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什么这么喜欢下江南,一生达6次之多?

乾隆皇帝为什么这么喜欢下江南,一生达6次之多?
2019年11月16日 21:06 周末游玩小咔

乾隆皇帝一生自诩十全老人”,在文治武功方面也有所建树。之所以后来变得变得骄奢淫逸,纵情声色,得益于清朝国力在这时达到顶峰,全国百姓也相对安居乐业。所以,在位期间“乾隆六下江南”最为人津津乐道。那么,乾隆为什么那么喜欢去江南呢?六次下江南后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乾隆历次南巡都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后,从北京出发,经直隶,山东,江苏到达浙江境内,再经南京后,大概五月初返回北京,整个南巡路程大约6000多里路。乾隆这么重视江南地区,我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江浙地区是清朝的鱼米之乡,也是财赋重区。据记载,江浙两省的民田,税银,粮食分别占到全国田地,税银,粮食的16%,29%,38%。从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江浙两省在全国经济上的特殊地位。所以乾隆不得不重视这个钱袋子。

其次:江浙地区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以历代科举为例,江浙两省学子中的状元最多,以顺治到乾隆四朝的61位状元中,江浙两地竟有51名之多。所以,乾隆不得不重视这些个思想碰撞之地。

最后:江浙地区仍是前朝遗民遗老活动的中心地带,“反清复明”的思想一直就未断过。所以,乾隆要巩固清朝的统治,就一定会控制这两省的民心思想。如,每次南巡都要祭奠明孝陵,进行阅兵,就是要收前朝遗民之心。

虽然说,乾隆的这六次南巡,前四次都是奉太后的旨意南下。但从整体来看,根本上是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为巩固统治者的执政地位而南训的。

那么乾隆六次南巡过程中,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首先,出行上。为了使乾隆的队伍能够顺利出行,各地要专门修建道路,名为“御道”。这些道路必须笔直整洁,经过的石板石桥必须用黄土垫道,皇帝经过时,街道上必须泼水扫尘。为此,当地百姓的房屋,良田被官府损毁的不计其数。

在住宿上。途中兴建行宫不下30余处。除此,还有大小不等的帐篷以供休息之用。进入江南境内,又要造1000余艘船,皇帝和后妃乘坐的船只光纤夫就达3600人。整个队伍,服侍这些王公大臣的民夫就达上万人。简直就是劳民伤财之举。

在膳食上。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官府便要专程出境相迎,并需要准备大量的美食佳肴。即使在出巡途中,乾隆的伙食与在宫中无异。据记载:途中膳食所用的牛,羊等物,需要提前运到江浙以供随时使用。

在喝水上。一路上乾隆皇帝的饮用水,都不是取之当地,而是从指定地点直接运送过来。如:在直隶时,喝的是香山静宜园的泉水;到德州时,用济南珍珠泉水;在江苏境内,用镇江金山泉水。但从喝水都如此讲究,其他也可想而知了。

上至乾隆皇帝如此的铺张浪费,下至各地官员就是攀比挥霍了。各地为了更好地伺候乾隆,满足其碰涨的私欲,各地官员互相攀比成风。如,沿途搭建的彩棚,牌楼,亭阁等,都是精巧华丽,争奇斗艳,绵延几十里。

其次,各地为了满足乾隆的游玩之心,各地大肆修建园林,像著名的苏州园林等就是为了供其御览而又再次扩建。园中奇石怪竹数不胜数,其中乾隆一旦看中喜欢的话就随时会派人直接运送北京,如有一像老人的奇石,乾隆看到了很是欢喜,当场下令搬到御苑中。

再有,在扬州,盐商们为了讨好乾隆,就捐资万株梅树,以备御览;到达镇江时,乾隆看到河南岸有个硕大的仙桃,绿叶衬托很是好看。当船只靠近的时候,突然裂开,中间出现一个巨大舞台,上百人表演一出寿山福海的戏。这就是镇江盐商们为了讨乾隆欢喜而费尽脑汁做出来的,真可谓不用心良苦啊!

乾隆皇帝如此的骄奢安逸,游山玩水,铺张浪费,各地官员为了自己的顶戴,花费巨额的钱财来讨好乾隆皇帝。这不但败坏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使得当时献媚邀宠,曲意逢迎成为了当时的时尚。

所以,在乾隆中后期,贪污腐化开始盛行。经过上述乾隆的不断挥霍,到嘉庆时,清朝国库国库基本上已经空虚。在乾隆后期,清朝此时已经从顶峰走向了衰弱。因此,清朝也有“实亡于乾隆”的说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