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越来越痛苦,深夜给李娟发信息:你笔下的那些地方还在不在?我想去看看……

董宇辉越来越痛苦,深夜给李娟发信息:你笔下的那些地方还在不在?我想去看看……
2024年06月11日 20:09 宝懿小姐

作者:飞檐来源:飞檐的文字江湖(feiyan-00)

董宇辉最近频上热搜,他感到“非常痛苦”:父母被骚扰,自己则依赖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睡。

他坦言,每天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12点到家,12点半躺床上,吃两片安眠药。

运气好的话,2点左右能睡着;

运气不好的话……那就再吃几片安眠药。

身心俱疲。

他也想,要不然就不做这份工作了,但想到身后的员工、助农的初心又犹豫了,重任在肩的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

无独有偶,前几天俞敏洪也想要“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去游山玩水,不想没命奋斗,更不想纠缠到无厘头的纷争中”。

话一出口,东方甄选股价随之大跌,等俞敏洪深夜道歉,股价又开始上涨……

通过这两人的“神操作”,你会发现,人在江湖,早就身不由己了。

 夜半失眠时

董宇辉被失眠困扰很久,从前在直播间聊到《我的阿勒泰》时,他就表示:

“我前段时间经常在晚上睡不着,因为李娟老师在新疆住着,新疆跟北京之间有好几个小时的差异,然后我就经常会跟她发消息,问她:(你笔下的)那些地方现在还在不在啊,能不能带我去看一看呀?

——万籁俱寂的北京夜,董宇辉只能跟有“时差”的新疆人李娟聊天解压了。

李娟现在活得很闲适。

她内心宁静,物欲极低,偶尔和读者闲聊:

“自己搬了新家了,比原来的房子小一半,家务活少了一半很轻松,住着比市区舒服,因为能看见星空,还挺凉快……”

曾经的李娟辗转流离,生活艰苦粗粝,尝试过很多工种,也经历困苦挫折,随着图书大卖,她得以享受一种悠然,一种与董宇辉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生活在前方牵拽,命运的暗流在庞杂浩荡的人群中穿梭进退,见缝插针,摸索前行。”

董宇辉读到这里深有感触:

“你觉得并不想要人生有那样的经历,有明的线索,也有暗流的涌动。

这就是人家的文字啊,挺有意思。”

董宇辉又说:

“你要真的,把你想拥有的一切,都足量的迅速拥有了,好像也没意思。”

太迅速的成功让人心茫然。

李娟写,跟着妈妈去山里摘木耳,董宇辉特别感动。

他回忆起妈妈带他们去山上摘药材,树枝压得很低,要一直弯着腰走,累得大汗淋漓,终于找到一片开阔地,能够直起腰:

“那个时候山谷的风出来,树叶晃动……你能听见风声,然后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山谷中流水淙淙——那个时候,你会觉得自然是如此美好。”

董宇辉感慨:

“李娟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好,从平淡中发现意义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这就是所说的感到快乐的能力。

快乐的能力比其他的都要重要,比获得物质的能力更重要。”

有人一直在追求:更多的钱,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利。

好像只有在人类丛林社会里,爬到金字塔的顶端,才会给他快乐。

“这种人很傻的,因为人活到老,才会恍然大悟浪费了一辈子时间。”

 进退两难间

对于当前这份能实现财富自由,有支撑意义的工作,董宇辉一直有点抗拒、未能真正享受。

这可能跟他自己过去的职业及性格有关。

不善言辞却忙于应酬,喜欢独处却四处奔波。

这种矛盾,让他在失眠的夜晚,更加渴望能像李娟那样,找到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给李娟发信息,能收获治愈和缓冲,就像他小时候在山中,持续弯腰捡拾药材的时候,有那么一小会儿,能直起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是好的。

“我非常痛苦”,他的感受其实在意料中。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坚持”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可能生活所迫,可能责任使然,也可能带给我们一些附加价值。

比如,董宇辉做教师时,可能没有这么多机会跟业内大咖当面交流,既有荣誉,也有收获。

李娟就不同,出名前,能有机会从事自己热爱并擅长的文字工作。

成名后,依然可以凭借财力过自己想要的更好的生活。

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身后没有巨大的团队需要支撑,没有庞大的“丈母娘”团体等着应对和讨好。

 财富自由

到底挣多少钱才能算财富自由?

个人有个人的指标和期许。

但是,挣了钱,却没了时间、自由,钱能带给你的幸福感就会少很多。

还有。

这份工作如果不是你的热爱和荣耀,也会拉低幸福感。

董宇辉很反感“网红”这个名称。

他表示:网红被译成“celebrity”,它不是褒义词,通常都是做一些非常蠢的事情去吸引眼球的人。

“我很拒绝这两个字”。

李娟肯定比董宇辉挣得少,但她没压力,进退自如。

社恐?那就宅在家不去应酬;

不善言辞?那就少说话多写字。

从事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挣到保证生活安逸的钱,没有太多的欲望要满足,所以活得轻松自在,过得简单纯粹,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与快乐。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强内卷的社会,我们是否还有机会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自由,活出真正的自我?

“非常痛苦”的董宇辉,与悠然自得的李娟,给我们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样本。

人生不过三万天,是为自己而活?还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继续“负重前行”?

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内心自由、灵魂自在的人。

在不确切的生活里,找到安放自己的角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