善数字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依法运行,促进数字金融健康发展,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当务之急,也是数字金融发展之需。

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在实际金融业务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在数字金融的支持下,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速24.9%。据统计,我国大约有8500万残障人士,其中1700万视障者、2700万听障者;另外还有1.76亿65岁以上老年人。

目前,不少银行开展了移动金融APP的无障碍改造,通过AI语音合成、加速度传感器、人脸边缘检测、光线活体、实时图像处理等技术,为视障、听障及有语言障碍客户提供更切合其体验的服务。事实证明,数字金融发展推动了金融服务升级,助力了经济发展,但一些不法分子也钻了网上金融发展的空子,开展诈骗、盗取客户资金等非法活动,让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承受了不同的损失。确保数字金融健康稳定发展,推动数字金融服务升级,就需要健康稳妥依法护航的安全保障。

数字金融立法,是推动数字金融更好服务客户,确保数字金融业务长久、健康稳定发展。从前期类似于数字金融的P2P网上信贷业务来说,推动了信贷业务的发展,加速了社会闲散资金的运用,由于缺乏相配套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从2007年的引进,经历迅速膨胀和衰败期。P2P网上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缺乏相关法规约束,不规范的发展引发的后果给发展数字金融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证明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撑,才能推动数字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

数字金融立法,是确保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在数字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受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高科技手段窃取客户信息,非法盗取客户资金,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行为,给客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到金融机构的信誉,这些都需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工作的不断深入,金融法律、法规知识宣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提高了,并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金融机构,从有理、有据、有法护航的角度讲,都需要一套既保护消费者,又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相关法律。

与数字金融发展同步立法,才能使数字金融业务少出问题或者说不出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支持者,发展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服务的延伸,要完善数字金融依法治理,确保合法监管,才能有效指导金融的发展。数字金融将是今后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健全数字金融法治体系,促进金融机构依法有序规范发展,有效提高数字金融法治治理的水平,才能推动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与数字金融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刑法》《民事诉讼法》《担保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等,能够依法打击盗取客户信息和资金,电信、网络诈骗等行为的一些犯罪,但还不能真正全面统筹解决数字金融方面的问题,更需要一部有关数字金融业务科技、业务范围、法律责任等方面的专用法律,来维护、规范数字金融的发展。

完善数字金融法治体系,就要从系统安全、业务范围、客户信息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等方面入手,全面系统概括数字金融业务整体,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数字金融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