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亿变26亿 富岭股份回A教你如何做9倍生意

2.7亿变26亿 富岭股份回A教你如何做9倍生意
2024年05月26日 08:18 投资者报社

《投资者网》伍玮

暂停数月后,A股的首发正逐渐回归正轨。但与此前相比,调整后,监管层明确表示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不能把无长期回报能力的企业带入市场。此背景下,市场开始重新审视已过会但未完成注册的企业。

富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岭股份”)就是一家已过会数月,但仍未能完成注册的企业,此次IPO的保荐机构为东兴证券(601198.SH)。据了解,富岭股份2023年初提交申报材料,公司于当年12月22日通过上市委员会的审核,但截至今日,公司仍未完成注册。需要指出的是,富岭股份的首发申请自3月31日中止后,至今还未更新财务数据。

其实,早在2015年11月,富岭股份就已在纳斯达克实现了境外上市,但到2021年公司私有化时,企业的整体估值才仅为3713万美元(约2.7亿元人民币);此次IPO,以公司的发行及募资规划计算,发行后,富岭股份市值将高达26亿元,短短数年就有9倍左右的增长。

不过在监管层拟提高上市企业质量的情况下,2023年上半年收入、净利润分别下降18.38%和11.07%的富岭股份,还能顺利发行吗?

新瓶装旧酒

富岭股份的前身为富岭有限,目前由江桂兰及其子胡乾共同控制,公司主要从事塑料餐饮具及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直接或终端客户包括 McDonald's(麦当劳)、Wendy's(温迪)、KFC(肯德基)、茶百道、蜜雪冰 城和霸王茶姬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

作为成功的塑料餐饮具生产企业,早在2015年,富岭股份就在推进资本化。2015年富岭股份开始搭建红筹架构,公司也于当年11月顺利在纳斯达克实现境外上市,彼时公司的首发价为5美元/股,发行时公司的市值为7852万美元(约5.7亿元人民币)。

上市后,富岭股份的股价表现并不理想,因此富岭股份有了回归A股的计划。2020年6月20日,江桂兰代表创始股东与黄奇俊签署《联席收购协议》,约定共同筹集资金用于向富岭环球公众股东支付收购对价及其他费用。

2020年7月,江桂兰、黄奇俊最终以2.35美元/股的价格对富岭股份进行私有化。以当时公司472万股公众股计算,私有化富岭股份时股东共耗资1109.2万美元(约8000万元人民币);此时公司的整体估值为3713万美元(约2.7亿元人民币)。

经过私有化、增资及股权调整后,截至发行前,实控人江桂兰和胡乾,合计控制公司85.44%的股份和表决权,黄奇俊100%控股的穀风投资持有富岭股份发行前14.56%的股份。

数据来源:招股书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富岭股份上会稿披露,此次IPO,富岭股份拟发行不低于25%的股份募集6.61亿元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以此计算,发行后,富岭股份的市值将高达26.44亿元,较2021年富岭股份私有化时2.7亿元的估值相比,有了8.79倍的上涨。而以2023年9月27日招股书披露的发行25%的股份募集10.61亿元的资金计算,发行后富岭股份的市值更是将高达42.44亿元。

发行遇变局

据富岭股份披露,虽然公司的主要生产产地在浙江温岭市,但公司的产品却主要销往境外,其中最主要的市场是美国。截至2023年上半年,美国市场仍为富岭股份贡献了67.61%的收入。

数据来源:招股书

富岭股份出口的产品主要为塑料餐饮具,比如刀叉勺、水杯、小量杯、盘、杯盖、吸管、打包盒和打包碗等。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加,美国、加拿大等富岭股份的主要市场均出台了限售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政策,在此背景下,富岭股份收入、利润的增长也受到了影响。

据富岭股份披露,得益于国内市场的开拓,2019年-2022年期间,富岭股份的收入呈现增长趋势,其收入由2019年的10.7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1.54亿元,涨幅超过了1倍。但到了2023年上半年,富岭股份塑料餐具的销量较2022年同期下降11.51%;受此影响,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出现了18.38%和11.07%的下降。

销量下降后,富岭股份的产能利用率在其产能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下滑。如富岭股份的刀叉勺类产品,2023年上半年的产能为1.96万吨/年,但同期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0.46%,而2022年,富岭股份刀叉勺类产品的产能为3.91万吨/年,此时公司的产能利用率还有86.25%。

此外,富岭股份吸管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也由2022年的68.39%下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58.95%;而在富岭股份将纸制品产能由6750吨/年扩建到1.4万吨/年后,其产能利用率最高时也仅有66.1%。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IPO,富岭股份拟募集4.21亿元用于建设年产2万吨可循环塑料制品、2万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技改项目。近期,监管层明显表示要进一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续监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安排;不能把没有长期回报能力的企业带入市场。

2023年上半年,富岭股份产能利用已经不饱和的情况下,募资新建产能,又能否提高富岭股份的回报能力呢?

分红有压力

IPO暂停3个多月后,监管层提高了对拟上市企业的要求,尤其是分红方面的要求。证监会5月15日发布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文件中,就有大量的篇幅说明IPO企业在分红方面需要披露的内容。

富岭股份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之后,公司的净利润额才超过了亿元,达到了1.16亿元;而在2019年、2020年富岭股份进行了两次利润分配,合计分配了8038.29万元的净利润。此外,2019年-2020年期间,富岭股份还利用未分配利润转增了3500万美元(约2.52亿元人民币)的股本。因此,2015年就实现美股上市的富岭股份,截至2023年上半年,在实现多年盈利后,公司的未分配利润账面余额仅为3.97亿元。

虽然截至2023年上半年,富岭股份还有3.97亿元的未分配利润有待和股民一起分配;但同期,公司的流动性状况并不好。截至2023年上半年,虽然富岭股份资产负债率为38.26%,但公司的速动比率却仅为0.88倍,长期低于1倍。

数据来源:招股书

负债结构方面,富岭股份的负债主要是短期借款,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短期借款的账面余额高达2.04亿元,在当期公司流动负债中的占比为44.89%。而在2019年,富岭股份的短期借款账面余额还仅为1.18亿元。高负债之下,2021年、2022年,富岭股份的利息费用都超过了1600万元。

为了缓解流动性压力,据公司上会稿披露,此次IPO,富岭股份拟募集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在6.61亿元总募资中的占比为30%;而在公司前一版本的招股书中,富岭股份拟募集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在10.61亿元募资总额中的占比接近60%。

收入、利润下滑,渴望资金的富岭股份,上市后原始股东身价大涨,但一般股民又能否得到回报呢?(思维财经出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