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亿现金,四年回购20亿全部注销!健康元开辟呼吸道新赛道

160亿现金,四年回购20亿全部注销!健康元开辟呼吸道新赛道
2024年05月17日 11:56 我实在是纯洁了

来源:市值风云

健康元(600380.SH ),是丽珠集团(000513.SZ)的控股股东,丽珠集团的知名度更高,但其实健康元作为控股股东营收规模自然更高。

2022年,健康元营业收入为171亿,成功入选2022年中国化药企业TOP 100排行榜前10名,A股化药排名第6。

(A股医药行业化学制药前十收入情况,市值风云)

健康元的研发在整个医药公司中也是排名靠前,2023年排名17。

(数据来源:生物药大时代)

丽珠集团作为典型的医药白马股,研发、净利率、ROE、分红、公司治理都不错,作为同一实际控制人,其实健康元也可与之媲美。

健康元在市值风云的排名为275名,丽珠集团为51名,排名都相对靠前。

市值风云App-吾股大数据)
一、20亿回购几乎全部注销

健康元的控股股东是深圳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朱保国,与刘广霞是夫妻关系。

(控制权结构,2023年年报)

最新的2024年1季报,前十大股东有:

(前十大股东名单,2024年1季报)

2020年以来,健康元每年都做回购,累计20亿,绝大多数都已注销:

健康元从2021年至今,股价一直在10-14元/股的箱体之间振荡,回购价也是在这个区间。

(市值风云App)

2012年以来,健康元也每年都分红,累计分红28亿,平均股利支付率为26%。

不要看着比例只有20%多,如果加上这四年回购的20亿,分红比例绝对很高。比如2023年健康元现金分红3.36亿,股利支付率为23%,如果加上当年回购金额4.75亿,合计分红率就高达56%!

(2023年分红情况)

公司治理上,健康元公司从2002年以来没有重大违法事件,2015年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也是别的个人股东内幕交易,和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高管均没有任何关系。

从历史各方面表现来看,风云君认为丽珠集团、健康元都是可靠值得信赖的。

二、健康元的业务版图更大

健康元最早是靠太太口服液、鹰牌等保健品起家,如今这些业务只占1%,健康元早转型升级成为一家综合性的药企,产品覆盖呼吸、消化、辅助生殖、生物制品、诊断试剂等领域。

(资料:开源证券)

目前健康元的业务战略是“创新药+高壁垒复杂制剂”,和丽珠集团是一样的,但业务版图更大,简单来说,多了呼吸系统、原料及中间体、保健品三块:

(健康元公司架构,2019年-2020年开源证券)

如果更准确地说,健康元还多了一部分生物制药:丽珠生物(珠海市丽珠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是丽珠集团,但还有33.07%的股权是健康元持有的。

(丽珠生物股权结构,天眼查

但丽珠生物收入并不多,2023年0.84亿,这里我们还是把生物制药也归为丽珠集团的业务。

从业务拆分的角度来看,2023年健康元合并报表的营业收入为166.46亿:

(健康元收入结构,2023年年报)

关于丽珠集团的深度研报,可上市值风云APP搜索查阅,丽珠的业务我们就不再详细分析。另外,保健品收入很少,无关重要,我们重点讲一讲呼吸系统和原料药这块。

(一)呼吸系统:国内第一个打破国外垄断

呼吸领域是健康元重点布局的方向,2021年中国呼吸系统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到751亿,健康元在2013年设立上海方予进入吸入制剂领域,成为国内较早布局吸入制剂的公司之一。

(健康元的发展历史,华安证券)

但2013年-2019年之间健康元的呼吸系统业务只能埋头搞研发,毫无收入,直至2019年首款产品(舒坦琳)上市。这也是国内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呼吸系统吸入制剂,打破了跨国药企的垄断局面。

随后便迎来业绩的收获期,2020年呼吸系统收入不足1个亿,2021年-2023年的收入分别5.77亿、11.74亿、17.41亿,分别同比增长658%、103%、48%。

目前健康元已经是国内呼吸系统一线的药企,已经有多款产品进入医保或者国家集采。

(数据:开源证券)

这几年国内的健康元、正大天晴、长风药业等,纷纷对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葛兰素史克等外资药企的产品进行国产替代。

以国内市场最大的吸入式药物布地奈德为例,2021年6月,全国第五批药品集采的布地奈德混悬液品种,阿斯利康落选,凭借价格优势的健康元、四川普瑞特、长风药业、正大天晴入选。

(第五批集采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报价情况,华安证券)
(二)合成生物概念

抗生素及中间体采用的是酶法和发酵法生产,属于合成生物概念,合成生物可以降低成本,龙头是科伦药业旗下的川宁生物。

(川宁生物招股说明书)

国内7-ACA的产能健康元排第三,生产主体是焦作健康元,健康元也是国内第一家实现7-ACA酶法生产的企业,取代了当时主流的高污染的化学法合成技术。

(2022年2月17日投资者关系记录)

(2023年年报)

当然健康元的合成生物不只是用于生产抗生素中间体上,还有其他新产品。

(2022年2月17日投资者关系记录)

2023年焦作健康元收入为14.7亿,净利润为2亿。

(参控股子公司业绩情况,2023年年报)
三、业绩点评

健康元的毛利率在60%以上,净利率则相对较低,2023年只有8.7%,而丽珠集团为15%,即健康元自己的业务拉低了整个合并报表的净利率。

(财务数据对比,市值风云APP)

所以ROE大概在10%左右,整体相对丽珠集团低一些,2023年丽珠集团为13.5%。

(市值风云APP)

健康元收入呈增长态势,收入从2018年的112亿,增长到2023年的166.5亿,2023年和2024年1季度略微同比下降。

(市值风云App)

扣非净利润亦如此,从2018年的6.3亿,增长到2023年的13.7亿,2023年和2024年1季度略微同比下降。

(市值风云App)

这两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为:

(1)丽珠集团产品青黄不接,2023年新冠疫苗减值3.11亿,丽珠生物也在投入研发当中,2023年对健康元的影响是-6.09亿;

(健康元2023年年报)

(2)健康元的呼吸产品也是青黄不接,2024年1季度,非丽珠集团的部分中,呼吸制剂下滑18%,健可妥没有弥补培南和左沙集采的利润损失。

(健康元1季报)

非丽珠集团部分的期待最近的重磅产品是TG-1000,治疗甲流和乙流急性感染,2024年4月18日公告已经完成III期临床试验。

(2023年健康元创新药在研产品)
四、如何看估值?(一)从PB-ROE的角度

2023年健康元PB只有1.59,比丽珠集团的PB2.55还低。

2023年ROE大概在10%左右,丽珠集团为13.5%,所以结果反而丽珠集团的市盈率还比健康元高。

(市值风云APP)

健康元1.59的PB其实相对较低:

(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为3亿,2023年年报)

比如丽珠集团2017年利润大增的原因就是转让子公司珠海维星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其实是旧厂土地,利润就增加了32.83亿。

(二)市值的角度

分析健康元的价值,肯定是绕不开丽珠集团的,上面现金当然很多也是丽珠集团持有的,考虑到持股比例,120亿净现金也要除一半,因为健康元只持股45.33%的丽珠集团,归母净利润大概只有净利润的一半。

(来源:市值风云)

截至2024年5月5日,丽珠集团的市值为371.8亿,健康元的市值为226.8亿,非丽珠集团市值=226.8亿-371.8亿*45.33%=58亿。

但2023年非丽珠集团这部分业务的营业收入为45.56 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24 亿,市盈率才6倍。

(健康元2023年年报)

这还不考虑健康元多了丽珠生物33%那部分股权的价值。

另外,非丽珠集团的研发还有几个亿,2023年研发3.97亿。

(数据:市值风云)
总结

健康元A股化药收入排名第6,研发投入排名17,作为丽珠控股股东,健康元同样秉持长期主义、管理层值得信赖、账上现金多,且公司分红比例较高。

2020年-2023年连续4年回购了近20亿,基本是全部注销的,再加上每年的分红,合计分红率相当之高,比如2023年就达到了56%。

业务上,和丽珠集团一样,都是不断研发出新的产品去对冲旧产品市场的衰退,特别是在呼吸系统产品上没有任何收入情况下能潜心投入研发6年,这是值得钦佩的。

在高研发投入的情况下,还能平衡好利润,风云君觉得比那些烧钱的小型创新药公司好,那些公司现金流可能经不起烧而且还要花钱搭建销售团队,健康元在既有的销售团队上可以引入很多创新药做商业化就有收入和利润,最近BD也在加速。

2023年和2024年1季度健康元也面临产品青黄不接的情况,收入和利润微下降,但公司内部研发和外部引入上也做了一些突破,还有减肥药、合成生物、流感等概念。

从估值测算的角度,无论是PB、还是市值,风云君认为健康元还是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亮点和空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