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故事丨高杠杆投资“割肉”离场,入手上海“老破中”后我踏实了

买房故事丨高杠杆投资“割肉”离场,入手上海“老破中”后我踏实了
2024年04月27日 07:31 丁祖昱

我是2016年硕士毕业后直接留在上海,和大多数普通毕业生一样,上海买房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那时候的上海楼市一天一个价,房子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

当时因为工作原因参加了一个房地产论坛,也是那时候有了在二线城市买房的想法,毕竟上海的“车”上不去,新一线的“上车”机会不能错过。于是开始认真考虑在老家省会城市武汉买房的事情。一方面可以实现投资升值,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一个“退路”。

当时武汉的房价还比较低,房价八九千的房源很多。受限于手头资金,买了一套位置不太好但是总价相对便宜的房子,100万出头,而且可以做到两成首付。就这样我买入了人生第一套房子。这套房子高点时总价达到180万左右,接近翻倍。

也是因为武汉的房子价格上涨,再加上收入增加,炒股也小赚了一点,手中有些积蓄,我又开始研究其他地方的房产。后来在昆明、贵阳和沈阳三个城市选择了沈阳,原因是房价低,而且当时我刚好外派到北京半年,看房比较方便。毕竟房价便宜,而且房款可分期支付,总价80万的房子,首付5%分期支付只需要5万元,头一年还能无理由退房,很适合小步快跑式短线操作。

事实比我预估的更加悲观。

由于沈阳房价上涨过快,买了大概有两三个月后,沈阳出台限购政策,当时房价大概涨了二三百,在持有了半年左右,要付第二期15%首付的时候,我选择了原价退给开发商。这次经历一分没赚,还赔进去了万把块往返住宿交通费用。

原本没打算在上海扎根,才有了上述折腾买房的事情,后来结婚、生子,决定扎根上海的时候,我已经“沪漂”了八年。

时间到了2023年,我们想在上海买房的想法已经很迫切了,因为有贷款记录,即便在上海已经有了购房资格,七成首付我们支付不起。

去年9月,上海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之后,我们看到了希望。

因为担心上海楼市政策放松之后,市场会恢复高热,所以我决定飞速卖掉武汉的房子。

可是武汉的房子大幅回调,小区成交价最低已跌破150万元,当时贪图便宜买的大型社区的弊端暴露出来,房源多,房子户型又没有优势,挂牌价从150万调到140万元,最后买家砍掉8万,132万成交。

我大概算了下,还清房贷、扣掉中介费之后50万多点,去除首付和月供之后,基本上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当时20万首付加上这几年30万的月供支出放银行里,现在手头也能有五十多万了。

即便这样,当初一起投资的朋友还在羡慕我,“起码能保本”已经算好的了。两次投资房产都算是“割肉”离场吧,只能说穷人思维限制了购入房产的基本条件,买入的时候便宜,市场下行各种弊端也暴露出来,跌的也是最快的那一批。

认房不认贷政策之后,我们一边筹集首付款,一边看房。

我们看房也比较明确,因为是自住,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确定总价范围,多跑多看,重要的一点是学会砍价。

我们看房的时候上海普宅标准还没有调整,总价没有定太高,在600万左右,这几年的存款加上卖房差不多凑了260万。后来12月上海调整普宅标准,没有了增值税,再加上房价下跌,我们内心也膨胀起来。

12月底,我们只用了两个小时砍价50万,加上税费、中介费差不多700万拿下90平米静安区中环内“老破中”,综合下来单价7.7万元/平方米。

对比2020年高点时,我们同等户型的房子成交价是855万元。

今年以来小区房价好像还在下行,最近成交的两套60平米左右的两房,单价都在7.5万元/平方米以下,近半年成交均价在8.1万元/平方米左右。

说实话,房价下跌我并没有不开心的感觉。因为这里是上海,不可能无下限下跌。

重要的是,当回归自住心态后,涨跌和我关系不大。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家之后,更多的是踏实。

编者手记

在过去楼市高速发展的阶段,有些人赶上了房价上涨的红利,也有些人只能“割肉”离场。

作为曾经的投资客重新回归自住,安哥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高杠杆投资并不可取,人生也不可能永远“捡便宜”。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已今非昔比,价格泡沫不断被消除,投资属性弱化,现在入场买房的大多是满足自住需求,当房子回归居住属性,人们的幸福感才会越来越高。

你觉得今年是买房的好时机吗?欢迎读者朋友们留言一起讨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